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没有铂丝时可用洁净的玻璃棒代替
B.实验后,要用稀硫酸将铂丝洗净
C.若火焰呈黄色,则该物质一定为钠盐
D.利用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出现不同颜色制备烟花
2.实验小组往溶液中滴加2滴10%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足量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反应过程中,分步结合,,,。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往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气泡
B.往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
C.往足量稀盐酸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
D.往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为:
3.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可与盐酸反应 I对,II对,无
B 与过氧化钠反应 着火不能用灭火 I对,II错,无
C 碳酸钠、碳酸氢钠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不能 I对,II对,有
D 过氧化钠用于航天员的供氧剂 能和反应生成 I对,II对,有
A.A B.B C.C D.D
4.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备NaOH的原理:
B.侯氏制碱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C.Na2O2与CO2反应为潜水艇供氧的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
D.实验室制备少量NaOH原理:Na2CO3+Ca(OH)2=CaCO3↓+2NaOH
5.某实验小组想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
B.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abcdghf
C.装置Ⅲ中固体是大理石(或石灰石)
D.装置Ⅳ中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有转化关系:,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Na:金属单质 B.:碱性氧化物
C.:碱 D.:酸
7.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煤油中取用钠只需小刀、滤纸和玻璃片
B.纯碱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常温下产生1个O2,转移1个电子
D.往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混有的碳酸钠杂质
8.下列有关NaHCO3、Na2CO3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
C.可用BaCl2溶液区分N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多
9.Na2O2和Na2O是金属钠的两种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和Na2O均能与水反应,且产物完全相同
B.Na2O2和Na2O均能与盐酸反应
C.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中,钠离子数目之比为2∶1
D.Na2O2和Na2O都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和的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g溶液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11.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不能说明钠比铜活泼
B.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C.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D.上述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12.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的与水反应产生了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NaOH
C.④中红色褪去可能是由于生成了造成的
D.作催化剂并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溶解度
1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忽略空气中的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
C.要证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均放置含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
D.整个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14.对于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有44gCO2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56g
1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将合成氨与纯碱工业联合,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该生产方法在制得纯碱的同时,还可得到一种副产品。生产流程和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母液中经过循环I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和氨水
B.固体从母液中析出时需控制温度在
C.循环I、Ⅱ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填空题(4大题)
16.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用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 。
(2)利用下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若用加热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做供氧剂。
已知:A中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B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C中加入Na2O2,D中加入NaOH溶液,E中加入水。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C中,若有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可产生O2的质量是 g。
17.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在B情况下,溶质是 (填化学式)。
18.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打开弹簧夹,制取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 、 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 。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步骤 现象
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充分反应,放置冷却 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填标号)。
A.Na2OB.Na2O2C.NaOHD.Na2CO3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则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钠与CO2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1)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序号),乙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II.钠与CO2反应
查阅资料:
i.氯化钯溶液与CO反应产生黑色沉淀。
ⅱ.钠与CO2发生反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
②
③
(2)图中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导管口连接顺序为CO2混合气体→ (填接口字母)。
(3)装置戊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点燃装置丙中酒精灯之前,需要通一段时间CO2气体,其目的是 。
(5)若装置丁中溶液中没有黑色沉淀产生,说明上述反应 (填“①”“②”或“③”)不可能发生。
(6)为了验证装置丙中钠与CO2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假设金属钠反应完全),请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定量装置丙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有果色不溶固体,过滤 说明固体中含有碳
② 说明固体中含有
③ 取一定量装置丙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加入溶液至无沉淀产生,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 说明固体中含有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7页,共9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B A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C D
1.D
【详解】A.玻璃棒中含有钠元素,会对实验造成干扰,A错误;
B.实验后,要用稀盐酸将铂丝洗净,B错误;
C.若火焰呈黄色,则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C错误;
D.利用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出现不同颜色制备烟花,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根据可知,往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气泡,A正确;
B.电离出的会与溶液中结合为,B错误;
C.往足量稀盐酸中滴加溶液,可发生两步反应,生成气体,C正确;
D.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其中的与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3.D
【详解】A.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胃酸中含有盐酸,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病,陈述I、II有因果关系,A错误;
B.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促进燃烧。故不能用灭火,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石灰水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错误;
D.过氧化钠与人呼吸产生的水及二氧化碳都能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为航天员供氧,陈述I、II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在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NaOH,反应产生NaOH、H2、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
B.侯氏制碱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是首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溶解度极大的NH3,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通入CO2,发生反应:NaCl+H2O+NH3+CO2=NaHCO3↓+NH4Cl,将NaHCO3过滤出来,然后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就制取得到纯碱,B错误;
C.Na2O2与CO2反应产生Na2CO3和O2,反应消耗CO2产生O2,因此该反应用于潜水艇供氧,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C正确;
D.在实验室中若要制取少量NaOH,一般是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制取,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发生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5.A
【分析】在装置Ⅲ中用稀盐酸与CaCO3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CO2气体,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与CO2气体进入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Ⅰ中除去HCl,然后将CO2通入装置Ⅱ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然后通过装置Ⅴ的NaOH溶液除去O2中的CO2,最后用装置Ⅳ的排水方法收集O2,根据O2的助燃性进行检验。
【详解】A.装置Ⅰ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杂质HCl,若是试剂使用饱和Na2CO3溶液,Na2CO3不仅能够与HCl发生反应,也能够与CO2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使用饱和NaHCO3溶液,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使用先后顺序是装置Ⅲ制取CO2,装置Ⅰ除去CO2中的HCl杂质,装置Ⅱ中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装置Ⅴ除去制取O2中的CO2,装置Ⅳ用排水方法收集O2,除杂时导气管接口是短进长出,故导气管接口顺序是eabcdghf,B正确;
C.在装置Ⅲ中用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CO2,C正确;
D.在装置Ⅱ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由于O2难溶于水,因此可以使用排水方法收集,O2有助燃性,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6.A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详解】A. Na:只由钠元素组成,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
B. :为过氧化物,故B错误;
C.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式盐,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钠质软,保存在煤油中,从煤油中取用钠需小刀、滤纸和玻璃片,还需要用镊子,A错误;
B.纯碱溶液由于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常温下1个O2,转移2个电子,C错误;
D.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2O+CO2=2 NaHCO3,D正确;
故答案为:D。
8.C
【详解】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错误;
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因为Na2CO3水解程度远远大于NaHCO3B错误;
C.BaCl2溶液滴入NaHCO3时,不会有沉淀产生,而一滴入Na2CO3,马上有沉淀BaCO3产生,可用BaCl2溶液区分N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说法正确,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根据碳守恒两者放出的CO2是一样多的,D错误;
答案选C。
9.B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者产物不同,故A错误;
B.Na2O2和Na2O均是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盐酸反应,故B正确;
C.1个过氧化钠和1个氧化钠都含2个钠离子,则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中,钠离子数目之比为1:1,故C错误;
D.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但Na2O不能产生氧气,Na2O不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则NaHCO3分解生成的CO2、H2O的质量和为bg,由此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A不符合题意;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的bg固体为NaCl的质量,由此可求出混合物中Na+的物质的量,与ag共同建立方程,可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B不符合题意;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g溶液,由于没有沉淀或气体产生,无法求出与Na2CO3、NaHCO3相关的微粒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无法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符合题意;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即CO2的质量为bg,由a和b建立方程,可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C
【详解】A.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钠比铜活泼,钠比铜活泼,故A错误;
B.如果钠与CuSO4溶液混合,则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不会置换出铜单质,故B错误;
C.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故C正确;
D.在无水和加热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C正确;
D.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但是不能说明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溶解度,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放入大试管温度高不分解,碳酸氢钠放入小试管温度低能分解,说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
【详解】A.加热时内管的温度低于外管的温度,要证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强,应将碳酸氢钠放置于内管中,故甲为碳酸氢钠(或小苏打),乙为碳酸钠(或纯碱),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甲为,乙为,B错误;
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在试管内放置含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可以检验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水生成,C正确;
D.碳酸钠很稳定,不易分解,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4个-1价的O原子,而生成物中没有-1价的氧原子,只有-2价和0价的氧原子,故这是一个氧元素有升有降的歧化反应。
【详解】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没有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故B错误;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
D.根据原子守恒,固体增重质量等于与参加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的CO的质量,即1molCO的质量,增重28g,故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由流程可知,合成氨提供氨气,与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NH4Cl、NaHCO3,在沉淀池中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母液中含溶质氯化铵,通入氨气,加入细盐可分离得到氯化铵。
【详解】A.由联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母液中经过循环Ⅰ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Na2CO3、NH4Cl和氨水,A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如果NH4Cl固体从母液中析出时需控制温度在0~10℃以下,B正确;
C.由流程可知,循环Ⅰ、Ⅱ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
D.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CO2+NaCl+H2O=NH4Cl+NaHCO3,D错误;
故选D。
16.(1)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2) 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3) NaHCO3+HCl=NaCl+H2O+CO2↑ 1.6
【详解】(1)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2)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放在套管的小试管中,小试管内温度更低都可以分解而温度更高的外管中碳酸钠都还并未分解从而证明热稳定性,若用加热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①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②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若有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可产生O2的质量是1.6g。
17.(1)NaOH、Na2CO3
(2)Na2CO3、NaHCO3
【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据CO2量与NaOH量的相对多少,有这样两个阶段:①CO2+2NaOH=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据图分析:B情况最终生成的CO2是A情况的2倍。
【详解】(1)在A情况下,未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故溶质为NaOH、Na2CO3。
(2)在B情况下,未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故溶质为Na2CO3、NaHCO3。
18.(1)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稀硫酸与反应可生成微溶的,其覆盖在表面,将与稀硫酸隔离,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 D
【详解】(1)盐酸具有挥发性,故制得的中含有HCl和水蒸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是因为稀硫酸与反应可生成微溶的,其覆盖在表面,将与稀硫酸隔离,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①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白色物质的溶液呈碱性;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结合所给选项,可知该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答案选D;
②金属钠与反应,生成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1) 乙 圆底烧瓶
(2)g→h→e→f→a→b→d→c(或g→h→e→f→b→a→d→c)
(3)干燥气体
(4)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实验产生误差
(5)③
(6)取一定量装置丙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放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实验Ⅰ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需要注意发生装置的选择,以及如何除杂。
实验Ⅱ探究钠与CO2反应,首先制取洁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因氯化氢易挥发,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盛有金属钠的装置甲进行探究钠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用氯化钯溶液检验是否生成CO,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
【详解】(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属固液不加热制备气体,选择装置乙,乙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实验室制取出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的HCl和水蒸气,且他们都会和金属钠反应,所以CO2混合气体应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气体,再通入装有浓硫酸的除去水蒸气,在通入装有金属钠的甲装置,使CO2和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通入丁装置,根据长进短出的原则,上图中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导管口连接顺序为CO2混合气体→g→h→e→f→a→b→d→c;
(3)水蒸气能和钠反应,所以需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
(4)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都能与钠反应,点燃酒精灯之前,应用二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实验产生误差,等二氧化碳已经充满装置时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5)若装置乙中PdCl2溶液中没有黑色沉淀产生,说明上述反应中没有产生CO,则反应③没有发生;
(6)取一定量装置丙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放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