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1.识记:加尔文及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先定论;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清教运动。
2.理解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3.探究加尔文与路德两大宗教改革的异同。 教师可展示《瑞士日内瓦大学宗教改革者墙》的投影片,通过介绍这幅照片导入本课的学习。本课主要讲述宗教改革在欧洲的扩展───加尔文和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可从背景、改革内容、结果作用等角度学习两次改革,在此基础上探究分析改革的实质和重大影响。 本课的重点: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和课件有关材料,史论结合,通过归纳概括使学生对宗教改革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难点:先定论、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可通过谈话法,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运用阶级分析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掌握。
上图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后面城堡公园内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它高7米,长100多米,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在碑的正中,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像,加尔文和其他三位改革者并肩而立;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它是16世纪加尔文宗教改革使日内瓦作为“新教的罗马”的产物,也是加尔文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运动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见证。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卡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卡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加尔文:150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曾在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受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1533年,由于宣传路德的新教而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被迫流亡。流亡期间发表了《基督教原理》一书,涵盖了他主要的新教思想。
在对待天主教上,他比路德激进,他企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得救”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取消教皇、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 材料一 在大学里,加尔文抓紧一切时间来
充实自己。学法律的他又迷上了哲学。路德教
的新思想如同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着他。大学
毕业以后,教学工作之余,他便设法和新教团体保持密切联系。
材料二 加尔文在巴黎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思想家的作品,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从而发现教皇制度的迷信性质,并且否定大公教会的神职人员制度、对传统的过分高举,和对弥撒及圣礼等看法。依据材料分析右图人物改革的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材料三 加尔文在此时期受路德思想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促成加尔文思想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他自行阅读圣经,发表《基督教原理》,提出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材料四 宗教改革派在日内瓦终于掌握大权,立稳了脚跟,这时他们开始想念加尔文,因为这些新教徒们迫切需要加尔文的宗教理论,需要一个加尔文式能领导群众的人物。日内瓦市政当局于1541年向流落在外的加尔文发出了正式邀请。
发表《基督教原理》,宣传宗教改革主张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思想核心是什么?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④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③思想核心:先定论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⑤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⑥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加尔文“先定论”,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既然是上帝已经先定,人的行为无法改变,那个人奋斗还有什么必要性和合理性呢?提示:1.先定论中,上帝已经预先挑选好哪些是选民和弃民,选民是上帝的恩典,不以人的善恶功罪(指的是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为转移,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2.上帝的先定谁都无法改变,但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因此,人们就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如果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证明是上帝的选民,就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特点: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历史作用:①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③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②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加尔文教对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深刻影响)④局限: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胡格诺战争阅读下列材料: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在这里,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真正的宗教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依据史实,进一步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当时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作用。答案:
加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带有民主化色彩,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在尼德兰,加尔文教是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进一步改革,出现了用加尔文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清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17世纪40年代,在清教组织下,英国资产阶级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①强调《圣经》的地位,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相同:①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废除教阶制,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这些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更为激进。不同:二、英国宗教改革亨利八世1.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教改革 有什么不同?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2.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动机何在?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其动机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3.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么?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①经济:16c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②政治: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教权的控制④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1.背景: 2.改革内容:● 英国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严重削弱教会势力。 3.结果:①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英国国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脑;
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③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即安立甘宗,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与信义宗(路德宗),归正宗(加尔文宗)合称新教三大流派,中国常称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联合王国其它地方及其它国家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于英国国教会。认识英国的宗教改革,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虽然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是由于英国宗教改革具有特殊性,领导者是君主专制势力的代表,他的改革也必然服务于他的专制统治。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①领导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目的:
改革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③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④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即清教徒运动。2.社会变革:
(1)对欧洲的影响:
①政治: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欧洲________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经济: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宗教改革:
(1)派别: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国教。
(2)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路德派加尔文派民族意识西欧封建势力③思想: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文化: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对英国的影响:
①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
落到__________________手中、对英国社会
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②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形成______________,随后开始了资产阶级
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清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购买赎罪券。
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点。 答案:
(1)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建立廉价教会。答案:
在信奉基督教(或上帝)的基础上,主张先定论。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成功,积极获取财富。(2)结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 针对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传统基督教中的人是全心全意地倾心天国的话,那么新教——加尔文教——中的人已经是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 材料四 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就直接遗产而言,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从这个意义来讲,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答案:
特点:实行宗教宽容;出现大量地方性宗教;世俗统治者控制教会。
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3)结合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的特点,简述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八世大力复兴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中某些具有专制倾向的原则,为实现“王权至尊”寻找法理依据。1534年《至尊法案》中正式提出“王权至尊”这个概念,它是针对“教皇权至尊”,意在否定罗马教皇在英国宗教界的权威地位及权力。通过《至尊法案》,亨利八世成为集教俗两界最高权力于一身的至尊统治者。 ——边瑶《英国都铎王朝“王权至尊”的确立》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王权至尊”的确切含义。这一状况是如何实现的?答案:
(1)含义:否定教皇的至尊地位,国王成为英国的教会首脑。
实现:英国中央王权不断加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要求不断增强;国王从罗马法中寻找法理依据;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材料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答案:
(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
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
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
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
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核心内容——“先定论”影响: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③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张: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加尔文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