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了解王安石其人和改革的背景。
2.识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理解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取士等方面具体措施的作用。
4.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本课可结合教材的引言导入,面对北宋农民的苦难,王安石希望改变现状,主持了变法运动。先引导学生明确:教材第一目起用王安石是变法的前提,对于变法内容可从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方面从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掌握,引入相关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材料的能力。在掌握变法内容基础上,归纳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点,加深对重要改革的理解认识。
本课的重点是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难点是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及变法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对于重难点,要重点引导分析变法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结合变法的内容理解各项措施对封建国家、农民、地主各个阶层的不同影响,认识改革是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为下一课分析改革的作用及失败原因奠定基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
王安石王安石介绍王安石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2)王安石呈送《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标志: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2.标志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二、变法内容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一)富国之法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品,市场短缺时卖出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土地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官僚不列外。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为皇帝贵族采购物资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有何作用和局限?
关系: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
作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 收入。
局限:强制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农产量。开源节流发展生产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改善“积贫”。(二)强兵之法加强了农村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
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
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废除明经诸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重编教科书(儒家经典)
优异的太学生可直接做官
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提拔有志改革官员
打破按资升迁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三)取士之法
苏东坡(苏轼)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元丰初年,那些记恨苏东坡的人抓住他写诗讥讽朝廷的事奏了他一本。神宗看了,十分震怒,派人把苏东坡抓来投入了大狱。苏东坡很清楚这次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王安石一言救东坡再说王安石,罢相后早已退隐山林,所以不知苏东坡入狱的消息,等这场轰动朝廷的“乌台诗案”传到江宁时,苏东坡的罪名已定。想起国家多难,人才难得,王安石连夜写信派人飞马进京给神宗皇帝。信中说,哪有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反而为些小文字惹的麻烦去杀那有学问才华的士子?
宋神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曾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变法。王安石虽然早已退隐,但神宗对他还是十分敬重。神宗看信后,思之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将苏东坡放了,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从此,“王安石一言救东坡”的事,便成为历史上“文人相亲”的一段美谈。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 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 统 治 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
的反对
4.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不同点
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
王:失败
(2010山东文综,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资历。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 义策论。(应从“废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1)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2)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