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知道商鞅的死因;
2.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3.正确评价商鞅变法。 本课以“温故知新”为切入点,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那么,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何一分为二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呢?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的措施,进而设问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导入新课。
我将本课分成四个部分:看结局,看商鞅个人的命运及变法的结局,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以变法者个人的命运来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析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商鞅变法的重大影响;思局限,使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商鞅变法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谈感悟,引导学生从大方面、正面谈谈对本课的感悟。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本课内容 看结局 析影响 思局限 谈感悟温故知新:
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那么,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呢?一、看结局一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司马迁认为的商鞅之死的原因总结的准确吗,为什么?商鞅之死1.商鞅之死的原因:?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根本原因)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变法措施过于严苛 我们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关键在于改革的目的是否实现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④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史记?李斯列传》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 韩非子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以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探讨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二、析影响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2.政治上,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胜,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综合国力上,秦国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和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贺国更富兵更强 总起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
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百姓违反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会被砍去双手。史书记载,商鞅曾一次在渭河边处决七百余人,渭水为之变赤。局限一: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什伍连坐法使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白色恐怖之中。局限二: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压迫与痛苦 二十等爵制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保留奴隶社会的一些残余。局限三: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三、思局限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局限性? 思路提醒: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成功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明前程
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
5.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 ...感悟改革四、谈感悟看结局——商鞅个人及变法的结局析影响——国更富、兵更强思局限——从历史特点和阶级属性上谈感悟——多曲折、顺潮流、合民意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2.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BC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A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B课后作业 思路引领: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特点、结果与影响等角度分析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不同点 (1)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
(2)两者的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两次改革的特点不同。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
(4)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