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21: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3.体会杨氏子应对的巧妙,感受杨氏子的聪惠,产生阅读文言文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杨氏子应对的巧妙,感受杨氏子的聪惠,产生阅读文言文的欲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解释课题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
预设:《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
2.导入新课:这些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故事读来生动有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3.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提问:你理解课题的意思吗?
预设: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
指名提问男生:您贵姓?
预设:姓王
点拨: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如果有人问我贵姓,我要很谦虚地回答,免贵姓杜,因为我当不起这个“贵”字。
再问:贵姓?
预设:免贵姓王
评价: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人家姓杨的孩子叫杨氏之子,你就是——预设:王氏之子
追问另一名女同学:对,知道自己是谁很重要,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贵姓?
预设:免贵姓李
那你是谁?
预设:李氏之女
评价:你反应真快,你关注了“子”和“女”的区别,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按照自己的感觉和节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通句子。
检测读书效果,指名读书,相机指导、评价。
引导学生抓住介绍杨氏之子的句子交流。
(1)提问:课文中有一句话是介绍杨氏之子的,谁来读一读。(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2)指名让学生读这句话,并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梁国杨家的儿子九岁,很聪明。
点拨:“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
(3)请大家看大屏幕,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字?(十个)
(4)再让学生一起读读这十个字,从这十个字中你都知道了杨氏子的哪些信息?
预设1:杨氏子,九岁。我知道了杨氏子的年龄。
预设2:第二个信息是他的特点:甚聪慧。
预设3:性别:男,从杨氏子的“子”可以看出来。
预设4:国别:梁国。
预设5:我知道了他的姓氏:姓杨。
小结:简简单单十个字就把一个人的国别、姓氏、性别、年龄、特点说的一清二楚,现代白话文能做到吗?由此,你能发现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语言——
预设: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是的,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简洁明了。(附板书:简洁明了)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我们学了还得用。现在找你邻桌结合一下,模仿这句话介绍一下对方。
生练习介绍。
展示介绍。适时点拨:中国在古代不止叫中国,还有别的名字,你能换种说法吗?华夏,中华等。或者也可以缩小范围,用我们的地区代替,比如河南,简称豫,可以说是豫...我们是许昌人,就可以说是许昌...,许昌的别称又叫莲城,所以还可以说是莲城... )
小结评价:大家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甚聪慧。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让学生理清故事人物:为了说明杨氏子的聪惠,故事讲了一件事,这件事在两个人之间发生,一个叫杨氏子,还有一个叫——
预设:孔君平。
让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圈画出孔君平和杨氏子在这篇短文中还被叫做什么?
学生默读圈画。
组织学生交流杨氏子在文中还被称为什么?
预设1:还被称为“儿”,“乃呼儿出”
追问:含有“儿”的不止一句,还有哪里?
预设2:“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这两处的“儿”也是杨氏子
预设3:孔君平诣其父的“其”,指杨氏子
评价点拨:不简单,孔君平诣其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孔君平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继续追问:杨氏子除了被称为“儿”“其”,还被称为什么
预设4:此是君家果的“君”
点拨:这个“君”在这指谁?为什么称之为君?君在古代是一种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出示古文中含有“君”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感知。
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结:短短的三四十字的文中,杨氏子还被称为:其、儿、君(大屏幕出示:其、儿、君)齐读。
组织交流孔君平还被称为什么?
预设:夫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问:你常听到的“夫子”指谁?
预设:孔子,孔夫子。有时老师也可以被称作“夫子”
点拨:“夫子”在古代一般指对男子的尊称。孔子可以被称作夫子,孔君平也可以被称作夫子,就是一种尊称。
追问:除了夫子,孔君平还被称为什么?
预设:还被称为“孔”。
点拨:孔是孔君平的姓氏,在这里,一个姓氏,我们也能知道它代表的是孔君平。在中国古代,一个人的姓可以做称呼,名也可以做称呼,甚至字号、官职也可以做称呼。比如李白,你知道还可以称呼他什么?为什么?
预设:李太白。因为李白,字太白。
诸葛亮呢?
预设:诸葛孔明。诸葛亮,字孔明。
小结:由此可见,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称呼更加丰富多样。(板书:称呼丰富)
(4)把文章中的称呼替换成杨氏子和孔君平,读读看,读完有什么感觉?
(出示,把称呼的词语变色,让学生替换)
预设:这样觉得称呼很单调,语言也显得很啰嗦。
小结:所以,文章采用了丰富的称呼,更能体现文言文的简洁明了。
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在这两个人之间发生,最重要的是说明杨氏子的特点——甚聪慧。(板书:甚聪慧)
提问:当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时,他第一个聪明表现在哪里?
预设:我认为应该在:为设果。因为他知道客人来了,父亲不在,他要代替父亲招待客人。(相机板书:为设果)
点拨:是的,端出水果。文言文语言精练,总是省略一些内容,这个“为设果”省略了两个人物。大屏幕出示:()为()设果。
提问:谁为谁设果?填进去
预设: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追问:“设”可以理解为什么?
预设:“设”的意思在这里指端出水果,摆放水果。
点拨评价:是的,“设”的意思是安排、布置,在这里是端出水果、摆放水果。“为设果”的“为”一定要读成“为”,原因也在这里,谁为谁设果。
小结:杨氏子知道客人来了,父亲不在,自己就要代替父亲招待客人,这种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第二个聪明表现在哪里呢?
预设:杨氏子巧妙地回答了孔君平的话。
提问:孔君平怎么说的?
预设:此是君家果。(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追问: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是你们家的果子。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
预设:杨氏之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引导学生想象:面对一个小孩,孔君平说这句话时,你觉得他是在干什么?
预设:孔君平是在和孩子逗趣、开玩笑。
指导朗读,来我们用开玩笑的语气读读孔君平的话:
引导提问:这个时候,杨氏子的聪慧就体现出来了,体现在哪里?(相机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机板书:夫子家禽)
预设:杨氏子能听出来孔君平是在开玩笑。
预设:杨氏子回答的巧妙,孔君平姓“孔”,孔雀的第一个字也是“孔”,所以杨氏子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杨氏子面对孔君平的玩笑,知道他是在利用姓做文章,他也就用姓做文章,给他也开了一个类似的玩笑。
小结: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能够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惠,能够用“孔雀”来反驳也是一种聪惠。
(2)追问:再读这句话,杨氏子的聪惠还体现在哪里?
预设:从“而应声答曰”可以看出来杨氏子是马上回答,说明他头脑聪明,思维敏捷。(相机板书:应声)
评价:你能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特点,你也甚聪惠。
小结:孩子能“应声答”,说明他不但听得懂,而且反应快。可见他虽然年幼,但是思维非常敏捷。
(3)点拨:如果仅仅是听得懂,反应快,还不能称为甚聪惠。这里还有一处地方反应了杨氏子的聪惠,看谁能找得到。
预设1:我从“未闻”两个字体会到了杨氏子的聪惠。(板书:未闻)
提问:“未闻”是什么意思?
预设:没有听说。这两个字体现了杨氏子的有礼貌。
评价:能找到“未闻”两个字很不简单。找不到是正常,找得到是超常。
引导学生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说读了这两句话后有什么感受。(出示两句话)
预设:第一句话显得有点生硬,第二句则比较风趣幽默。
点拨:即使是反驳,也反驳地不失礼貌,因为孔君平是客人,杨氏子是主人。用“未闻...”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用“夫子”避开了孔君平的“君”字,更显的孩子尊重客人、很有礼貌。所以课文开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是很有道理的。
师生合作练习朗读对话
老师是孔君平,谁来扮演杨氏子,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刚才来的是孔夫子,我姓杜,我是杜夫子。我说:此是君家果,你怎么答?
预设:未闻杜鹃是夫子家鸟。未闻杜鹃是夫子家花。
评价:你能听得懂我的话,反应快,又不失风趣、礼节,甚聪惠。
我现在摇身一变,变成柳夫子:此是君家果。你怎么应对?
预设: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评价:你反应迅速,随机应变,甚得我心!
(5)练习背诵。
来,我们把这篇文言文通读一遍。齐读。
我这次把称呼去掉,你们还能读准确吗?齐读。
这次我要增加难度了,我们再来一遍,有信心吗?(隐去全文,背诵)
小结: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仅会读了,理解了,而且会背了,更加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惠。
出示另一篇文言文,拓展练习
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出示文言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快速读一读,讲得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情?
预设:顾长康吃甘蔗。
提问:哪个是吃?为什么知道它是吃。
预设:啖。因为“啖”的偏旁是“口”。
点拨:有时候文言文就可以根据偏旁来定字义。还有一个理由也可以说明“啖”一定是吃,看看句子前后。
预设:后面说“先食尾”,“食”就是“吃”。
点拨: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渐至佳境。”
顾长康吃甘蔗和别人很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他先食尾。
点拨:大家都吃过甘蔗吧,整棵的甘蔗见过吗?知道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吗?(指名说)
提问:甘蔗长在地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它的根,也就是它的头,长在上面越长越细的是它的尾。
点拨:我们如果整根的吃过甘蔗的话,就会知道它的尾吃起来,会不太甜,越往头部吃,就会越——甜。但是顾长康吃甘蔗偏偏要从尾部吃,人家就问他干嘛要从尾部吃。他怎么说呢?
预设:渐至佳境。
提问: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越吃越甜。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渐至佳境”的经历,就是慢慢的越来越甜越来越好。你的学习,你的生活、假期、你的安排,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预设1: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一开始很烦,觉得作业又多又难,写着写着,就觉得越写越有成就感。
评价点拨: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某某某作业,用四个字怎么说?
预设:渐至佳境。
预设2:我吃葡萄的时候,先吃最小的,再吃大的,越吃越开心,因为后面的葡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引导:某某某啖葡萄,——
预设:渐至佳境。
小结:生活中有这种情况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这四个字叫——渐至佳境。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也是不输杨氏子——甚聪惠。文言文的学习更是——渐至佳境。建议大家读一读—《世说新语》,这里面有好多有趣又易懂的文言文,你在读的过程中会更加感受到渐至佳境的快乐。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收集一些《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附板书:
为设果 简洁明了
甚聪惠 称呼丰富
应声 未闻 夫子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