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大动乱大变革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思考战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铜冰鉴
商鞅舌战群臣
李冰石像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前770-前476
战国
前475-前221
《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目录
一、局势之变—— 战国七雄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三、经济之变—— 战国时期的经济
发展
学习任务单1:
阅读课本第一个子目【战国七雄】,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是哪七雄?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是什么?有哪些著名战役?
学习任务单2:
阅读课本第二个子目【商鞅变法】,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支持者是谁?
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想一想如果你是旧贵族、农民和士兵的身份,你会支持还是反对变法?
这场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悟和启示?
学习任务单3:
阅读课本第三个子目【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
农业发展: 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发展: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都江堰
修建:公元前 年,在蜀郡郡守 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
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功能:都江堰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意义:建成之后 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局势之变—— 战国七雄
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比一比:观察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战国的诸侯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田氏代齐
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控齐国朝政。前386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侯,取得合法地位。
看地图,找到战国七雄的位置,记一记。思考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赵魏韩齐秦燕楚
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一、局势之变—— 战国七雄
看漫画,听故事,学历史
围魏救赵
减灶计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一、局势之变—— 战国七雄
战争特点:战争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兵力多。
阅读表格,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及性质
一、局势之变—— 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变法改革
①变法的根本原因: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原因: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变法的代表: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他 “少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
,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欣赏情景剧《商鞅变法》,思考变法的支持者有哪些人,反对者是谁,结合变法内容
说明理由。从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你得到哪些启示。
角色:
秦孝公:秦国国君,一心变法图强。
商鞅
旧贵族代表
百姓
第一幕:廷议
场景:朝堂上,秦孝公与大臣商议变法之事。
旧贵族代表:(急切)大王,万万不可变法。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是断了我们贵族的根基啊!且废井田、开阡陌,会引起大乱。
商鞅:(坚定)如今秦国贫弱,唯有变法才能图强。推行县制可加强中
央集权,奖励耕织能富民,废井田、开阡陌可增田产,奖励军功更是能让有才能之人崛起。
秦孝公:(决然)吾意已决,变法势在必行。
商鞅舌战群臣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
第二幕:冲突
场景:街头,旧贵族与百姓争论。
旧贵族代表:这变法让我们贵族利益受损,你们百姓也别想好过。
百姓:变法后我们努力耕种、上阵杀敌都有奖励,为何不好
旧贵族代表:哼,走着瞧。第三幕:成效
场景:田野与战场。
百姓们辛勤耕织,田地产量大增。战场上,士兵们奋勇杀敌,因军功获得赏赐。秦军虎狼之师的称号传遍天下,六国畏秦。
秦孝公与商鞅看着这一切,露出欣慰之色。
秦孝公:(感慨)变法初见成效,当继续坚持。商鞅:(拱手)定不负大王期望。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治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济
;
3、统一度量衡;
军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事
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
对士兵有利,可以增强军事实力
对农民有利,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
央集权
富国
强兵
封
建
性
质
(2)内容
商鞅变法的内容 影响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3)意义
二、制度之变—— 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结论:成功。
理由:商鞅虽死,但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启示
1、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精神;
2、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学习商鞅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经济之变——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图片说史,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对其进行归类,它们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那一领域的情况。
⑤大商人吕不韦
⑦都江堰示意图
②战国货币
④√双镰铁范
√
①铜冰鉴
③猪形酒具盒
⑥彩绘木雕卧鹿
⑧ 彩漆竹席
三、经济之变——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领域 表现
农业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手工业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三、经济之变——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
地点:
公元前256年
主持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成都附近的岷江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意义: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观看视频,了解都江堰,思考这一工程哪些方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经济之变
商鞅变法
战国七
雄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
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商鞅
水利设施:
都江堰
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
生产
力
发展
制
度
之
变
局
势
之
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
民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A个地区性的多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2.据《商君书》记载:“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
一现象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C. 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D. 影响了社会舆论风气
B
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材料一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候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 秦孝公引进人才,进行变法。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惧。 ——《战国策·秦策一》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商君治秦的特点。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事件:商鞅变法。
特点: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