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4 19: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浯,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公众专注的阅读。
(2)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3)2015年10月5日晚,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乃_▲_。
A.妨害 仿造 名副其实 B.妨碍 仿造 名副其实
C.妨害 仿照 实至名归 D.妨碍 仿照 实至名归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B.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启迪、引导、吸引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
C.“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3. 下列诗句与“竹深喧暮鸟”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点点露数岫 B.花缺露春山
C.松际露微月 D.寒塘露酒旗
4.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 ▲ , ▲ ,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 ▲ , ▲ , ▲ , ▲ , ▲ ,兽面衔吐。
①清溪泻玉 ②环抱池沼 ③佳木茏葱 ④石桥三港(hòng,指桥下涵洞)
⑤白石为栏 ⑥奇花闪灼 ⑦石磴穿云
A. ⑦①⑥③②④⑤ B. ①⑦③⑥②⑤④
C. ⑥③⑦①②④⑤ D. ③⑥①⑦⑤②④
5. 下列对“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的解说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由“浪花”、似“鱼”又似“鸟”的海洋生物、“手”以及 “珍珠”的图形组成。
B. “浪花”象征海洋,“手”象征关爱、保护,“珍珠”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鸟颈的空白处象征渤海湾,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
C. 各种图案要素有机、和谐地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D. 标识旨在号召全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来关爱、保护人类珍贵的海洋资源,进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一)菊窗记 归有光
⑴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⑵昔仲长统①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我屋南窗下,今生几重菊。”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
⑶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②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谓无人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①仲长统:字公理,东汉人。②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二)项脊轩志 归有光
⑴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安亭二十里所 去:距离
B.芙蕖交映,其尤胜者 胜:胜过,超过
C.或凭几学书 或:有时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则陈酒肴以娱之 ②他日汝当用之
D.①洪氏之居在其西 ②其后六年,吾妻死
8.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菊窗记》中“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3分)
答: ▲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⑴ 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3 分)
答: ▲
⑵ 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4 分)
答: ▲
⑶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3 分)
答: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宋】张耒
海上西风八月凉,乘槎亭外水茫茫。人家日暖樵渔乐,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飞来鸿阵阔,趁潮归去橹声忙。蓬莱方丈知何处,烟浪参差在夕阳。
【注】①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因党争多次被贬,他早年便怀政治理想,却未能实现。②乘槎亭在龙兴山(按:今孔望山)巅,可观海。③蓬莱、方丈:古代传说的仙山。
⑴请简要赏析第二联、第三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 ▲ ▲
⑵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
⑶文人充沛的思想感情常常在文学创作中喷薄而出:“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张耒语)此诗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答: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 _;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⑵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 ▲ ____。(《逍遥游》)
⑶ 雄姿英发,______▲___ 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 。 (《师说》)
⑸ ______ ▲ 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⑹ 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⑺ 香远益清, ▲ 。(《爱莲说》)
⑻ 见贤思齐焉,_________ ▲ _。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桂花卤?桂花茶 琦君
⑴家乡老屋的前后大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那岂只是香闻十里,简直是全个村庄都香喷喷的呢。古人说:“金风送爽,玉露生香。”小时候老师问我怎么解释,我就信口地说:“桂花是黄色的,秋天里,桂花把风都染成黄色了,所以叫作金风。滴在桂花上的露珠,当然是香的,所以叫玉露生香”。老师点头认为我胡诌得颇有道理哩。
⑵母亲却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慢慢儿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中,散发著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老屋正厅庭院中与书房窗外各有一株。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籐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说是有清心醒脾之功。所以银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
⑶与银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开的季节却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与深绿色的叶子相映照,显得很壮观。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称之为秋霖,总要抢在秋霖之前摇下来才新鲜。因为一被雨水霖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
⑷摇桂花对母亲和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忙碌盛况就跟谷子收成一般。摇桂花那一天,必须天空晴朗,保证不会下雨。一大早,母亲就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二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那一份虔敬,就仿佛桂花在那一天就要成仙得道似的。
⑸太阳出来晒一阵以后,长工就帮著把篾簟铺在桂花树下,团团围住。然后使力摇著树干,花儿就像落在簟子上。我人矮小,力气又不够,又不许踩到簟子里,只有站在边上看;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父亲还做了首诗说“花雨缤纷入梦甜”。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
⑹摇下来好多簟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去,拣净后看去一片金黄,然后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了。过年做糕饼是绝对少不了它的,平常汤圆,糯米粥等,挑一点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
⑺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气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母亲加工的作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剩下的,母亲就用作枕头心子,那真合了诗人说的“香枕”了。
⑻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案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她还边喝边唱:“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母亲真真是通晓大自然道理的“科学家”呢。
⑼杭州有个名胜区叫满觉,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也正是栗子成熟季节。栗树就在桂树林中,所以栗子也有桂花香味。我们秋季旅行时,在桂花林中的摊位上坐下来,只要几枚铜板,就可买一碗热烫烫的西湖白莲藕粉煮的桂花栗子羹。那嫩栗到嘴便化,真是到今天都感到齿颊留芳。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
⑽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
12.结合全文看,作者在第一段写小时候对“金风送爽,玉露生香”的解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3.文章第二段中说“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综观全文,作者怎样桂花香和思念故乡与亲人之情融合起来写的?(6分)
答: ▲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⑴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
答: ▲
⑵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
答: ▲
15.请联系全文,探究“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一句的含意?(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论健康 【德】叔本华
⑴ 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⑵ 我们不是常在下层阶级——劳动阶级,特别是工作在野外的人们脸上找到愉快满足的表情吗?而那些富有的上层人士不常是愁容满面,满怀苦恼吗?所以我们当尽力维护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绽放愉悦的花朵。
⑶ 至于如何维护健康实在也无需我来指明——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放纵和动荡不安的情绪,但也不要太抑制自己。要经常做户外运动、冷水浴以及遵守卫生原则。没有适度的日常运动,便不可能永远健康,生命过程便是依赖体内的各种器官的不停运动,运动的结果不仅影响到有关身体各部分,也影响全身。亚里士多德说:“生命便是运动。”运动也的确是生命的本质。有机体的所有部分都一刻不停地迅速运动着。比如说,心脏在一收一张间有力而不息地跳动,每跳28次便把所有的血液由动脉送到静脉再分布到身体各处的微细血管中。肺像个蒸汽引擎无休止地膨胀、收缩。内脏也总在蠕动工作着。各种腺体不断地吸收再分泌激素。甚至于脑也随着脉搏的跳动和我们的呼吸而运动着。世上有无数的人注定要从事坐办公室的工作,他们无法经常运动了。体内的骚动和体外的静止无法调和,必然产生显著的对立。本来体内的运动也需要适度的体外运动来平衡,否则就会产生情绪的困扰。大树要繁盛荣茂也需风来吹动。人的体外运动须与体内运动平衡,此点尤为重要。
⑷幸福系之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又与健康息息相关。
⑸ 这只要想想我们对同样的外界环境和事件,在健康强壮时和缠绵病榻时的看法及感受如何不同,即可看出。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的,并非客观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它的看法。就像伊皮泰特斯所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⑹ 一般来说,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于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乐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乐。即使人具有伟大的心灵、快活乐观的气质,也会因健康的丧失而黯然失色,甚至变质。所以当两人见面时,我们首先便问候对方的健康情形,相互祝福身体康泰,因为健康实在是成就人类幸福最重要的成分。只有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牺牲健康。不管其他幸福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烟云似的感官享受。
⑺ 世间没有任何事比健康来得更重要了。
16.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答: ▲
17.文章第五段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影响”,该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18.作者认为“世间没有任何事比健康来得更重要了”,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19. 根据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门前空地虽是你自己的,但在别人的视线之中。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就怎么弄好了。
一对意大利夫妇造花坛,他们从一辆卡车上卸下一大堆混凝土砌起来,打着嘟噜对行人说“sorry”,因为挡了别人走路。他们还带来几样测绘仪器,在那里找水平面呢。总共五米见方的地面,还非弄得横平竖直不可。然后,铺上了袋装腐植土,种了一园子玫瑰花。花坛刚造好时,是座庄严的四方形建筑。是一本正经建造的,不是胡乱堆的。过往的行人看到,就知道屋主人虽然老了,但也不是苟活在世上。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纸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60分)
一、选择题(21分)
1
2
3
4
5
6
7
二、文言文阅读
8.简答(3分)
答: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五、文学类阅读(20分)
12.
13.
14. ⑴


15.
六、论述类阅读(18分)
16.
17.
18.
七、作文(70分)








500





800

900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5年11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妨害:有害于;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仿造:模仿一定的样式制造;仿照:模仿参照。名副其实:有名气,经过证明名气是真的;实至名归:没名气,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 C(A项搭配不当。“实现……纪录”不能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为“吸引、引导、启迪”;D不合逻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并列不当)
3. B
4. D【《红楼梦》第17回: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hòng,指桥下涵洞),兽面衔吐。】
5. C(“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牵强附会,与环保主旨无关。此题材料见苏教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132-133页)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6.B(胜:美好,优美)
7. A (A.介词,在;B.①足以,完全可以。以,可以 ,②介词,因为 ; C.①代词,他们②代词,它;D.①指示代词,它,指河流②指示代词,那)
8.洪先生拥有仲长统的那样的物质享受的乐趣(1分),却用“菊窗”命名自己的房子(1分),羡慕陶渊明的高雅(1分)。
9.⑴洪先生没有看中这点,却用“菊窗”二字题在书房的匾上。大概是因为他常常诵读陶渊明的诗。⑵仲长统的描述虽然很美,但假使人人都等到了这个境地然后才感到快乐,那么他感到不快乐的事情就太多了。⑶我因久卧病榻,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整修这间南阁子,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
参考译文:距离安亭镇二十里的地方,叫做钱门塘,洪先生就住在这里。吴淞江的东边是顾浦,顾浦河转而向北,洪先生的住宅在河的西边。这里地势平坦没有丘陵,但是顾浦河岸高起,远远望去,洪先生的住宅就像坐落在山里的一片凹地上。
从前仲长统曾说过:如果居住之地有良田,有宽敞的宅院,背靠山岭,面临河流,水渠、池塘环绕,竹子树木遍布四周;有车船能够省去步行、过河的劳累,假如有仆人能够让自己的四肢得到休息;奉养父母有各种味道的饭菜,妻子儿女不必辛苦的操劳;好友聚会,就能摆上酒肴,欢快地招待他们;遇上良辰吉日,就能端上烹煮的羊羔和猪享用;能在菜地花园里散步,在树林里游玩,能够终老天年,就不会羡慕生在帝王之家了。大概现在洪先生的住处,隐隐地有仲长统《乐志论》所说的意味。而他家竹子树木很多,门面就是大池塘,夏天清风吹拂,荷花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景色特别美丽。洪先生没有看中这点,却用“菊窗”二字题在书房的匾上。大概是因为他常常诵读陶渊明的诗:“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诵读:“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仲长统的描述虽然很美,但假使人人都等到了这个境地然后才感到快乐,那么他感到不快乐的事情就太多了。
仲长统最终官至尚书郎,在初平、建安年间一直为官,真是有愧于他“鸿飞冥冥”的向往,而他写了《昌言》又有什么用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算得上是人人都能得到的生活方式。如今洪先生有仲长统所说的乐趣,却羡慕陶渊明的高雅,这就让我不能了解他了。我正要带着酒去到菊窗之下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下原因。洪先生叫洪悦,字君学。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⑴ ①动静结合:颔联写海边农家、山村小路,是静景,流露出对农家渔樵生活的赞赏;颈联写飞来雁阵、归去橹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是动景。②选取典型景物,铺陈描摹:如日暖、松柏香、雁阵、橹声。③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景富有层次。④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由远天的雁群转向近海的浮舟。描绘了一幅天水相接、渔舟星罗的动人画面,表达了对古海州山光水色的叹赏与神往。⑤寓情于景,将对古海州山光水色的叹赏与神往之情融入景物描写当中。(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⑵ 对古海州山光水色的叹赏与神往(或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向往之情);对平和宁静的生活的热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的情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要乘槎浮海,直上蓬莱三山,便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⑶ 此诗中的人家樵渔,山路松柏,可以比作“沦涟”,而隔水雁阵,趁潮橹声,就可以比作“波涛”,而茫茫海水,参差烟浪,便近似“风飙”和“雷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则芥为之舟(《逍遥游》) ⑵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⑶ 羽扇纶巾(《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官盛则近谀 (《师说》)
⑸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李密《陈情表》) ⑹ 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
⑺ 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⑻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12.结合全文看,作者在第一段写小时候对“金风送爽,玉露生香”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答案:回想故乡桂花飘香时的景象,为文章营造一个诗意的开头;关联起童年的美好记忆,富有情趣;由“桂花香”自然过渡到下文母亲做桂花卤、桂花茶这一独特的保存方式;领起下文对桂花卤、桂花茶的回忆。
13.文章第二段中说“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综观全文,作者怎样桂花香和思念故乡与亲人之情融合起来写的?
答案:作者从记忆中家乡老屋前后的桂花树写起,由小时候对“金风送爽,玉露生香”的解释引出母亲做桂花卤、桂花茶来保存花香的事;接着写对嗅银桂的香,赏金桂的色,摇桂花,做桂花卤、桂花茶,在杭州名胜区满觉赏桂花等情形的回忆;最后说“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行文中始终不忘今天对昔日的回味,如第二段、第五段、第九段结尾处,并将思念的深情和浓浓的桂花香融合起来写。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⑴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纷纷落下的桂花比作“可爱喷香的雨”,既形象表现出桂花飘落的缤纷之态、花香的浓郁甜美,又表现出回忆中的喜悦之情。
⑵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
答案: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满地桂花”比作“丝绒地毯”写出桂花满地给人的松软的感觉,将桂花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金沙”对比,突出桂花的软和香,表现出母亲和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15.请联系全文,探究“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一句的含意?
答案:只能于梦寐中寻求,表达自己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用桂花卤,喝桂花茶,表现故乡生活的平和宁静;在母亲、父亲等亲人身上体现了故乡淳朴善良的民风人情;送爽飘香的桂花是故乡美好让人留恋的自然风物的代表。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16. 首先,提出论点“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并简要阐述原因。其次,从运动方面论述如何维护健康。再次,论述精神与健康的关系。最后,得出“世间没有任何事比健康来得更重要”的结论。
17.外界环境和事件即客观事件,并不是人们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那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它的看法,更大程度决定了人们的幸福程度。
18.一、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所以我们当尽力维护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绽放愉悦的花朵。二、幸福系之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又与健康息息相关:健康的身心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人的幸福感。三、健康是成就人类幸福最重要的成分,无论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烟云似的感官享受都不足与健康相比。只有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牺牲健康。
七、作文(70分)
19. 根据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参考:“门前空地是你自己的”,做好自己;“虽然老了,但也不是苟活在世上”,认真生活;抓关键词语“在别人的视线之中”, 做好自己是应尽的义务;对自己负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