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2 化学反应的表示(课件17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2 化学反应的表示(课件17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5 15:16:55

文档简介

关于学情的研究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但是还不会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上一节课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表示化学反应才能做到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的起点和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一、评测内容: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以下化学反应
1.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镁条在空气点燃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
4.氢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生成水
5.铁丝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二、以授课班级学生学习效果为例:(五分制)
组号
组内号
姓名
3月17日
一组
1
倪江山
5
2
耿子浩
5
3
谭津昇
4
4
陈颖
2
二组
1
蒲佳琦
5
2
李樾
5
3
任俊祥
3
4
李天宇
3
三组
1
安新元
5
2
司志浩
5
3
康佳艺
3
4
王隆毅
4
四组
1
王子一
5
2
王鑫淯
5
3
张陈翘楚
5
4
王善文
3
五组
1
王屹涵
5
2
孙天人
5
3
张若溪
5
4
延宗帅
3
六组
1
吴超颖
5
2
刘海望
5
3
丁泽心
5
4
陈羽佳
3
七组
1
王威龙
5
2
李浩源
5
3
张智涵
4
4
张孜光
3
八组
1
赵梓亦
5
2
裴廉睦
5
3
周程程
5
4
段立嵩
4
九组
1
王赵冰
5
2
耿瑞阳
5
3
伊梦柯
2
4
祝依然
3
十组
1
杜培华
5
2
史冰青
5
3
刘湛
4
4
王隽涵
3
十一组
1
赵凌辉
5
2
王盈戈
5
3
谭天予
5
4
张祎珍
3
十二组
1
朱宇童
5
2
刘嘉昕
5
3
崔若晨
4
4
楚欣苒
3
十三组
1
张潇雨
5
2
王睿
5
3
韩子正
4
4
孙靖宇
3
十四组
1
张瀛文
5
2
许艺佳
5
3
高海涛
4
4
陈俊杰
4
三、结果分析
半数以上学生能够做到全对,一部分学生在书写时不能兼顾全面,往往出现漏掉反应条件、气体符号之类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配平”只有极少数学生不能突破,绝大多数都没有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时存在困难,导致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化学反应的表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主要设计思路
1.超前学习:以生活情景引出问题,设计预习提纲,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及时充分利用网络(QQ空间)、生活资源对知识进行探究、归纳、整理,培养学生超前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2.对比分析、探究互动:由旧知和新知的对比分析印发学生思考,先学后教呈现生本课堂。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突出生本课堂学生的展示,生成与及时反馈的作用。
3.拓展延伸:通过QQ空间、博客,收集课堂生成内容,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同时给学生构建课外学习探讨的平台,生成教学与教研的新资源。
4.凸显学科特点: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微观想象来解释宏观现象,充分体现了用“化学基本观念”统领化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运用能贯穿一节课始终的问题情境,将教材主体内容的学习镶嵌到任务完成之中,使学生按照背景问题解决的逻辑主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实现了背景与化学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其表示的意义;
2、通过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知道书写的步骤、原则和配平方法。
三、教学策略
课堂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互动”和“同伴互助学习”等策略。
四、主要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课前依据学习任务单预习
主要预习任务:
请用多种表示方法表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课前教师批改所有的预习情况并进行反馈,一部分学生板演讲解自己的预习内容,同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出示目标
引出课题
本节课我们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有:
1、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其表示的意义;
2、通过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知道书写的步骤、原则和配平方法。
通过视频回顾实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思考有方法来表示这个反应
学生:文字表达式 微观图示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对比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优缺点:
1的优点是可以清晰的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是写起来太麻烦,也不通用。
2的优点是可以表示出微粒间的个数关系,但画图也很麻烦,还必须注明什么图形代表什么微粒。
3的优点是可以清晰的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起来也容易,但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能集合以上所有方法的优点,而且还避开了缺点,所以我们选取化学方程式这一国际通用化学语言来表示化学反应。
“说”化学方程式;突破目标一。(意义)
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总结归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是什么?
2. 从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以具体实例总结出:
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化学方程式为例,我们总结一下。
首先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也就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其次表示各物质间的相对质量之比。12:16*2:12+16*2 这里用到了前面学习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量的计算。
第三还能表示各微粒之间的个数之比,碳原子与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个数比为1:1:1。
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方程式它所能表示的意义都有什么呢?
教师面批,点评。
“写”化学方程式;突破目标二
(书写)
1.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PPT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写其中的两个。找两名同学上黑板上写
2.小组内交流,写化学方程式需要哪些步骤?在组内交流达成共识,2分钟后看哪一组总结的最合理。
3.学生总结出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4.重点突破配平问题,学生进行讲解展示配平的方法;组内交流由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分享各自的配平方法。
5.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一再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课件17张PPT。化学反应的表示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能说出其表示的意义;通过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知道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 2H2O2H2+O2 2H2O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微粒间的 个数关系反应物、生成物、条件说化学方程式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书写注意事项有什么?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说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通电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说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2.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4:32:36;
3.构成物质微粒之间的个数比2:1:2。说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C + O2 CO2 说化学方程式C + O2 CO2 各物质间的相对质量之比为:
12 : 16×2 : 12+16×2
12 : 32 : 44说化学方程式C + O2 CO2 各微粒间的个数之比为:
碳原子: 氧分子 : 二氧化碳分子
1 : 1 : 1写化学方程式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水通电生产氢气和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小组内交流写化学方程式需要哪些步骤?写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写出生成物配平 注明生成物状态检查 H2O通电H2 + O222写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一个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H2O H2+ O2Al+O2 Al2O3说化学方程式分析出化学方程式的优点
总结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归纳出化学方程式
的意义写化学方程式归纳出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总结总结出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总结出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作业课本109页第3题,110页第4题写到作业本上。
课本上的其余问题写到书上。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
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此内容将会贯穿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基本内同有三: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符号既是化学思维的工具,又是化学思维的结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科学、简洁、直观、便于交流,它既是人类认识化学变化成果的集中体验,又是人类认识和描述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验这一内容的教育价值,教材一开始设置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比较集中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教材中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教学内容做了巧妙、科学的安排,一是灵活的回答了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二是从宏观、定性、定量多个角度认识放学方程式的意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材定位在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认识和描述化学变化,而不仅仅是学习书写技能。
同行教师或专家观课、评课记录
教研组听评课观察量表:
评课建议:
王艳慧——能抓住学生认知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预习和课堂进行有效的衔接,学生活动的设计对于目标的突破有重要作用,改进的地方是板书设计需要进行优化,点拨还需要更加简练。
赵秀凤——小组活动中组长责任心强,离不开教师明确的要求和评价的及时,但是评价了要及时反馈可能会促进小组活动的高效。
石林——教师的面批贯穿课堂始终,及时点名表扬全对的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上台展示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略显紧张不够大方。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一、评测内容: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以下化学反应
1.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镁条在空气点燃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
4.氢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生成水
5.铁丝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二、以授课班级学生学习效果为例:(五分制)
组号
组内号
姓名
3月17日
一组
1
倪江山
5
2
耿子浩
5
3
谭津昇
4
4
陈颖
2
二组
1
蒲佳琦
5
2
李樾
5
3
任俊祥
3
4
李天宇
3
三组
1
安新元
5
2
司志浩
5
3
康佳艺
3
4
王隆毅
4
四组
1
王子一
5
2
王鑫淯
5
3
张陈翘楚
5
4
王善文
3
五组
1
王屹涵
5
2
孙天人
5
3
张若溪
5
4
延宗帅
3
六组
1
吴超颖
5
2
刘海望
5
3
丁泽心
5
4
陈羽佳
3
七组
1
王威龙
5
2
李浩源
5
3
张智涵
4
4
张孜光
3
八组
1
赵梓亦
5
2
裴廉睦
5
3
周程程
5
4
段立嵩
4
九组
1
王赵冰
5
2
耿瑞阳
5
3
伊梦柯
2
4
祝依然
3
十组
1
杜培华
5
2
史冰青
5
3
刘湛
4
4
王隽涵
3
十一组
1
赵凌辉
5
2
王盈戈
5
3
谭天予
5
4
张祎珍
3
十二组
1
朱宇童
5
2
刘嘉昕
5
3
崔若晨
4
4
楚欣苒
3
十三组
1
张潇雨
5
2
王睿
5
3
韩子正
4
4
孙靖宇
3
十四组
1
张瀛文
5
2
许艺佳
5
3
高海涛
4
4
陈俊杰
4
三、结果分析
半数以上学生能够做到全对,一部分学生在书写时不能兼顾全面,往往出现漏掉反应条件、气体符号之类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配平”只有极少数学生不能突破,绝大多数都没有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时存在困难,导致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课后自我反思
值得借鉴的地方:
1.各个环节的指令清晰,要求具体、严格,不仅仅是语言指令更重要的是在屏幕上直观的呈现。
2.小组合作不拘泥于形式,能够体现小组合作的目的和作用。
3.及时的面批和评价对学生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4.课堂设计以学为主,做到了少讲。
有待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结构做调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任务单中的知识梳理和典例两部分花费的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单一任务,学生的精力不能做到完全集中。在这里最好是分解成两个环节,自学、点拨交替进行,符合学习的脑科学规律,适当的时候学会化整为零。
2.自学任务出示之前,要有相应的检查标准和评价,缺失的结果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紧张度不够。(后来的班级加上了相应的评价,例如最先全对的学生前十名加5分,4号同学最先正确完成典例分析的加10分,下课之后抽查上交等。)
3.教师的点拨还不够一阵见血,需要点的到位,点的具体。(后来的班级我的做法是在针对第一个目标的问题处理时,从资源库中调出相应的装置图,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出需要考虑的因素,紧跟上一个变式训练)
4.课堂中应该也有生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整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标志。
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
《化学反应的表示》一节在整个初中化学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这是学习化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三种化学语言,它以熟记和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基础。在书写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化学学习的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
此内容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在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况、交流等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用语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