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2.能力目标: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月一日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提出问题。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2)2的倍数特征。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3)汇报交流。(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4)验证结论。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5)学习偶数、奇数。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3.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2)交流:个位上是5或0。(3)学生举例验证。4.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跳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学生交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学生的结论可能有: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拓宽应用。1.自主练习2。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2.填空:(1)一个两位数,它是5的倍数,它最大是( )。(2)一个三位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它最小( ), 最大是( )。(3)一个同时能被2、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 最小三位数是( )。3.按要求组数。 0、6、9、7奇数:( ) 2的倍数:( ) 5的倍数:( )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