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件10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件10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5 21:17:38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学情分析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学情分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学情分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已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并能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能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并能从多个角度描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二、“未知”
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
三、“能知”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初步达到的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四、“怎么知”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对于化学方程式能够熟练的写出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够从多个角度描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要急着学习计算,最后可能学生也学会了,但只是比着一个题画出另一个题,用不了多久就会遗忘。

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效果分析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效果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的计算的教学中,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求出氧气的质量,紧接着小组讨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小组展示,微课总结,通过病题分析进一步规范步骤,通过自编自解习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去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完成度高,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一条主线,多个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从质量守恒的角度、从化学方程式的角度,从化学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对于重点的知识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化学方程式计算规范的步骤,如果直接出示,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一做题还是出错,但是如果先让学生自己解题,后就错,最后出示正确的步骤,再进行纠错,学生对于方程式计算的正确步骤掌握肯定很好。
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化学,探究化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本节课索然非常的枯燥,但经过这样的设计之后,效果很好。在一系列的设计活动中,学生融入其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去参与,不断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心中的疑惑。活动完成后,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知识点总结的非常到位,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
教学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真正构建,一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摒弃机械重复、示范讲解、学生画题等做法,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现与感悟,在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悟出道理,从根本上理解。
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
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实验用品】电子天平、烧杯、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药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实验带路 ,创设情境,引入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室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在电子天平上的烧杯中盛有含过氧化氢6.8g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立即进行称量,称得烧杯及所盛物质的质量
为 g,充分反应后,待没有气泡冒出,再次称量烧杯及剩余物的质量为 g,(教师把称量得到的数据直接填到横线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
教师追问:
还能用其它方法计算吗?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学生刚刚学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对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比较熟悉,利用电子天平数据的变化,感知产生氧气的质量,帮助学生构建“质量”意识,创设计算的氛围,实现化学学习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为本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温故知新,建构模型,感知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
谁能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继续提问:
大家能从定量的角度描述该反应吗?
教师展示下列内容,学生完成。
68 36 32
68g ( ) ( )
( ) 18g ( )
( ) ( ) 8g
教师提问:
大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出示微课:
进一步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使学生更加的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化学方程式中,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利用比例关系,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小组内互相讨论,积极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填好数据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总结
化学知识是连贯系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回顾旧知识,引陈出新。即明确化学反应的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知道各物质质量之间严格尊循的质量关系,接下来为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铺好路,搭好桥,引导学生初步建构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学模型-----运用比例式解决问题。
尝试解题,体验过程,明确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尝试解答刚才实验中产生氧气的质量
教师展示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尝试自己解题
教师投影某一学生的解题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找出解题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尝试进行解答,经历解题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印象,通过小组讨论查找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达到明晰步骤,规范格式的目的。
展示错误、纠正错误,提升计算方法
教师展示习题:
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之后,独立完成了一道习题,请认真阅读,对该同学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发现的错误进行改正。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错误之处,并进行展示。
展示错题,分析错因,改正错误,经历解题过程,明确注意问题,通过寻找错误和分析错因,梳理知识,达到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目的。
自编自解,挖掘视角,深化计算方法
教师展示习题:
请根据已知条件设问,使其成为一道完整的计算题,然后解答,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8g,

学生积极自编习题,积极展示。
通过自编习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题仍以导课中的情境素材为载体,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拓展考察视角,丰富习题形式。
一题多解,对比反思,优化计算方法
教师展示题目:
小明同学对于求含过氧化氢6.8g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求生成氧气的质量有新的想法,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解?
教师出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分析讨论。
小组内互相讨论,小明的方法是否正确,找出原因,小组展示。
对于同一习题运用不同的解法,得到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对于“元素转化观”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考,找出错音,得出结论,:给定物质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完全转化成我们的目标产品,有部分进入水中,因此,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计算的结果不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两种方法的出现也是对化学计算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七、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激活计算方法
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使学生不断的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刻理解、消化和掌握。进一步促进化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活化、优化,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
八、知识回顾,盘点收获,梳理计算方法
学生积极回答
让学生结合学习经历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避免教师越俎代庖,替代学生谈收获的以师为本的做法。
2015年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是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主要途径,所以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整个初中化学计算的难点、重点、热点,在初中化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从符号的角度学习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本节课的核心是在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简单定量的问题,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定量研究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不宜给学生呈现难度过大的题目也不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记忆步骤,应该让学生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通过适量的练习,构建出数学比例模型。化学方程式不是数学技能计算,而是应该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以及相关联的是哪些物质,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练和悟同样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
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及数学比例模型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生为本,通过小组合作,兵教兵,提高了效率,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解。

课堂内容、教学效果观察记录
上课
教师
李艾芳
班级
8.3
观课主题
教学效果
学科
化学
课题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观 察 记 录
点评人
点评
导入新课:
2、1、实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学生读出数据,求出氧气的质量
复习方程式的意义,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板演方程式
2、小组讨论从定量的角度描述该方程式。
3、小组讨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学生自己尝试解题
学生写出解题过程,教师展示错误步骤,学生纠错。
四、展示“病题”,学生分析纠错
1、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错因
2、学生在白板上改正
五、学生自编自解习题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编制的习题
一题多解
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什么时候可以用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解题,小组讨论,并分析原因并总结
七、小结:学生谈感受
八、作业
高叶长
李荣富
以学生熟知的实验入手,寻求氧气质量的其它解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定量方面的意义,对于构建数学比例模型有重要的作用,过渡自然。
学生尝试解题,体验了解题的过程,加深了印象。
“病题”的设计非常好,能让学生进一步规范解题步骤
不足:本节课的主线明确,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进一步说明。
电子白板适用于病题改错,更加直观,明确。
学生自编自解习题方法比较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题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练习题的效果较好。
不足: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时间太短,再长一点,多找几个学生说想法,最后出示微课,效果会更好。
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评测练习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评测练习
一、教学过程
写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从定量的角度对该方程式进行描述

完成空白中的数据
2H2O2 2H2O+O2↑
68 36 32
68g ( ) ( )
( ) 18g ( )
( ) ( ) 8g
写出6.8g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的解题步骤
5、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 [ P 31 O 16]
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
P + O2 点燃 P2O5
31 142
15.5 x

X= 71
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8g , 。写出解答过程。
二、达标测试
1、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
(2)一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m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SO2气体污染环境。某城市平均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100t,问:该城市一年向大气中排放了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一年按365天计算)
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后反思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机械的记忆解题步骤,中规中矩的答题,淡化了学习过程,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教师把解题步骤强加于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思维固化,机械模仿。若在计算中做很好的引导,较好地把化学知识和数理思维相互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地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突出一个“活”,一条主线引领课堂
本节课的教学,从实验的设计、习题的精选、步骤的展示都是以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氧气为主线的,这样设计是课堂更加的连贯、系统。本节课打破常规教学流程,把“活”字引入课堂 ,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装知识和和灌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重过程,轻结论。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这个“活”字。
第一、实验带路 ,创设情境,引入计算方法,学生刚刚学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对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比较熟悉,利用电子天平数据的变化,感知产生氧气的质量,帮助学生构建“质量”意识,创设计算的氛围,实现化学学习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为本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化学方程式计算模型的构建,小组讨论,运用微课总结,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杜绝了学生“画题”的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思想引入到学习中。
自己尝试写出计算步骤,然后找出错误之处,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查找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达到明晰步骤,规范格式的目的。
学生自编自解习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编制习题的过程中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一题多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总结出化学计算的方法,使化学计算更加的完整,区分得更加准确,进一步巩固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
二、?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展示:1、小组展示,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提高学生的凝聚力。2、利用微课进行总结展示。微课的设计是学生在自学之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设计制作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3、学生板演展示,学生到黑板上完成习题,师生共同找出错误,纠错更加及时,印象更加深刻。 4、 典型的“病例”习题,学生分析展示。让学生进行“病例”分析,指出病因并改正,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学效果良好。
三、把电子白板引入到计算中,特别是“病例”习题的纠错。
“病例”习题的纠错运用电子白板,直接在错题上进行改正,更加直观,避免了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参与过,经历过,收获了快乐,知道了自身的不足。
在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和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很多东西都是从头学起,例如电子白板、摄像机、电子天平的使用,微课的制作等,当我一点点学会之后,感到特别的充实、特别的高兴,我感觉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读书富脑,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五、美中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反复的试讲,反复的改正,感觉这节课已经打磨的不错了,但是录像完成之后,失落感涌上心头,感觉付出这么多,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感到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有很多的不足,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方面:学生紧张,课堂气氛不活跃,一到正是的录像时学生表现的非常紧张,害怕说错了,不敢说,有些题会做甚至说错了,学生一紧张,导致教学效果差。
诊断:课前没有备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正式录像时会紧张。
措施:教师先调整好心态,鼓励学生,给学生减压。
第二方面:教学过程中鼓励性的语言用的太少。师生之间不亲密,不和谐,距离远。
诊断:作为教师不能吝惜鼓励性语言,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学生增加自信心,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使整堂课变得更加和谐。
措施: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进行肯定。
第三方面: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
诊断:备课时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进行设,使之更加的完善。
措施:今后备课应该从细微处入手,课堂上每一句话都要认真的推敲。做到语言简练,过渡句衔接自然。
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通过这次活动,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和亟待提高的地方。今后,我将更加的努力,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5年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标分析


淄川区杨寨中学
李艾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质量守恒定律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课标分析一: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在课标中位置。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属于一级主题中的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本主题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先从定性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符号的角度表示化学反应,在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由易到难,由定性到定量,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逐步让学生建立“物质是可以变化”的观点。
课标分析二:课程标准中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规定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简单计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中的最高目标。所以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从计算的依据、数学比例模型的建立、解题步骤的规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的计算的异同、都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能自己感悟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意义。
教学措施: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设计思路:小组合作,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微课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更加的明确,在做题的过程中构建出数学比例模型。
2、化学方程式规范的解题步骤,先让学生自己写出后小组讨论错误之处,通过病题分析、学生板演,进一步规范。
3、化学式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计算:通过学生对比分析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氧气与水通电分解,这里两个方程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什么时候可以用用化学式计算。
“认识”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中的二级目标,从质量守恒定律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再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从定性到定量的渗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定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