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
科学家祖冲之
3
灿烂的文化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灿烂的文化等文化成就。
2.通过史料分析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认识到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目标
一、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平民百姓
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
1.作者:
2.地位:
3.内容:
贾思勰(北朝)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3)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贾思勰纪念邮票
《史记》曰:“齐民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要术”指谋生方法。总的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
代田法
材料一: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二:顺天时,量地利,财用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根据材料一,思考“本”、“末”分别指什么?其体现贾思勰的什么思想?
根据材料二,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1)①“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②思想:农本思想、重农抑商思想、关注民生思想、民本思想;
(2)原因:农业生产与天时、土壤关系密切。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想法、违背客观规律,则劳而无获。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意义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日本人山田罗谷曾说:“我从事农业生产三十余年...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没有一件不成功的。"
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祖冲之(南朝)的成就。
数学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①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测算的结果相比,相差不到50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
二、科学家祖冲之
①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农业等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古代数学家的重要课题。
1.数学
“割之弥细,所失
弥少,割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与圆合
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像
2.天文历法
大明历
(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大明历》:当时最先进,朝廷正式颁行。
《大明历》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 814 81日(今测为365.242 198 78日),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定交点月日数为27.212 23.日(今测为27.212 22日),交点月日数的精确测得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
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日行百余里
连环画中的“水碓磨”
千里船
指南车
水碓磨
3.机械制造
【学生活动】通过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和经历,你认为他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他认真学习、刻苦专研、反复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制造指南车、水锥磨、千里船等
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其他方面成就:
(一)书法艺术: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3)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1)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2)时间: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三、灿烂的文化
时期 书法发展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①书法名家:锺繇和胡昭。
②均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尤擅楷书,刚柔兼备。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①书法新高度的人物:王羲之
②评价:书法为古今之冠
③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他被誉为:书圣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东晋时的书法名家——王羲之
胡昭作品
锺繇《宣世表》
钟氏小巧,
胡氏豪放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胡肥锺瘦
书法--提高
“书圣”王羲之
①生活朝代:东晋
②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③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④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⑤地位: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北魏: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二)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女史箴图》(摹本 局部)
《洛神赋图》(摹本 局部)
顾恺之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他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插图性画卷,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等故事。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全卷分为三部分,曲折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雕塑
代表:
特点:
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四)诗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
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
曹操
曹植
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刚健雄劲
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西洲曲》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敕勒歌》
北朝慷慨豪迈
北方割据混战,游牧民族
南方细腻婉转
商业发达,产生于都市
小组讨论
(1)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
(2)这一时期不同民族大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3)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4)外来佛教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优秀成果。
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
文化
科技
文化
农学:
数学: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三国刘徽:“割圆术”
《缀术》
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数
天文历法:
《大明历》
书法:
曹魏:钟繇、胡昭
西晋:设置书博士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北魏:《魏碑》
绘画:
雕塑: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