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现》
课 题 《活灵活现》 课 时 1课时
学段年级 七年级 艺术实践活动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物或动物动态的基本表现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动态瞬间,创作出具有生动感和生命力的美术作品。 任务一:探究某一角色行当的戏服装扮是如何表现人物特征的。 任务二:分析戏曲演员是如何通过装扮和道具塑造角色和演绎剧情的。 任务三: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戏曲角色造型。
教材分析 《活灵活现》一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四单元,属于“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戏曲角色装扮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掌握戏曲角色装扮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态美的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生素养水平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对戏曲艺术的深入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美术素养,通过戏曲角色装扮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能够识别并欣赏戏曲角色装扮中的美学元素,理解其文化内涵。 2、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设计并制作戏曲角色造型,表现人物特征。 3、创意实践:通过探究、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业质量描述 学生能够独立或小组完成戏曲角色造型的设计与制作,作品能够准确表现角色特征,体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学生能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戏曲角色装扮进行分析和评价,展现出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戏曲角色装扮如何表现人物特征,掌握设计戏曲角色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巧妙地将戏曲元素融入角色造型设计中,使作品既具艺术美感又富有文化内涵。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通过展示戏曲角色装扮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戏曲角色装扮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学科融合点 本课将美术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相融合,通过戏曲角色装扮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素材链接 (艺术家信息、艺术作品简介、参考资料等)结合全册美术知识串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戏曲人物的装扮,提出问题:“演员进行表演时为什么要装扮?这些装扮如何帮助塑造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经典戏曲片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授 任务一:探究某一角色行当的戏服装扮 1.学生分组观察戏曲角色装扮图片,讨论并总结该角色行当的装扮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戏曲角色装扮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任务二:分析戏曲演员如何通过装扮和道具塑造角色 1.学生结合任务一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戏曲演员如何通过装扮和道具展现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装扮与角色塑造的关系。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曲装扮与角色塑造的关系,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任务三:设计并制作戏曲角色造型 1.学生根据前期探究结果,自主选择角色行当,综合运用线条、色彩等工具材料设计戏曲角色造型。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曲装扮与角色塑造的关系,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采用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重点关注作品的创意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同时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术创作的乐趣。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积极参与美术创作。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强调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术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索传统文化。
实践要求 创意独特,体现角色特征。 制作精细,材料运用得当。 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等级创意性角色特征鲜明,设计新颖独特ABC制作工艺制作精细,材料运用合理ABC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协作顺畅ABC展示效果表述清晰,能准确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ABC
板书设计 活灵活现 一、戏曲角色装扮特点 1. 色彩 2. 图案 3. 材质 二、装扮与角色塑造 1. 展现人物性格 2. 推动剧情发展 三、设计与实践 1. 设计思路 2. 制作步骤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 创意性 2. 艺术性 3. 文化内涵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戏曲角色装扮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实践创作等环节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环节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同时,未来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共21张PPT)
情景交融舞台美术设计
——《活灵活现》
CATALOGUE
目录
戏剧舞台美术简介
《同光十三绝》人物分析
戏服装扮与人物特征表现
装扮道具在角色塑造和剧情演绎中的作用
戏剧舞台美术简介
01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的综合设计。
定义
舞台美术不仅为戏剧演出提供必要的环境和人物形象支持,还通过视觉效果的创造,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增强演出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作用
舞台美术的定义与作用
舞台美术的构成要素
布景
包括舞台背景、道具布景等,用于营造戏剧场景,提供剧情发展的空间背景。
灯光
通过灯光的明暗、色彩、角度等变化,突出人物形象,营造氛围,增强视觉效果。
化妆
根据角色特点进行面部和形体的化妆造型,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
服装
为演员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和时代背景的服装,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共同创造
舞台美术与戏剧表演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戏剧艺术作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戏剧世界。
相互依存
舞台美术与戏剧表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视觉支持,后者则通过表演将舞台美术的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和呈现。
相互促进
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能够激发演员的表演灵感,提升演出的整体效果;而精彩的戏剧表演则能够更好地展现舞台美术的设计意图和艺术魅力。
舞台美术与戏剧表演的关系
《同光十三绝》人物分析
02
画作背景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该画描绘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十三位著名京剧演员。
《同光十三绝》概述
画作内容
画作中十三位演员描绘了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等京剧行当,且绘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画。
艺术价值
该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京剧历史及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人物扮相特点及表现手法
面部化妆以庄重、严肃为主,戴髯口,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并重,以唱功见长,且注重韵味。
老生扮相
身穿靠衣,头戴武生巾,脚穿厚底靴,表演上注重身段工架,以武打动作和翻扑跌摔见长。
武生扮相
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而且表演上的特点而且而且而且而且唱工比较繁重。
青衣扮相
通过眼神的灵动、嘴角的上扬以及面部肌肉的放松等细腻表演,传递出角色内心的喜悦与欢快。
喜悦之情
演员们运用紧皱的眉头、瞪大的双眼以及颤抖的嘴唇等夸张手法,表现出角色在遭遇不幸或受到打击时的悲愤与痛苦。
悲愤之情
通过瞪大的双眼、张开的嘴巴以及颤抖的身体等生动表演,展现出角色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时的惊恐与无助。
惊恐之情
人物表情与内心情感表达
服饰特点及其对角色塑造的影响
服饰款式
京剧服饰款式多样,包括蟒袍、靠衣、褶子等。不同款式的服饰适用于不同行当和角色,有助于凸显角色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例如,蟒袍是帝王将相等尊贵人物所穿,靠衣则是武将所穿,褶子则多用于平民百姓或书生等角色。
服饰图案
京剧服饰上绣有各种图案,如龙、凤、牡丹等吉祥图案以及云、水等自然景象。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还富含象征意义,有助于增强角色的形象感和立体感。
服饰色彩
京剧服饰色彩鲜艳明快,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性格和身份。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威严庄重,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等。这些色彩的运用有助于观众对角色性格和身份的快速识别。
戏服装扮与人物特征表现
03
某一角色行当的戏服装扮详解
图案装饰
戏服上的图案装饰繁复精美,寓意深远。常见的图案有龙、凤、牡丹、蝴蝶等,分别代表着皇权、吉祥、富贵和美丽。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能辅助表现角色的身份与性格。
款式设计
不同角色行当的戏服款式各异,如蟒袍、靠旗、褶子等。款式设计充分考虑了角色的动作需求和舞台效果,使演员在表演时能够自如地展现身段和动作。
色彩运用
戏服色彩丰富多样,不同角色行当有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如,旦角常以鲜艳的红色、粉色、绿色等色彩为主,展现女性的柔美与婀娜;而净角则多运用黑色、白色、金色等,彰显威武与庄重。
03
02
01
戏服中的色彩、图案和款式等元素,往往能够直接反映角色的身份地位。如,黄色蟒袍通常代表皇帝或高贵人物,而蓝色或黑色的短打则多用于表现下层民众或武林人士。
身份象征
戏服装扮还能通过色彩搭配和图案选择来揭示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勇敢,常用于塑造英勇善战的角色;而白色则象征纯洁、高雅,多用于表现文静淑女的形象。
性格描绘
戏服装扮如何体现人物身份与性格
《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戏服
该戏服以黑色为主色调,辅以金色和红色的图案装饰,彰显出项羽的威武与霸气。同时,戏服上的龙凤图案也寓意着项羽的王者身份和尊贵地位。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戏服
穆桂英的戏服以红色为主,搭配金色和绿色的图案装饰,展现出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戏服上的牡丹图案则象征着穆桂英的高贵与美丽,凸显了她的女性魅力。这些经典戏服案例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经典戏服案例欣赏与分析
装扮道具在角色塑造和剧情演绎中的作用
04
种类
装扮道具包括头饰、服饰、鞋履、配饰以及手持道具等,每一种道具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运用场合。
运用技巧
装扮道具的选择需根据角色性格、身份地位以及剧情需要进行搭配,通过色彩、款式和材质的巧妙组合,突出角色的形象特征。
装扮道具的种类与运用技巧
戏曲演员通过不同的装扮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华丽的服饰彰显贵族气质,朴素的装扮则体现平民形象。
装扮与角色性格的关联
在同一出戏中,演员可能需要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快速更换装扮来实现角色的转换,使观众能够清晰区分不同角色。
装扮在角色转换中的作用
戏曲演员如何通过装扮塑造角色形象
道具在剧情演绎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故事增色添彩。
道具与剧情发展的关系
许多道具在戏曲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扇子代表文雅,刀剑象征武勇,这些道具的使用能够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并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道具的象征意义
道具在剧情演绎中的辅助功能
以戏曲中的经典道具为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西厢记》中的张生的琴等,分析这些道具在剧情演绎中的重要作用。
经典道具案例
探讨经典道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如何结合剧情需要和角色特点进行创意设计,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同时,也可以讨论现代科技在道具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对戏曲表演的影响。
道具的设计与制作
经典道具案例分析与讨论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