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6.1 燃烧与灭火(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6.1 燃烧与灭火(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5 15:30:53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只是没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第四单元也学习过了有关氧气可以助燃的知识,以及学生具备了从微观分析化学变化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而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效果分析
这一节课利用学生前面已经做过的实验,引导学生从破坏燃烧的条件的角度理解灭火的原理,调动学生已有的有关灭火的生活经验,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对于充分燃烧的理解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既复习了化学反应的围观本质,又为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学生从理论上能主动接受,然后能更充分的认识充分燃烧。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灭火的原理;
通过微观分析燃烧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可以促进燃烧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感受化学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简单分析赤壁之战中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体会火在生活中的利与弊。
观察录像,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观看录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从生活入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初探燃烧
【燃烧的定义】
回顾生活中的燃烧有哪些?
回顾化学课上学过的燃烧有哪些?
【总结】这些燃烧有什么共同点?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

让学生从已有经验总结燃烧的定义
【初探燃烧】在第五单元的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了解了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思考回顾一下,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个实例思考:燃烧的条件是只需满足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还是需要三者都要具备?
【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点燃两根火柴后,不同放置方法的燃烧情况。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考虑,小组讨论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总结】由于火柴头梗竖直向上, 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方流动,火燃下部的木材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热量,火燃也逐渐减弱,当达不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时,火燃就熄灭了。
回顾第五单元实验,总结燃烧条件
通过实例体会燃烧的条件
小组讨论后展示
借助已有知识,自己学会总结
学生正确分析燃烧的三个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灭火的原理
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那么灭火的方法可以有哪一些?
【学以致用】
参加社会实践,篝火晚会结束后,如何灭火?
炒菜时油锅中不慎着火,如何熄灭?
成语“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
燃放烟花爆竹时需要注意什么?
家用电器着火如何灭火?
体会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关系,总结灭火的方法
练习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点的应用
再探燃烧
【理论探究】刚才我们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接下来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微观探究炭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
我们先从微观的角度回顾碳与氧气的构成,大家想:碳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反应吗?不是的。我们需要给两种物质提供能量,也就是宏观我们所说的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且接触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想让燃烧更剧烈一点,大家讨论分析一下我们该怎么做到?
画出微观反应的图示
利用氧气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
体会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让学生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
宏观微观相结合理解促燃
【实例验证】观看视频,还请大家注意观察乙炔气体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不同之处。
除了增大氧气的浓度,还可以通过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观看视频,体会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实例证明充分燃烧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大家阅读课本多识一点的内容,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及预防。
阅读课本
体会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知识运用
【交流】家庭中有哪些火灾的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如何自救?
野炊生火时如何促燃,该注意什么?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简要的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利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问题。
盘点收获
反思升华
课堂最后,请同学们盘点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我们再回到我们课堂开始的“火烧赤壁”的故事中,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则事件。
学生自主谈论学习体会,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回顾总结,加深记忆。
作业
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学习
鼓励学生自学。
课件14张PPT。初三化学燃 烧 与 灭 火(第一课时)淄博育才中学 孙静【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灭火的原理;
2 .通过微观分析燃烧发生的过程,了解可以促进燃烧的方法;
3 .初步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原理;
4 .感受化学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请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回顾课堂上做过的镁条、铁丝、木炭、蜡烛燃烧的实验及现象,总结燃烧的共同特点。燃 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燃烧初探——条件探究(1)分别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先燃烧的是哪个?
(2)一张纸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同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其中一只注入一半水,同时开始加热,先燃烧的是哪个?
(3)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点燃钢丝棉,哪种会燃烧?灭火的原理去掉其一学 以 致 用参加社会实践,篝火晚会结束后,如何灭火?
炒菜时油锅中不慎着火,如何熄灭?
成语“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
燃放烟花爆竹时需要注意什么?
家用电器着火如何灭火?
燃烧再探反应物的分子相互碰撞,并有足够的能量使之相互结合,化学反应才能发生木炭放置于空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燃烧再探——促燃方法如何让燃烧变得更剧烈?走进生活,感悟化学乙炔(C2H2)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盘点收获燃烧初探——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燃烧再探——促进燃烧的方法;“火烧赤壁”分析——燃烧的角度:
(1)周瑜使用“火箭”射进曹军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东风”不仅使火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第一课时。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也意义重大。教材对本节课的要求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究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勤于观察身边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
观评记录
参与听课人员:孙慧娟 王京
评课记录
孙慧娟:
1、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计,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2、能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4、要培养让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王京:
优点:1.过程完整、环节流畅。讲解过程很有层次性,师生互动良好;2.语言表达简洁有力、吐字清晰、语调丰富;
3.积极引导和善于鼓励学生。及时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肯定学生的回答
4.教学内容丰富,而且重难点突出。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1.语速过快,学生接受和反映空间不够充分;
《燃烧与灭火》练习
1.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有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 点 B. N点 C P点 D. M点
7.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8.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② 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③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序号)
10.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字母)?????? ?(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涵盖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促进燃烧三个知识点,对于前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是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与课堂学习经验出发,体会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则需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学生已学过的微观表示化学反应,对促进燃烧进行分析,具有更强的知识迁移性,脱离单纯的知识罗列和陈述,使得这个过程的学习更有价值和魅力。
课标分析
本节课从属于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对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的认识,知道灭火的原理,了解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燃烧,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能够促进化学变化,树立初步的变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