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
1. 下列字形与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髓(suí) 蝉蜕(tuì) 白颊(jiá) 确凿(záo) 皂荚(jiá)
B. 攒成(zǎn) 系上(jì) 签赏(jiàn) 收敛(liǎn) 缠络(luò)
C. 宿儒(xiǔ) 后窍(qiào) 秕谷(bǐ) 斑蝥(máo) 书熟(shú)
D. 桑椹(shèn)菜畦(qí)倜傥(tì) 拗过去(ǎo) 窜向(cuan)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晚,百草园深处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B. 每天天蒙蒙亮,老街就人声鼎沸,吆喝声、打铁声、鸟鸣声让整条老街充满了生气。
C. 放学后,我绕着操场跑了三圈就淋漓尽致了。
D. 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就认为今后可以高枕而卧了。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促狭可以变为__________,偏激可以变为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宽阔 B. 高贵 平静 淡泊 开阔
C. 高贵 淡然 宽阔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开阔 平和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 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 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 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 成都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B.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C.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6. 下面填到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鲁迅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 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7. 文章第二段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A. 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 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 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 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8.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 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他整日一言不发,也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同桌,你想劝他参与到讨论中来。你对他说:
A. “小组讨论人人都要发言,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 “小组讨论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 “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
D. “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
二、阅读(共8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
百草园的月色
①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②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智慧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的桑椹”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③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④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⑤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一算,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⑥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⑦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地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杞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⑧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上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⑨读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极易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
⑩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秃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返回到了童年……
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选自陈忠实《我的行走笔记》,有删改)
9.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0.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
② 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答
11. 读到 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语语:第 段多余,删去不影响什么,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文文:我觉得它对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
12. 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敬惜字纸”四个字,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有删改)
13. 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事件补充完整。
14. 结合语境,品析第 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5. 第 段“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简要分析这一段的作用。
16.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园,里面确凿(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哇,紫红的桑
shèn( ),缠 luò( )在一起的何首鸟藤和木莲藤,攒( )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 ),轻倢的云雀,弹琴的蟋 shuài( )……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
1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一朵窗花都蕴含着 (丰富/富饶)的文化符号。仅在一幅“寿”字窗花里,就有如意、石榴、云朵、仙鹤、蝙蝠、松树枝叶等十几种符号。一个个小小的符号,汇聚成翎毛花卉、十二生肖、民间习俗、戏曲脸谱、珍贵遗产、人物肖像的洋洋大观。如今的蔚县剪纸(甲)是蔚县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乙)是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时光之河奔腾不息,代代更迭中,能留下、能传承的是什么?若干年后,剪纸中的那些人和事或许已经成为历史,但蔚县剪纸留存的生活气息与生命之美,一定会像蔚萝花一样,丰盈而又 (偏执/执着)地萦绕在时光的长河之中。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尽管 也 B.虽然 而且 C.因为 所以 D.不仅 也
(3)文段中的第2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A.髓suǐ。B.攒cuán,签→鉴。C.宿sù,熟→塾。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等。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大汗淋漓”。
3. 【答案】D
【解析】“高雅” 指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高贵”用于描述人物品行、地位、思想等各方面的出众品质。第一空,强调 “气质”,应选 “高雅”。排除 BC。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淡泊”指 (对名利等) 超脱,不追求。第二空,强调对 “奢华”的超越,应选 “淡泊”。排除 A。
4. 【答案】A
【解析】B.语序不当,应改为“策划和开展”;C.缺少成分,在“不合理”后加上“的问题”;D.搭配不当,将“条件”改为“环境”。
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D项,句中的双引号都应改为书名号。
6. 【答案】B
7. 【答案】C
【解析】A.前后景物没有主次之分。B.文段没有 “扬和抑”的景物,所以没有使用欲扬先抑的写法。D.没有使用排比,文中景物没有主次之分。
8. 【答案】B
【解析】A.“必须”有强制意味,不得体。C.“成绩不好”揭人伤疤,有埋怨意味,不得体。D.有讽刺意味,不得体。
9. 【答案】① 月色下的百草园 ② 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 ③动人 ④满足 ⑤怀念(依恋)
【解析】由第③段中“月色朦胧……朦朦胧胧的百草园……”可知,第①空应填“月色下的百草园”;由第⑦段中“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可知,第②空应填“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由第⑤段中“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可知,第③空应填“动人”;由第④段中“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可知,第④空应填“满足”;由第⑧段中“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可知,第⑤空应填“怀念(依恋)”。
10. 【答案】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细细的金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细、弯的特点,含蓄地展现了百草园月色的朦胧之美。
②“朦朦胧胧”写出了月色下百草园的朦胧美,也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初到南方语言上的不适应。此处“朦朦胧胧”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解析】①根据题中的提示,先判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由“金钩似的月亮”可知,本句把“月亮”比作“金钩”;再结合语境,分别指出一般作用(生动形象)和特殊作用(表现了景物……的特点)。
②可从“朦朦胧胧”的意思入手,结合词语运用(如叠词、反复等)作答即可。
11. 【答案】不可以删去。这一段写“我”怀念故乡的南坡,和第 段句式一致,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首先表明不能删去,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如句式的一致、主题的升华、结构的完整等。
12. 【答案】本文通过描写百草园的夜色,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并引发了“我”对南坡富有意趣的童年生活的怀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趣事,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根据第⑨段中“读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极易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和第 段中“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分析,本文通过描写百草园的夜色,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根据第⑦段中“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分析,本文引发了“我”对南坡富有意趣的童年生活的怀想。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以及穿插其间的“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等分析,百草园具有趣味性和神秘感,确实是一个乐园,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3. 【答案】(1)老师抱 “我” 洗去墨迹
(2)用小楷字借书
(3)乡人敬惜字纸
14. 【答案】“弯”“捡”“捧”这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见到字纸的行为,表达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15. 【答案】承接上文,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
16. 【答案】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作者对书法的兴趣,打下了他的书法功底;借书的经历、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7. 【答案】(1) záo 椹 络 cuán tuì 蟀 (2)哇 畦 倢 捷(3)人迹罕至
18. 【答案】(1)丰富 执着 (2)D
(3)此段文字通过设问修辞,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强调蔚县剪纸作为文化表达形式的永恒价值,赋予其深沉的情感色彩和历史厚重感,使其在时光长河中持续传承,如同蔚萝花一样,丰盈而执着地萦绕。这种表达增强了文字的艺术感染力,提升了读者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解析】(2)此处是一组表达递进关系的句子,选D。
试卷第1页 共2页 ◎ 试卷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