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学情检测(二)
历史试题 2015.12.2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方框中。)
1.在周代家族中,“嫡长子”的身份最受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原因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兄终弟及制 D.父死子继制
2.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其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
A.权力世袭继承 B.官员垂直任免 C.地方实现自治 D.中央权力弱化
3.“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先导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权力制衡 B.提高行政效率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
4.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5.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这表明清朝
A.内阁已失去辅政作用 B.增设军机处取代内阁
C.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皇权开始兼并了相权
6.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是早已盘踞在京津铁路沿钱的“中国驻屯军”。日本在华驻军源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右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8.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9. 在《寻访抗战老兵》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部分官兵乘车前往延安。汽车刚刚进入欢迎队伍的视线,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的口号连续不断。”这反映出当时( )
A. 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 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 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0.“东北野战军……一路进入热河承德,一路进入冀东,华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占领河北保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收缩战线……分别集结于北平、塘沽、张家口、新保安。”材料描述的是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1.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
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3. 周恩来同志在建国初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 自治区和特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设计,下图所示的两个地方都有很大自治权,但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A. 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B. 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C.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统一
15.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②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A.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三通” B.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C.两岸分别成立海基会、海协会 D.连战开启“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17.“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下列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体现此精神的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19.2013年8月叙利亚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一项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这成为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安理会通过的首份涉叙决议,此前中国曾三次在向叙利亚当局施压的决议中投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曾在贝尔格莱德的某次会议上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汉城会议
22.“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论述主要是指哪一次改革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梯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雅典平民改革
23.克利斯提尼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最能体现这一影响的措施是
A.恢复公民大会的职能 B.组建五百人会议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实行“陶片放逐法”
24. 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25.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26.《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7.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28.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
29.2010年初,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其后有26个州反对该法案,提请违宪诉讼。201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医改法案大部分条款合乎宪法。这反映了美国
A.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国会和总统 B.各州的权力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C.国会与总统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D.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是分权与制衡
30. 某校高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A. 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B. 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D.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涂A,不正确的涂B。)
3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较好的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32.鉴于辛亥革命的教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 )
3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都认同“一个中国”和“一国两制”。( )
34.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特意向所有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
3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大法官的任命需得到众议院同意。( )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明]宋濂《元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针对其“弊”秦朝在地方制度上又是如何求“变”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4分)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2分)
37.(10分)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如今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钓鱼岛问题映射出半个多世纪来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四 美国政府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钟严《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1分)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为何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2分)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说明钓鱼岛领土争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8.(10分)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是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说出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4分)
(2)英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其特点是什么?(3分)
(3)美国1787年宪法为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维护民主,做了哪些制度设计?(2分)这部宪法有何局限性?(1分)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 http:/ /www.21世纪教育网. com/wxt/list. aspx? 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