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八单元:NaOH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包) (1)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八单元:NaOH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包)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5 15:13:21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己积累了一些对氢氧化钠成分分析的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化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而《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是将物质的检验、除杂、保存浓缩到一节课中,学生不仅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更要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获得结论的艰辛和快乐,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复习型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NaOH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的掌握,以及他们多具备物质的检验和除杂的一些基础知识,为这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就以学生的具备的这些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亲身体验感受。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何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构筑学生思维的阶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借助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想让学生体验自己设计试验,完成实验,获得结论的乐趣。在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既可以巩固对NaOH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锻炼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堂课下来收获颇丰。
NaOH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
张店区第三中学 王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进一步理解NaOH与CO2的反应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②复习巩固NaOH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
③学会一些物质检验和除杂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2、离子的鉴定方法;3、混合物的分离及除杂。
【探究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
2、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溶液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
【教学设想】
本节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如何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这是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出现了白色粉末,1、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没有变质?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探究 NaOH溶液变质之旅,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二、问题探究
首先踏上我们的探究第一站: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吗?
我的猜想 :
①NaOH溶液已经变质 ②NaOH溶液没有变质
想一想:1.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设计实验: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供选择的试剂:
酚酞、Ca(OH)2溶液、 CuCl2溶液、HCl溶液、CaCl2溶液
所选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学生方案(1):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NaOH溶液已变质。
学生方案(2):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入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NaOH溶液已变质。
学生方案(3):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OH溶液已变质。
学生方案(4):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OH溶液已变质……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设置依据:
假设和猜想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应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培养缜密的实验和细致地观察,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过多干预和修改学生的方案。学生在交流展示环节可以以小组互评的方式相互纠错,并总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探究第二站: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
实验猜想:Ⅰ. 部分变质 Ⅱ. 完全变质
要证明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只要证明哪种物质存在即可?为什么?
学生分析:
NaOH溶液若是部分变质溶质就有NaOH和Na2CO3而完全变质时溶质只有Na2CO3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
小组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NaOH的存在。经讨论,第一步,CO32-离子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带来干扰,所以第一步必先除去碳酸根离子。选择的试剂,应选择能除CO32-,而不影响OH-的Ba2+,或Ca2+ 。第二步,证明是否还有OH-存在。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并完成实验报告。
供选择的试剂:酚酞、Ca(OH)2溶液、NH4Cl溶液、HCl溶液、CaCl2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FeCl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设置依据:
实验设计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本环节中氢氧化钠的检验是难点,因此我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展开讨论。如果不对实验细节进行讨论学生有可能不除掉碳酸钠就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从而忽视碳酸钠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带来的干扰。
讨论交流:
如果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那它还有没有使用价值?并说明理由。
探究第三站:
设计实验除去杂质Na2CO3重新得到纯净的NaOH。
供选择的试剂:酚酞、Ca(OH)2溶液、CuCl2溶液、HCl溶液、CaCl2溶液
选用试剂
评价及理由
盐酸
石灰水
氯化钙溶液
三、总结建构
学以致用:现有脱落标签的四瓶溶液,分别是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你能根据所学知识,重新为这四瓶溶液贴好标签吗?
课件14张PPT。2NaOH+CO2 ==== Na2CO3+H2O1.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想一想Ⅱ. NaOH溶液没有变质Ⅰ. NaOH溶液已经变质2.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呢?NaOH溶液变质了吗?我的猜想 : 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验证NaOH溶液是否变质。 酚酞
Ca(OH)2溶液
CuSO4溶液
HCl溶液
CaCl2溶液供





:设计实验: HCl溶液Ca(OH)2溶液CaCl2溶液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经变质已经变质已经变质HCl溶液Ca(OH)2溶液CaCl2溶液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Ⅰ. 部分变质这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我的猜想 :Ⅱ. 完全变质酚酞
Ca(OH)2溶液
CuSO4溶液
HCl溶液
CaCl2溶液供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石蕊试纸
FeCl3溶液
NH4Cl溶液
完成实验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的空格内。1.取样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
2.取反应后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试液变色。NaOH溶液部分变质。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氯化铵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检验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方法: 该瓶NaOH溶液发生了部分变质,那它还有没有使用价值?并说明理由。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除去杂质Na2CO3重新得到纯净的NaOH。酚酞
Ca(OH)2溶液
CuSO4溶液
HCl溶液
CaCl2溶液供





: 选用试剂 评价及理由 适量HCl适量Ca(OH)2溶液适量CaCl2溶液不行,与原物质反应。不行,引入新杂质。行,能除去碳酸钠,且不引入杂质。NaOH溶液变质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除去杂质检验Na2CO3的存在②检验NaOH的存在 除去Na2CO3 ①除去Na2CO3 现有脱落标签的四瓶溶液,分别是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你能根据所学知识,重新为这四瓶溶液贴好标签吗?NaOH溶液变质的实验教材分析
张店区第三中学 王芸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分别学习了酸、碱、盐性质后,对酸、碱、盐三类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涉及了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钙等多种物质性质和物质间转化关系。包含了物质变质、物质检验、物质除杂和物质保存等多方面知识;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的实验探究能力。可以说容量大、方式活,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2、离子的鉴定方法;3、混合物的分离及除杂。
【探究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
2、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溶液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
【教学设想】
本节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如何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执教
王芸
年级
初四
科目
化学
课题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
时间
2015年4月7 日
评课人
王寒
所在学校及职务
备课组长
课 堂 记 实
点 评
一、提出问题
这是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出现了白色粉末,1、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没有变质?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探究 NaOH溶液变质之旅,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二、问题探究
首先踏上我们的探究第一站: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吗?
我的猜想 :
①NaOH溶液二、问题探究
首先踏上我们的探究第一站: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吗?
我的猜想 :
①NaOH溶液已经变质 ②NaOH溶液没有变质
想一想:1.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已经变质 ②NaOH溶液没有变质
想一想:1.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探究第二站: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
实验猜想:Ⅰ. 部分变质 Ⅱ. 完全变质
要证明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只要证明哪种物质存在即可?为什么?
学生分析:
NaOH溶液若是部分变质溶质就有NaOH和Na2CO3而完全变质时溶质只有Na2CO3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
探究第三站:
设计实验除去杂质Na2CO3重新得到纯净的NaOH。
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课主题。
通过有层次的问题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讨论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讨论的时间短,不足2分钟。
假设和猜想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应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培养缜密的实验和细致地观察,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设计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
本环节中氢氧化钠的检验是难点,因此我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展开讨论。
综 合 评 语
该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完整。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表达准确具体。在教学思想上,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能抓住重点,教学的全过程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这个实际问题展开,
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教学密度适当,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想、实验,交流和小结,教师启发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符合启发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建议:
学生讨论时间短,不足5分钟,有名无实。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练习题
1、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 。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 。
有气泡冒出
固体中含有
2、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3、对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变红色
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2、“禽流感”是一种H5N1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禽类发病到人类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预防这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在包装过程中和空气接触,可能发生变质,小王购买了一包工业烧碱,你认为这包工业烧碱的成分可能有哪三种情况:(1) ;
(2) (3)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哪种情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小王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烧碱样品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
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继续加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能在产生沉淀,过滤,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他上面的实验步骤正确吗?请在下表把错误的步骤更正过来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错误的步骤是
我的更正:
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复习型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NaOH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的掌握,以及他们多具备物质的检验和除杂的一些基础知识,为这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就以学生的具备的这些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亲身体验感受。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何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构筑学生思维的阶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借助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想让学生体验自己设计试验,完成实验,获得结论的乐趣。在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既可以巩固对NaOH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锻炼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堂课下来收获颇丰。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及如何除杂的讨论、实验,归纳小结,培养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