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章末复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 苏教版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能够说出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说出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概述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说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概述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相似的表现及原因,概述人类简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01
02
通过描述米勒实验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探究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描述桦尺蛾的变化,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共同点的能力。
03
通过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逐步形成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观点,举例说明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通过讨论马的进化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热情,形成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人类生存家园生物圈的情感。
本章思维导图
本章思维导图
本章思维导图
本章思维导图
考点一
生命的诞生
生命的诞生
1、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①17世纪初,范·海尔蒙特提出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②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用实验否认了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③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彻底否认了微生物可以“自生”的说法。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杀菌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
2、生命起源的过程:
(1)原始生命的诞生:
生命的诞生
场所:原始大气
场所:原始海洋
无机小分子物质
→原始大气:甲烷、水蒸气等,无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条件:高温、闪电、紫外线
→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有机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核酸等
独立体系
→外包原始结膜
原始生命
→能进行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①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生命的诞生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氨、甲烷、氢气、水蒸气)
能量条件: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等
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②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③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
生命的诞生
(2)米勒实验:
生命的诞生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输入的气体是水蒸气、甲烷、氨、氢等。
③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收集到的证据是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转为有机小分子的。
习题1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发生在( )
A. 原始海洋,原始
B. 原始大气,原始陆地
C. 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D
生命的诞生
考点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
①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
②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恐龙化石、鱼类化石和植物化石)、遗物(如恐龙蛋化石)和遗迹(如恐龙足印化石)。
③化石分布规律: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生物进化的历程
2、生物进化的历程:
①植物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
②动物进化历程: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①细胞数目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生物进化的历程
②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③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
④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
习题2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C. 原始蕨类是由原始苔藓进化而来
D. 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相比缺少氧气
C
生物进化的历程
考点三
生物进化学说
生物进化学说
1、达尔文深入地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学说
2、自然选择:
①前提:由于过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②过程: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③结果: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生物进化学说
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
前提→过度繁殖
基础→遗传变异
过程→生存斗争
结果→适者生存
动力→生存斗争
习题3
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C
生物进化学说
考点四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为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
2、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
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而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比较大,类似猿;现代人和现代猿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3、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够直立行走;能人的脑容量与人已经相似;直立人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智人能使用简单工具。在进化的历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习题4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 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 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 产生了语言
D. 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
D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巩固提升
习题5
(2023·甘孜)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A
习题6
(2023·长春)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B
习题7
(2023·泰州)夏天常用的蚊香效果一年比一年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蚊香增强了蚊子的繁殖能力
B.蚊香对蚊子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C.蚊香使蚊子产生抗药性变异
D.蚊子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
B
习题8
(2023·宿迁)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多种多样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B.原始大气中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用进废退”
D.现代科学家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A
习题9
(2023·宿迁)炎热的夏季,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令人讨厌,很多甲乙丙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蚊子接触蚊香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因为燃烧的蚊香数量太少,蚊子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蚊子存在抗药性变异,蚊香对这种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蚊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习题10
(2023·吉林)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体色和兰花的花色一样,三对足呈扁平状,腹部向上翘起,从外形看,就像一朵兰花。这种体态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主动选择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结果
B
习题11
(2023·资阳)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的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A
习题12
(2023·黄冈)生物通过生殖产生后代,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生殖过程中,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的发育都在子宫内完成
B.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出现遗精,女生来月经都是正常现象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A
谢谢,下节课再见
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