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应促使学生从本质上、从微观层面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
《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效果分析
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教学中,一般先是教师讲解例题,然后给出“设、写、找、比、解、答”计算步骤,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单纯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知识本位教学有悖于新课标精神。当学生将学习的这一切全都忘记的时候,剩下的是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所学的具体知识学生都忘光了,但他们所领悟的每一个知识点上所镌刻的学科观念却能根植于思想之中。“知识本位”的教学恰恰轻视了“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的化学关的形成。
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上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找到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重要环节(找物质间的质量比)然后建立计算模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计算的步骤,并进行巩固练习。在学生学会基本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与前面化学式计算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元素转化关”有进一步的认识。但从上课来看我感觉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但做题格式欠规范,很多学生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部分学生化学方程式写错,而有些学生则计算能力较差,相对分子质量算错。在以后教学中应从严要求,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规范。
《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理解解决化学反应中定量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步骤。
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梳理物质变化观;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感悟化学学科价值。
重难点
重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建立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将10g碳酸钙和40g10%的稀盐酸分别放在锥形瓶和小试管中一起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再将两种药品混合,然后称量剩余物的质量。设置问题:
该化学反应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当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以说明反应停止?通过托盘天平示数的变化,如何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如果不通过实验如何计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计意图: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存在一种量的关系。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辨析哪一个式子能正确反映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三个式子的辨析,进一步树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等物质变化观。同时意识到化学方程式不是枯燥的字母符号,而是蕴含着丰富且有意义的信息。
2、活动二: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恒定的正比例关系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活动三:求加点物质间的质量比
(1)2CO+O2=点燃=2CO2 (2)C+O2(充足)=点燃=CO2
(3)2C+O2(不充足)==2C0
设计意图:进行反馈,而且通过(2)(3)两个化学反应中个物质之间质量比的计算可以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关系不同,发生的反应和反应的产物都可能不同。向学生渗透定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确定并控制化学反应中的“度”。
4活动四: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如果找到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利用光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氢气。1千克氢气能提供一辆功率50千瓦的汽车跑大约100千米。水是氢气之源,现在有18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能供汽车跑多远?
引导学生找到18Kg水和汽车里程的关系。
学生板演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判。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答步骤及注意事项。
请学生迅速说出18Kg水完全分解得到氧气的质量,并说明依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凸显了“样例学习规则”,由学生研究样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解题方法和规则。(4)中的问题是为了强化学生自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守恒观”的形成。
5、活动五: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计算物质质量。
(1)18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与氧气质量进行比较。
(2)68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3)68g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解释感悟。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元素转化观”有进一步认识。
活动六: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钙尔奇中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问题置于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内容,又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学科价值,且首尾呼应。
布置作业:
完成上环节中的计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意识中练习、掌握知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促进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三)小结
课件20张PPT。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该化学反应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当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以说明反应停止?通过托盘天平示数的变化,如何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0g碳酸钙和40g10%稀盐酸反应,反应剩余物质量为45.6g。CaCO3+2HCl==CaCl2+C02 ↑ +H20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H2O === 2H2 ↑ + 02 ↑哪一个式子能正确反映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1)质:(2)量: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各物质质量比:①各微粒个数比:想一想,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温故知新2 :2 :1相对原子质量H-1 O-162H2O2H2↑ + O2↑ 通电
2H2O == 2H2 ↑ + O2 ↑20个水分子分解:200个水分子分解: (20×18): (20×2) : (10×32) = (200×18):(200×2) :(100×32) = 2个水分子分解:2n个水分子分解……(2×18) : (2×2 ) : (1×32) = (2n×18):(2n×2) : (n×32) =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实际质量之比=其相对质量之比。
氢气氧气 9:1:8 9:1:8 9:1:8 9:1:8(相对质量=化学计量数×化学式量。) 36: 4 : 32 9g :( ) :( )( ) :( ) : 16Kg 1g8g18Kg2Kg2H2 + 02 === 2H2O
点燃 4 : 32 : 364g 36g36g5g 32g 36g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是
的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恒定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恒定不变 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比例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环节:找物质间的质量比求加点物质间的质量比感悟: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⑵ 2C + O2(不充足)===2CO点燃C:12
O:16 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1千克氢气能提供一辆功率50千瓦的汽车跑大约100千米。水是氢气之源,现在有18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能供汽车跑多远?问题再现例题分析:汽车行程已知量未知量18kg水氢气质量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2H2O2H2↑ + O2↑36418Kg18Kg?列比例式 解未知量已知量未知量光照解:设18Kg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H2O2H2↑ + O2↑3618Kg4x一设三找二写四列五解六答答:可供汽车跑200千米18Kg-2Kg=16Kg光照温故知新18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68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68g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18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8Kg水中完全分解氧气的质量68g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68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学以致用钙尔奇Cahrate
主要成分:CaCO3
规格:每片2.0g
用法:口服
用量:一日2次,每次1片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设计实验方案取一片钙尔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34g。试计算: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钙尔奇Cahrate
主要成分:CaCO3
规格:每片2.0g
用法:口服
用量:一日2次,每次1片学以致用课堂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解、六答再见!谢谢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在前两节中,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知道了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和普遍规律。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 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 因此,本节教学的起点是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 微观粒子的数量与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与化学式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观评记录
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已有知识(质量守恒定律),但同时又要为将学知识奠定基础(如何计算)。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元素的质量守恒、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微观到宏观的转变等等,孙老师能够在把握住学生已学知识的同时又指向选修模块的“化学反应原理”,努力实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自然延伸”。
2、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生活即教育”,孙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以及我们每天摄入的钙元素多少作为前后呼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拉进了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之间的距离。
3、基于学生已有学习风格
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由于学习风格不同而带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孙老师表达清晰、思维流畅,能满足听觉型的学生。王老师安排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能满足动作型的学生。当然,如果孙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的语速再慢一点,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一点思考和内化的时间就好了,并且注重制作和播放ppt与适当板书相结合,不要忽略板书。
4、基于学生未来和谐发展
教育是立足于现实而又指向未来的智慧活动。因此,教师要抛弃“唯分数”、“唯知识”的思想,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而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孙老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串”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探究和辨析的活跃状态,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辨析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孙老师的这节课总体上运用得当,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如PPT呈现时间略短,内容也不是很丰富等。
?
《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 评测练习
1、 求加点物质间的质量比
(1)2CO+O2=点燃=2CO2 (2)C+O2(充足)=点燃=CO2
(3)2C+O2(不充足)=点燃=2C0
2、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如果找到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利用光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氢气。1千克氢气能提供一辆功率50千瓦的汽车跑大约100千米。水是氢气之源,现在有18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能供汽车跑多远?
3、(1)18K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与氧气质量进行比较。
(2)68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3)68g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4、取一片钙尔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34g。试计算: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教后反思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化学方程式从微观方面描述了化学反应,而计算是从宏观方面解决用量的问题。学生很难在微观与宏观方面建立联系,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学习。
???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以下几点:??????????????
?? ?一是通过举例,让学生从根本上建立宏观与微观质量上的联系。例如:已知2H2O=通电=2H2+O2的化学方程式中,学生直接得出2个水分子分解时,水、氢气、氧气的相对质量比为9:1:8;教师引导学生计算20个水分子分解,水、氢气、氧气的相对质量比为9:1:8,200个水分子分解,2n个水分子分解,水、氢气、氧气的相对质量比都为9:1:8,进而再继续引导18g水分解,水、氢气、氧气的相对质量比也为9:1:8,便可计算出水、氢气、氧气的实际质量比为9:1:8。
??? 二是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教学中,一般先是教师讲解例题,然后给出“设、写、找、比、解、答”计算步骤,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单纯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知识本位教学有悖于新课标精神。当学生将学习的这一切全都忘记的时候,剩下的是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所学的具体知识学生都忘光了,但他们所领悟的每一个知识点上所镌刻的学科观念却能根植于思想之中。
?? 三是引导学生破题。
? 第一步是根据题意,判断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第二步是深刻理解题意,判断准确数据的内涵。计算应注意:1是各代入量是指纯净物的质量;2是计算过程中所用物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 ?第三步是整合信息,解决多类问题。此类试题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功,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具有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分析
???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在教材中如此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如下定位:
????就知识目标而言,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其前提是,学生必须明确能够展开计算的基础,就是相关“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
????就能力目标而言,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会写出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所反映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与量的关系,来设计并确定相关计算的步骤,从而在知识的表现形式与知识的本质内涵两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明确掌握。因此,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通过对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言,通过对化学计算问题的分析与步骤书写,在掌握计算步骤与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追求简而美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 很明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书写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其前提就是让学生必须明确相应的思路;两者中最为关键、最为困难的就是第二方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