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16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16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6 21: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西周灭亡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
春秋
战国
770BC-476BC
475BC-221BC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数据
前770
前722
前481
前476
前660
前591
共战92次
共战172次
共战219次
时代特征: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
王室衰微
2
诸侯争霸
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通过对比春秋时期与西周的相关史事,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2.知道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侯霸主,掌握诸侯争霸的影响,认识争霸战争的利弊。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理解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
3.了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分析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从中分析其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学习目标
一、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九鼎八簋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八簋,而如此天子规格的九鼎八簋,在郑韩故城遗址前后共出土了5套。
郑国公的九鼎八簋(河南博物院藏)春秋中晚期
西周列鼎列簋制度
问题一:郑国公九鼎八簋的出土体现出春秋时期政治方面的变化是什么?
礼乐崩坏
王室衰微
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层层分封,授土授民
西周
诸侯国不再分封,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不再世袭
春秋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 —《史记·周本纪》
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问题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 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东周 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辅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问题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春秋后期形势图
问题三:他们打着什么旗号进行争霸?
问题一:说一说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些霸主?在地图上找到霸主所在的诸侯国位置
问题二:出现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追逐自身利益
尊王攘夷(尊王:表面上尊崇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扰乱。)
二、诸侯争霸
问题四: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争霸战争,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无义战——孟子
据《春秋》记载,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时间 春秋争霸战争
公元前632年 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27年 晋秦崤之战
公元前597年 晋楚邲之战
公元前589年 晋齐鞍之战
公元前575年 晋楚鄢陵之战
公元前557年 晋楚湛阪之战
公元前506年 吴楚柏举之战
公元前496年 吴越槜李之战
公元前494年 吴越夫椒之战
公元前478年 吴越笠泽之战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材料1: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3、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材料二: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
农业上:
牺 (xī ) 尊
(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1.牛耕出现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quǎn 田间,田地)亩之勤。” ——《国语 · 晋语》
材料二: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
——《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铁制农具出现
早期人类
原始农耕
夏商周时期
春秋以后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易断
笨重
易磨损
坚硬耐用省力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意义:
(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齐桓公“宫中七市”。
——《战国策·东周》
勾践剑
3.手工业发展
4.商业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
私田产生
精耕细作
公田荒废
诸侯势力壮大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本原和长远的力量。
课堂小结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①促进局部统一;
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灾难。
一、 王室衰微
三、经济发展
表现
二、诸侯争霸
结果
原因、目的、主要霸主
影响
农业
手工业、商业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①制度破坏;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D.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A
2、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A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