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梅岭三章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梅岭三章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4: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学习目标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走进作者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 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陈毅
“章”,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梅岭三章》是由三首现代绝句组合而成,与旧体诗结构是相同的,讲求平仄和押韵。但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用旧体诗描写革命情怀的成功典范。
释 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衣服最里面
估计不能脱险
不久围困解除了。旋,不就,随即。
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
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交代了环境、背景。重伤患病被围,是“绝命诗”。
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倒装,强调“断头”,
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
旗帜的总称。借代军士、部队。
心里想些什么呢?
运用设问,总领全诗
旗帜鲜明,有声势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即阎罗王、阎王。比喻(借喻)反动派。
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直向用刀,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本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斗争精神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借代战争
“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富于生命力和感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
本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比喻(借喻)战争
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比喻(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情景
本章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的联系和侧重点。
联系:
侧重点:
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寥寥八十四字,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
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回首十年革命战争,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合作探究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2、这一节诗有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旌旗”“泉台“阎罗” ;“泉台”“阎罗”这样的词语,虽是迷信中阴间的事物,但诗人是旧词新用,把作者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招”是招集的意思,表现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
3、请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诗句。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了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2、这一节诗有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用纸钱来祭奠死者是我国的民俗特色,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迈、爽朗的性格,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请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诗句。
“飞”轻快,欢欣,写出了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富有感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和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典故:眼悬国门
这一句诗歌化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典故,表明诗人不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就死不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品读诗歌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以革命为家,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甘为革命献身,且展望未来,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
“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自由花”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指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借典故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
2、这一节诗有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多用修辞。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小结
思想感情
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写作特色
革命的浪漫
主义色彩。
语言
写实、想象相结合
构思新颖、想象奇伟
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
借代、借喻,用典,
语言形象精练。
1、理解性默写
(1)《梅岭三章》中 统领三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岭三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句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头今日意如何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课堂检测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课堂检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