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Ⅱ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Ⅱ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16: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Ⅱ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 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 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宋史 天文志》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宋史 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 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 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 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 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蒂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 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 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 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 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 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 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 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 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D.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 俗易懂。
B.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 作态度。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 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 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 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 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C.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 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D.《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720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 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侯洪志“唱了一段二黄原板”,丰富了人物的文人特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黄脸汉子听完西皮后,挥笔赠上一幅高山流水图,暗含对侯洪志的欣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
C.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
D.小说以画梅花为主线,叙写了黄脸汉子和侯洪志之间的传奇故事,突出了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守拙不移、痴心不改。
7.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段的场面描写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送”“铺”“垂”“待”等词语,体现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之情。
B.“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弥留之际为了这一绝笔之作心力交瘁。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先生就是……”作者运用留白手法,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蕴藉。
8.小说结尾黄脸汉子说“你我早已师徒一场”,联系小说题目“绝墨”,说说黄脸汉子为师之道“绝”在哪里。(5分)
9.学校读书小组要召开读书分享会,请向没有读过本文的同学进行推荐,从自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写出推荐要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
(节选自《荀子·乐论》)
材料二:
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节选自《三略·下略》)
材料三:
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欲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说又何从而不信乎?
(节选自苏洵《乐论》)
10.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
故人不能A不乐B乐C则不能D无形E形F而不为道G则不能H无乱。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文中指引导。这与《离骚(节选)》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思相同。
B.流,文中指放纵。这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欲流之远者”的“流”意思不同。
C.文,指乐曲的文词。这与《<论语>十二章》中“文质彬彬”的“文”意思相同。
D.乐,指喜好、热爱。这与《归去来兮辞》中“乐琴书以消忧”的“乐”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不能没有音乐,音乐总是会表现为一定的声音或动作,人的声音、性情、技艺的变化都蕴藏在音乐之中。
B.音乐具有教化的作用,所以先圣通过制订乐曲让人快乐,懂得节制,教他们明辨是非,远离邪恶污秽的习气。
C.礼用来规范人的行为,而乐可以悦服人的内心,贤人和圣人的不同主政理念正是礼和乐不同教化作用的体现。
D.礼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就需要乐,正如当阴云凝聚不消散时,雨、风和太阳无法起作用,就需要雷霆的震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
14.以上材料都是关于“乐”的论述,请概括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①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春深时节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农具之声不时传入耳中,衬托出宁静的气氛。
B.颔联写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馑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
C.未清的浊酒与留香的闲花都别具风味,此浊酒与杜甫《登高》中的浊酒意蕴截然不同。
D.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16.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新从大都市回到乡村,远处隐约迷蒙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使他不由自主地吟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毕业典礼上,王老师引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诫同学们不要心气不定,失去立身之地。
(3)理想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到任人唯贤,和谐共处,即《大道之行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____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_____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_____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绿豆营养丰富。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①_________。
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导致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绿豆皮中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绿豆常被人称作“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喝上一碗绿豆汤,不仅能“带走”热气,②_________。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20.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粗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B.等枣树叶落了,枣子落完的时候,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C.失意时,我们会问问自己:你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D.遇到恶劣天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首先不能慌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错,材料一“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是说天关客星的发现意义重大,而不是罕见。B.“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于文无据,原文并没有古人观测目的的相关说法,“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错,“天关客星”的观测是公元1054年,记载在宋代,而现代观测到的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D.“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错,材料二是说“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更加通俗易懂”错,附上甲骨文图片不会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有其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B.“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体现其唯一性,“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体现其可行性。A.体现唯一性;C.体现可行性;D体现唯一性。
4.答案: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材料一的科学结论是“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这一结论首先经过了假说阶段,先是发现了“蟹状星云”,瑞典天文学家从位置上推测“蟹状星云”与1054年天关客星可能有联系;然后经过了验证阶段,先测出膨胀速度,再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进行确认,又经过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论证,最后才得出科学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这一结论首先经过了假说阶段,“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先是发现了“蟹状星云”,“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瑞典天文学家从位置上估计“蟹状星云”与1054年天关客星可能有联系;然后经过了验证阶段,“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先测出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再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进行确认,“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又经过进一步加强论证,最后才得出科学结论。可见,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
5.答案:(1)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成为现代理论的一部分;(2)科学史研究能够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3)科学史研究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学史增信”就是要重视历史研究,“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发言稿的核心就是重视古代科学史的研究,从古代科学史料中发现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科学研究。本题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三。结合材料三“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可知,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成为现代理论的一部分;结合材料三“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可知,科学史研究能够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结合材料三“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可知,科学史研究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错误,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表现的是侯洪志争强好胜的心理。故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B.“弥留之际”“心力交瘁”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其“不久人世”,这里表现的是黄脸汉子绘画时心无杂念、物我两忘的境界。故选B。
8.答案:①“绝”在激励反省。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
②“绝”在注重磨砺。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
③“绝”在正面引导。通过一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绝”在激励反省。结合“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可知,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绝”在注重磨砺。结合“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可知,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③“绝”在正面引导。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通过一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9.答案:①选材富有传奇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或选材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学画,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主题。)
②语言典雅。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引用古诗文。(或语言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或语言简洁,多用短句。)
③情节富有悬念。黄脸汉子出场画画便技术不凡,赠高山流水图后又开店相“逼”,表明意图后,作者又留白,悬念迭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①侯洪志在酒楼品酒论画时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之后得意唱曲,引来了黄脸汉子暗中教画,在情节上具有巧合性,使故事带有传奇色彩。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小人物侯洪志受不知名的小人物黄脸汉子所激立志学画的小小奇闻异事,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大主题,在文章选材上以小见大。②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本文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引用古诗文,多用短句,使语言典雅、简洁。“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引出下文侯洪志关酒楼开画坊;“此话怎讲?”引出侯洪志上门讨教;“恕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引出侯洪志重新作画;“先生怎么了?”引出黄脸汉子点化侯洪志画梅真谛;文章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③“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黄脸汉子为何要开画坊?作者在此设置悬念;“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在文末作者又留白,黄脸汉子去哪里了?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
10.答案:BEG
解析:句意: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不能没有表现。如果音乐表现出来的不是做人之道,国家就会混乱。“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并列结构,单独成句,在BE处断开;“形而不为道”主谓宾结构齐全,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故选:BEG。
11.答案:C
解析:C.“文质彬彬”中的“文”,指华美、文采。句意: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人的声音、性情、技艺的变化都蕴藏在音乐之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意思是“而人的道,就包含在声音、动静以及人的性情、技艺的变化之中”。故选:A。
13.答案:(1)能让百姓快乐的君主,国家能够保持长久;只知道让自己快乐的君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2)而有用的东西没有比声音更神奇(玄妙)的,因此圣人便凭借声音创造了音乐。
解析:①重点词语:乐,使……快乐,久而长,保持长久;亡,天亡。句意:能让百姓快乐的君主,国家能够保持长久;只知道让自己快乐的君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②重点词语:莫,没有什么;神于声,状语后置;因,凭借。句意:而有用的东西没有比声音更神奇(玄妙)的,因此圣人便凭借声音创造了音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音乐,就是快乐,它是人的情感一定不能避免的东西。所以人不能没有快乐,快乐就一定会在歌唱吟咏的声音中表现出来,在手舞足蹈的举止中体现出来;而做人之道,就在于声音、动静、性情、技艺的变化,全都在音乐之中了。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不能没有表现,如果音乐表现出来的不是做人之道,国家就会混乱。古代的圣王厌恶混乱,所以制订《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人,令这些乐声有足够的快乐而不放纵,古代的圣王又令乐曲的文词足够能让人辨别是非,而不会害怕恐惧,又令邪恶污秽的习气无法接触。音乐在宗庙之中时,君臣上下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在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睦亲近的;乡里宗族之中,年长年少的人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乐顺畅的。音乐,是审定一个主音,就可以决定其他和音,并列乐器就可以整理节奏,多种乐器合奏就可以成为文制。所以音乐足以率领统一的原则,足够用来应对各种变化。
(节选自《荀子·乐论》)
材料二:
贤人发布的政令,在行动上使人服从;圣人发布的政令,在思想上让人心悦诚服。行动上的服从是一时的,如果从内心里服从,那就可以保持始终。使人行动上服从,可以通过礼教来实现,使人从心里顺服,就要靠乐教来实现。所谓乐教,并不是指的金石丝竹等乐器,而是说人们喜爱他的家庭,喜爱他的宗族,喜爱他的职业,喜爱他的家园,拥护国家的政令,乐于遵守国家推崇的道德风俗。像这样统治人民的君主就需要创作音乐来节制百姓,使他们的生活不失和谐。所以,有德行的君主,总是用音乐让人民快乐;没有德行的君主,用音乐让自己快乐。能让百姓快乐的君主,国家能够保持长久;只知道让自己快乐的君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节选自《三略·下略》)
材料三:
我看到雨,是用来让万物润湿的;太阳,是用来让万物干燥的;风,是用来让万物流动的。发出隐隐的声响的是雷霆,它有什么作用呢?阴云凝聚在一起而不消散,万物迫在一起而不舒展,雨不能将其润湿,太阳不能将其干燥,风不能将其吹动的那些东西,雷霆一震就能让那些凝聚的东西散开,局促在一起的东西舒展开。名字为雨的,名字为太阳的,名字为风的,所起作用的都是形,而名字为雷的,所起作用的则是神。而有用的东西没有比声音更神奇(玄妙)的,因此圣人便凭借声音创造了音乐。区别君臣、父子、兄弟之别的,是礼。而礼所不能起作用的地方,乐则能起作用。醇正的声音进入了人的耳朵,人就都会兴起侍奉君王、侍奉父亲、侍奉兄长之心,礼是我心中原本就有的,这样一来对待圣人的言说,又怎么会不相信呢?
(节选自苏洵《乐论》)
14.答案:①材料一侧重强调乐在人伦教化中的作用。②材料二侧重强调乐是让国家政务得以顺利施行的一种手段。③材料三强调乐能够弥补圣人说教中的不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材料一原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说古代的圣王厌恶混乱,所以制订《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人,令这些乐声有足够的快乐而不放纵,古代的圣王又令乐曲的文词足够能让人辨别是非,而不会害怕恐惧,又令邪恶污秽的习气无法接触。“故乐在宗庙之中,……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荀子认为音乐可以使家族和睦、君臣和谐、万民归依,从而达到感染教化的目的。所以,主要侧重强调乐在人伦教化中的作用。材料二原文“所谓乐者,……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是说所谓乐教……而是说人们喜爱他的家庭,喜爱他的宗族,喜爱他的职业,喜爱他的家园,拥护国家的政令,乐于遵守国家推祟的道德风俗。可知侧重强调乐是让人们喜爱家庭、宗族、职业、家园,拥护国家政令,所以主要侧重强调音乐是国家政务得以顺利施行的一种手段。材料三原文“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是说而有用的东西没有比声音更神奇(玄妙)的,因此圣人便凭借声音创造了音乐。而礼所不能起作用的地方,乐则能起作用。由此可知,强调乐能够弥补圣人说教中的不足。
15.答案:B
解析:B.“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馑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错误。颔联写了肚子饿了就在野外老农那儿分点食物吃吃,听到迎面走来的官员摆着金钲催促着农耕,觉得厌烦。“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也属无中生有,颔联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场的勾心斗角。故选B。
16.答案: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
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
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
④颈联写花虽开尽,但香味留存,酒虽不清,但心里满足,以此肯定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⑤在志趣和态度上与苏轼相应。苏辙对田间生活的喜爱、对尉卒的厌弃,表现出与苏轼相同的志趣与意向,即远离朝廷,回归田园。
解析:先分析苏轼的诗歌,“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意为: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这两句暗用《论语·微子》中两位隐士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的典故,隐喻诗人的归隐之意。“人间歧路”指官场,“知多少”一句写出诗人觉得宦海浮沉没有尽头,令人厌倦;“向桑田”“问耦耕”则明显表露出诗人对田园乡间生活充满兴趣,有归隐之心。
先分析苏辙的和诗,和诗着重描写了乡间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写其闲静,“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场的勾心斗角。由此可见,苏辙对于兄长归隐田园的想法是很赞同的,这些情景与“人间歧路知多少”形成对比,能让苏轼坚定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苏辙在尾联中“问兄何日便归耕”,直接询问苏轼什么时候回归田园耕种,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
苏辙和诗的颈联“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中,作者描绘了一幅花虽开尽,但香味留存,酒虽不清,但心里满足的景象。在这里,诗人特意展现了乡村田园的景色优美,生活悠闲,自由自在。由此可见,他也十分热爱田园生活,对苏轼的决定表示肯定。
由此可见,两首诗歌中,苏辙在志趣和态度上与苏轼一致。两人都对尔虞我诈的仕宦生涯感到厌倦,并都十分向往赏“闲花”,沽“白酒”“分饷黍”的悠闲的田园生活,即都希望能够远离朝廷,回归田园。
17.答案:(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18.答案:①不解之缘 ②密不透风 ③司空见惯
解析:第一空,前文提到科学家来恩杰因为服从国家的安排,学习了自动控制。也正是因为改学了自动控制,他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了联系,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故填“不解之缘”。“不解之缘”的意思是不能分开的缘分,形容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
第二空,前文提到,潜地导弹是欧美国家的秘密武器,那自然是需要严密防卫的,再由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以看出,潜地导弹的资料极少流出,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填“密不透风”。“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第三空,前文提到,在“巨浪一号”研制攻关期间:“台、筒、艇”的每一步都失败过,这说明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故填“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19.答案:整个团队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规划,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解析:从“整个团队按照……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部分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整个团队开始“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剩下的句子由“先……再……最后”三个连词引导。第一个分句中,“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已经是极为简洁的表述,可以保留;第二个分句由“以”字组合成了一个复合句式,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单句:“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个分句也已经较为简洁,可全部摘录。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便可得出答案。
20.答案: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减缓(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导致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中“导致”一词使用不当,“导致”往往指不好的结果,此处是说好的结果,故应把“导致”改为“让”;二是成分残缺,“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缺动词,在前面加上“减缓(降低)”。
故改为: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减缓(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
21.答案:①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②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句说“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所以素食主义者可以用绿豆来补铁。这里可填“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一类的句子;
第②空,语境在说三伏天喝上一碗绿豆汤的作用,根据下文“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可见强调解暑功能之外还能补充营养,故可填“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一类的句子。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原文中的“要”意思是“必须,需要”。
A.必须,需要。
B.将要。
C.想。
D.如果。
故选A。
23.答案:
枯燥如墨香
枯燥,即单调,没有趣味。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枯燥,不同于独处。渔夫一个人静静地在海边钓鱼,猎人药农在深山打猎采药,农民在田里插秧,虽无人相伴,并不叫枯燥。枯燥是不得不离开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为一个目标去努力, 去自我囚闭的人。如高考前的学生, 又如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求索者。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枯燥并非不懂娱乐与休闲,也并非没有能力去享受段子、金句、笑点。枯燥,如同在觥筹交欢中独饮一杯清茶,在笙歌酣畅处默念自己的心语,枯燥者是自甘清苦的修行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枯燥是一个人要修养的心性。心比四肢更活泼,思不能止,欲不能平,故有“心猿意马”之谓。修心,是让一个人心静下来,专注一处而无他求。这很难,天下最难管的是一个人的心。管住了心,就管住了眼耳鼻舌身意。通达地讲,享受热闹没什么不好,如果不允许享乐, 人类就没必要建设美好的家园。见享受热闹而指斥,不是伪君子就是吃不着葡萄的狐狸。但时间不给有志于事业的人留出享乐的闲暇,他们因此枯燥。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成本”,刚好用在这里。不享受热闹,并非享受热闹不好或不会享受热闹,只是成本太高,高到要管住自己的心,其中滋味,人称枯燥。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枯燥者不会因为枯燥就成功,如同炼金的不一定炼得真金,打鱼的人不一定获取锦鲤。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与风险并存。无论多么勤奋、顽强、辛苦都不一定获取相应的回报。但成功一定离不开勤奋、顽强和辛苦,而另一个如影随形的伴侣是枯燥。
财富会改变一个人,机遇会改变一个人,枯燥也会改变一个人。枯燥对人格的改变,不是使人委顿或胆怯,而是让人沉静、清醒和忍耐。且不说成功与否,一个人持有沉静和忍耐的品格,就是大收获。胜过真金白银。枯燥时,不须怨人,也不须自怨,不妨静静地接受它的锤炼。是的,枯燥也是锤炼,尽管它寂寞无声。枯燥如果是一锭墨,一定是蕴含松烟净泉之精华的古墨,光润、宁静,透出说不出的幽香。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第1段列举了当今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即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影响,人们习惯了享乐,习惯了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为了远离“枯燥”,为了生活的快乐,享受的快乐。第2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枯燥是生命的滋养。材料的核心是“热闹”与“枯燥”,因此首先需要理解“热闹”,热闹能让人感受到快乐,能让人处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更多地享受生活。但是,人一直处在热闹之中,就难以静下心来,沉潜其中,认真钻研。因此,人生需要“枯燥”,枯燥不是孤独,不是寂寞,而是在枯燥无味中静心学习、工作、研究,从而学有所获,工作有成,研究深入,得到成长。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枯燥”的价值,探究享受“枯燥”的原因、意义等。
概念解读:
(1)何为“热闹” 此处的“热闹”指向的是那些感官刺激,那些笑点带来的“精彩”,这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追求。这种“热闹”无法给人带来价值的提升与成长。
(2)何为“枯燥” 可以是一种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的生活,但可以“滋养”人“生命”的“枯燥”应该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层化的精神追求,是个体在喧嚣闹腾的世界中对内心的坚守。接受并正确面对“枯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是一种于平凡之处潜心钻研的心态和干事创业坚韧的姿态,追求的是独处的充实、长久的品质沉淀和生命的增色、增值。
(3)正确理解“热闹”与“枯燥”的关系。①二者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气息:热闹——烟火气;枯燥——书卷气。②二者呈现出不同的群体与个体状态:“热闹”是群体呈现的共性状态,个体可能仍是内心孤独和生命单薄的状态。“枯燥”是个体呈现的个性状态,个体可能获得内心丰盈和生命厚实的状态。③对待二者的正确态度:理性认识“热闹”,不排斥“热闹”,拒绝沉溺其中;恰当接纳“枯燥”,享受“枯燥”,不无生机、活力;享受“热闹”的生活状态,坚守“枯燥”的内心追求;融得进“热闹”,扎得进“枯燥”。
立意:
①享受枯燥,收获成功
②热闹诚可贵,枯燥价更高
③热闹让人快乐,枯燥取得辉煌
④越过枯燥,获得愉悦
⑤于热闹之河打捞枯燥星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