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共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共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5 13: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识记: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2.理解: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3.运用:探究宗教的作用、要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本课以房龙《人类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了解宗教的兴趣。对天主教会和近代西欧的社会转型学生在必修一和必修三有所接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节内容设计为三部分:一手遮天 矛盾激化;“异端”发展 改革前奏;新旧冲突 必然改革。第二和第三部分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本课以丰富的素材(图片、史料)为依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并学会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关类似问题,中西对比,感悟现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宗教异端运动,让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联系必修三的内容,分析问题,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向近代社会迈进这一部分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最好把人类的进步比喻为一个钟摆,它不停地向前和向后摆动。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和文学的热情以及对宗教的淡漠,在随后的宗教改革时期就变成了对艺术和文学的淡漠及对宗教的热情。” ——房龙《人类的故事》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5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原罪: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救赎: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 拯救人类。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二、“异端”发展 改革前奏一、一手遮天 矛盾激化三、新旧冲突 必然改革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有组织有理论有环境一、一手遮天 矛盾激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是如何确立的?查理大帝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接受加冕1.整顿教会2.炮制理论,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3.各国割据,王权衰落,战乱频繁,信徒盲从。材料一:材料二:十字军东征
有行动4.组织远征,拓展势力材料三:“卡诺莎之辱” 材料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的表现?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材料三: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完全垄断了西欧的文化和教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15世纪以后,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最为残暴,仅仅在1480-1488年间,被火刑处死的达8800人,受惩处者有96494人。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 ——恩格斯思想:垄断思想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兜售赎罪券 材料五:天主教会的教阶制度: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教会教阶一般分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等,统称为大职教,下面是修士、修女等上职教,在教务方面按照级别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宗教:具有绝对权威。 材料四: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社会生活:影响人的一生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是维护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会腐朽的表现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材料一: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奢侈腐化 材料二:作为教士本应该遵守独身的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就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荒淫无度 材料三: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升天堂。欺骗民众也罢了,还把他们尊崇的圣人不当人看: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胡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最无耻的是用猪,羊等畜生的骨头冒充圣彼德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他们就更不难做出。贪婪的敲诈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材料四:教阶森严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 宗教“异端” 1.原因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专断,开始反封建斗争 2.形式3.代表②14C-15C,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③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4.主张*经济上-
*思想上-
*政治上-
*仪式上-没收教产
独尊圣经;翻译圣经
限制教权
简化仪式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
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人可以不
经审讯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
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5.结果:火刑处死6.影响挑战神权;反映愿望;推动教改。二、“异端”发展 改革前奏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他认为教会关于上帝具有“三位一体”性的教义是荒谬的,并写了很多论文,向人们揭示《圣经》的“荒谬”。他崇尚大自然的强大,他借着“日心说”为旗号,视那些信从上帝的人们为愚昧无知,自十六世纪70年代开始,他游历了很多欧洲国家先后游说了近20年,四处煽动人们对于《圣经》的反叛,还写了《诺亚方舟》等作品,以讽喻和嘲笑神的教会和《圣经》。
1600年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布鲁诺死刑。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举例说明。这种斗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1.反封建的“异端”受火刑。胡司2.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3.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4.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的要求。 内容:纯洁教会 没收财产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③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需要。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可参考文艺复兴和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三、新旧冲突 必然改革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 材料三: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的萌芽和逐步发展,以及市民阶级的逐步形成,在一个国家内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制度的要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长期被虚置的君主们乘机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权力,最终“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是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一: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
—— 朱寰《世界中古史》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14~16世纪的西欧的变化和宗教改革有何关系?14—16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呼唤强大民族国家君主加强集权
实现富国强兵天主教会经济、政治、思想、社会专权成为众矢之的。 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对外贸易殖民扩张宗教改革势在必行宗教“异端”运动推动。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1.文明角度:欧洲天主教的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近代化角度: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反映,23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必要性:(根本原因)可能性:①直接原因:②经济根源:③政治因素:④思想文化因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贪婪腐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1.基督教产生于( )
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 ②巴尔干半岛 ③小亚细亚 ④巴勒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遭受“卡诺莎之辱”的西欧君主是( )
A.英国国王 B.法国国王
C.西班牙国王 D.德意志皇帝DD3.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D4.“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B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B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
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