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商朝B.夏朝C.西周D.东周
2.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
3.夏朝的建立者是( )
A.禹B.启C.桀D.汤
4.夏朝的都城在( )
A.阳城B.亳C.殷D.镐京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
A.禹B.启C.桀D.汤
6.商朝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
7.商朝的建立者是( )
A.禹B.启C.汤D.周武王
8.商朝多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
A.阳城B.亳C.殷D.镐京
9.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
A.汤B.盘庚C.纣D.周武王
10.西周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
11.西周的建立者是( )
A.禹B.启C.周武王D.周平王
12.西周的都城是( )
A.阳城B.亳C.镐京D.洛邑
13.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4.西周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046年B.公元前771年C.公元前770年D.公元前476年
15.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牧野之战B.国人暴动C.烽火戏诸侯D.犬戎入侵
16.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下列关于三代更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C.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史称东周
D.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都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有关
17.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的对象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B.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绝对的统治权,可以随意任免官员
C.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D.分封制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对后世没有任何消极影响
18.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B.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C.西周时期,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已经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
19.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高度发达。下列关于青铜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夏朝
B.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工艺高超
D.青铜文化只体现在青铜器的铸造上,与其他方面无关
20.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C.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21.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与奴隶的悲惨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列能反映奴隶悲惨生活的是( )
A.他们被强制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B.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可以自由地生活
C.他们可以使用青铜器进行生产劳动
D.他们可以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22.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使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这说明( )
A.统治者只有任用贤人,才能使国家强大
B.重用人才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
C.当时的杰出人才都愿意为统治者服务
D.这些统治者都善于发现人才
23.夏、商、西周时期,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 )
①军队②刑法③礼仪教化④分封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大约经历了( )
A.1000年B.1300年C.1600年D.2000年
25.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发明了灌溉技术②出现了历法③发明了十进制④出现了长篇叙事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简述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27.(10分)比较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发展变化。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 夏本纪》
材料二:“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史记 殷本纪》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夏桀和商纣怎样的统治?(5分)
(2)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5分)
(3)从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5分)
29.(15分)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及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朝、西周、东周都晚于夏朝。所以答案选B。
2.A
解析: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商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是西周建立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东周开始的时间。所以答案选A。
3.A
解析: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启是禹的儿子,他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所以答案选A。
4.A
解析: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亳是商朝前期的都城之一;殷是商王盘庚迁都后的都城;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所以答案选A。
5.C
解析: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桀统治残暴,导致夏朝灭亡。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启是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王位;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所以答案选C。
6.B
解析:商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商朝,定都亳。公元前2070年是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是西周建立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东周开始的时间。所以答案选B。
7.C
解析:商朝的建立者是汤。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启是禹的儿子;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所以答案选C。
8.C
解析: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阳城是夏朝的都城之一;亳是商朝前期的都城之一;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所以答案选C。
9.C
解析: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纣。纣统治残暴,奢侈享乐,最终导致商朝灭亡。汤是商朝的建立者;盘庚是商朝的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迁都到殷,使商朝逐渐强大起来;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所以答案选C。
10.C
解析: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公元前2070年是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是商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东周开始的时间。所以答案选C。
11.C
解析: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启是禹的儿子;周平王是东周的建立者。所以答案选C。
12.C
解析: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阳城是夏朝的都城之一;亳是商朝前期的都城之一;洛邑是东周的都城。所以答案选C。
13.C
解析: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制度;世袭制是夏朝开始的王位继承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所以答案选C。
14.B
解析:西周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是西周建立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东周开始的时间;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结束的时间。所以答案选B。
15.D
解析:西周灭亡的原因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入侵。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的战役,商朝灭亡;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但不是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D。
16.C
解析: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而不是东周。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都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有关。所以答案选C。
17.A
解析:分封的对象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A选项正确。诸侯在封国内有一定的统治权,但不能随意任免官员,B选项错误。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C选项错误。分封制在当时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但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强,后期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18.C
解析:西周时期,青铜在当时比较珍贵,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和兵器,并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夏、商、西周时期,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农业生产已经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所以答案选C。
19.C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工艺高超,C选项正确。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A选项错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选项错误。青铜文化不仅体现在青铜器的铸造上,还体现在青铜文化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20.D
解析: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不是西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D。
21.A
解析:奴隶社会中,奴隶被强制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所有,他们没有人身自由,生活悲惨。奴隶没有自己的家庭,也不能自由地生活;青铜器主要是奴隶主使用,奴隶很少有机会使用;奴隶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答案选A。
22.B
解析: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尚,使国家强大,说明重用人才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统治者任用贤人只是国家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D选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重用人才对国家兴盛的作用,而不是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所以答案选B。
23.A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军队用于对外征战和维护统治;刑法用于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礼仪教化则是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民。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不是直接统治人民的手段。所以答案选A。
24.B
解析: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大约经历了1300年。所以答案选B。
25.A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发明了灌溉技术,出现了历法,发明了十进制。长篇叙事诗在这一时期还未出现。所以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26.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①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还建立了国家机构,这些都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夏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阶段进入到了国家形态,为后世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夏朝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如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⑤夏朝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出现了简单的文字符号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7. (10分)比较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发展变化。
夏、商、西周三代在政治制度上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变化。
一、夏朝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权力在家族内部传承,加强了家族对国家权力的控制。
2.初步建立国家机构: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等国家机构。这些机构虽然较为简单,但为维护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商朝政治制度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内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朝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2.神权色彩浓厚:商朝时期,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以此来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威。占卜活动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负责,他们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和成熟:
1.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对周天子尽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宗法制: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西周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对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礼仪、音乐等方面进行规范。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强化等级观念,维护社会秩序。
四、三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1.从权力集中程度来看:夏朝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标志着权力开始在家族内部传承,权力相对集中。商朝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权力较为分散。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将权力层层分封,但在理论上,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
2.从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来看:夏朝神权色彩相对较弱。商朝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威。西周虽然也重视祭祀等宗教活动,但神权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王权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建设和道德规范来维护统治。
3.从统治方式来看:夏朝和商朝的统治方式较为简单粗暴,主要依靠武力和神权来维持统治。西周则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统治体系,以实现长治久安。
总之,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变化,从夏朝的初步建立到商朝的进一步发展,再到西周的成熟完善,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这些制度对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8(15分)
(1)材料一反映了夏桀的统治:
夏桀不施行德政,却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这表明夏桀实行残暴统治,滥用武力,不顾百姓死活。他穷兵黩武,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材料二反映了商纣的统治:
商纣天资聪颖,口才好,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很强;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淫荡乐曲,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用来充实鹿台的钱财和钜桥储存的粮食。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在沙丘大摆酒宴,把肉挂成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商纣同样实行残暴、荒淫无道的统治。他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不顾百姓疾苦,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还亵渎神灵。
(2)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夏桀的残暴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最终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
商纣的荒淫无道使得商朝统治分崩离析,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商朝灭亡。
(3)从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统治者应施行德政,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残暴不仁,不顾百姓死活,必然会遭到百姓的反抗,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②统治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大。夏桀和商纣都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听不进劝谏,这种自负的心态使他们失去了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最终走向失败。
③统治者要远离酒色和享乐,保持清醒的头脑。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会使人丧失斗志,荒废政事,导致国家治理混乱。
④统治者要尊重神灵和自然规律,不能亵渎神灵。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神灵有着敬畏之心,统治者的行为会影响到百姓对神灵的信仰。如果统治者不尊重神灵,可能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和不安。
⑤统治者要善于纳谏,听取不同意见。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错误。夏桀和商纣拒谏饰非,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29.(15分)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及影响。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目的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巩固统治:西周建立初期,统治基础并不稳固。通过分封制,将周王室的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藩屏周,保卫周王室的安全。
2.拓展疆域:将宗室子弟和功臣分封到边远地区,可以有效地拓展西周的疆域,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
3.稳定秩序:通过分封制,明确了各诸侯国的等级和地位,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内容
1.分封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人,一是周王室的亲族,如周公旦被封于鲁、召公奭被封于燕等;二是功臣,如姜太公被封于齐;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如封黄帝后代于蓟、封尧后代于祝、封舜后代于陈等。
2.分封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同爵位的诸侯国在地位和权力上有所差异。
3.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拥有自己的军队、官员和税收,可以自行管理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
4.诸侯义务: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以下义务:定期朝贡,向周天子缴纳一定的贡赋;提供军赋和力役,在周天子需要的时候,出兵协助作战;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维护周王室的权威;诸侯去世后,其继承人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才能继位。
三、作用
1.政治方面: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通过分封,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使周王室的势力范围得以扩大,有效地控制了全国。
稳定了政治秩序。分封制明确了各诸侯国的等级和地位,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减少了内部纷争和混乱。
促进了民族融合。各诸侯国在封国内实行统治,与当地的民族相互融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经济方面:
推动了经济发展。诸侯在封国内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各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土地开发。诸侯带领民众开垦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文化方面:
传播了周文化。诸侯在封国内推行周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使周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同时,各诸侯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
培养了人才。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对西周时期: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为西周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分封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后世的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分封制的等级制度和地方管理模式;分封制下的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消极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到了西周后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分封制逐渐瓦解。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综上所述,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分封制逐渐被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政治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