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应促使学生从本质上、从微观层面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因为将来学生能否正确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化学意义、并找到比例关系,即能否找到化学反应中的相关物质,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效果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在大纲了要求并不高,因此,在教学时不要刻意拔高,立足基础,尽可能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最终目标。难度不可过大,但是对于步骤和格式要进行严格的要求,理论的巩固还是要在练习中实现。下面就联系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1题:出错率很低。这是一个简单的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第2题:近85%的同学可以做对。这个题考察的知识比较多,方程式的书写、相对质量之比的计算、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没有做对的学生出错也不同,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小的细节,例如:不带单位,设中加了单位等,基本思路是可以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方程式和质量比的计算上出问题。
第3题:虽说是一个计算题,但是难度不大,主要是因为化学方程式是已知的,只要注意了步骤和格式,细心进行计算不会有问题,因此出错率不高。
第4题:情况和第3个题差不多,出错的点也是差不多。
第5题:步骤和格式到这个题已经都掌握,但是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带入什么数值,导致出错,教师在处理上也是想借由这个题讲解含杂质物质的反应计算问题。
第6题:作为课外作业处理,综合考察学生对于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3、通过理解计算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范格式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精彩导入、引生入境】
【问题导入】-----当今社会私家车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可用于汽车的能源有哪些?
【近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
【问题生成】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哪种能源是最好的?
为什么氢气是最好的能源?【近镜头转场至学生回答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是从物质的性质方面分析了氢气。但是,化学不仅从质的方面研究物质,还要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
【引入课题】我们要去旅行,你要考虑哪些问题?
氢气作为燃料,要用多少,假如氢气是由水的电解得到,需要多少水。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量的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即将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中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含黑板】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回顾】
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是什么? 氢气 【中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含黑板】
请同学们写出电解水得到氢气的方程式。(复习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通电
2H2O======2H2↑+O2↑【远镜头转场至学生读书】
【提出问题】 该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说一说】该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1、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微观(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在通电条件下,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3、质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在通电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从微观去探究,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远镜头转场至学生讨论】
【近镜头转场至学生回答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车用燃料。1kg氢气就能够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行驶约100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就可以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设疑】 要获得这1kg氢气,需分解多少千克水?
【请帮忙】 计算水通电分解中物质之间相对质量之比
通电
2H2O ===== 2H2↑ + O2↑
相对质量之比 2×18 : 2×2 : 1×32
9 : 1 : 8(学生讨论这个比值是固定不变)
【讨论回答】
9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g氢气?
36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g氢气?【远镜头转场至学生读书】
【小组讨论】解题思路?
根据: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
【设计方案】
18 kg水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kg 氢气?(H:1 O:16)【近镜头转场至学生解题】
【成果展示】实物投影【中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含黑板】
【评价与总结】
【温馨提示】【中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含黑板】
1.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化学式量。
3.解设未知数时不能带单位。但列比例式一定写单位,计算结果也要写单位。
4.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一定要在相应的物质下面对齐。
5.计算时应把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
6.解题步骤要规范,过程要完整。
【你学会了吗?请试试】组内讨论完成。
电解多少克Al2O3才能制得1.08KgAl?
通电
(提示:2 Al2O3=====4Al + 3O2↑)(Al:27 O:16 )【近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
【教师进行指导】
【挑战自我】【远镜头转场至学生做题】
1、已知锌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ZnSO4)。实验室制取2g氢气,需要多少克锌?(Zn:65 H:1 O:16 S:32)
2、计算煅烧1000t含杂质20%(杂质不分解)的石灰石能生产多少生石灰?
高温
(CaCO3====CaO+CO2↑ Ca:40 C:12 O:16)
【当堂检测】【远镜头转场至学生读书】
1、已知反应2A+B=3C+D,20gA和10gB完全反应生成15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 15g B 35g C 20g D 24g
2、6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反应,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 ) (Mg—24,O—16)
A 20g B 12g C 10g D 24g
通电
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MgCl2 =====Mg+Cl2↑,现电解950g氯化镁,最多能生产出多少g单质镁?(Mg—24,Cl—35.5)
【能力提升】
高温
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 +3CO====2Fe+3CO2.用含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Fe:56 C:12 O:16)
课件26张PPT。 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无污染来源广热值高去旅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起凤中学
刘容萍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3、通过理解计算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范格式
知识回顾 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是什么?氢气请写出水通电分解制取氢气的方程式
该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说一说 2H2O ==== 2H2 ↑+ O2↑
该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通电1、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微观(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在通电条件下,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3、质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在通电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2个水分子分解:( ):( ):( )=
( ) :( ):( )
10个水分子分解:( ):( ):( )=
( ):( ):( )
100个水分子分解:( ):( ):( )=
( ):( ):( )
n个水分子分解:( ):( ):( )=
( ):( ):( )2个水分子分解:( ):( ):( )=
( 9 ) :( 1 ):( 8 )
10个水分子分解:( ):( ):( )=
( 9 ):( 1 ):( 8 )
100个水分子分解:( ):( ):( )=
( 9 ):( 1 ):( 8 )
n个水分子分解:( ):( ):( )=
( 9 ):( 1 ):( 8 )结论:
(1)水分解反应中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是否是恒定的?
(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最简质量比为_______。
应将各物质的相对分
子质量乘以化学式
前的化学计量系数
请帮忙 9 : 8 : 1你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9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g氢气?36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g氢气?相对质量比请帮忙 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
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18 kg水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kg 氢气?(H:1 O:16)
请帮忙2×18 18kg 2×2 x
2×2 × 18kg 2×18 通电⑴设未知量
⑵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⑷列比例式求解⑸写出简明答案
⑹回顾检查
=温馨提示1.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化学式量。
3.解设未知数时不能带单位。但列比例式一定写单位,计算结果也要写单位。
4.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一定要在相应的物质下面对齐。
5.计算时应把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
6.解题步骤要规范,过程要完整。你学会了吗?请试试:电解多少克Al2O3才能制得1.08KgAl?
(提示:2 Al2O3 4Al + 3O2 )
(Al:27 O:16 )204x1081.08kg204×1.08kg108通电 已知锌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ZnSO4)。实验室制取2g氢气,需要多少克锌?(Zn:65 H:1 O:16 S:32)挑战自我65x 2 2g 65×2g=X= 2=65g当堂检测1、已知反应2A+B=3C+D,20gA和10gB完全反应生成15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 15g B 35g C 20g D 24g
2、6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反应,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 ) (Mg—24,O—16)
A 20g B 12g C 10g D 24g
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MgCl2 ===Mg+Cl2↑,现电解950g氯化镁,最多能生产出多少g单质镁?(Mg—24,Cl—35.5)
AC 计算煅烧1000t含杂质20%(杂质不分解)的石灰石生产多少生石灰?
(CaCO3====CaO+CO2↑ Ca:40 C:12 O:16)能力提升高温1001000t×(1-20%) 56 x56×1000t×80%高温=X=100=448t 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
的反应原理为Fe2O3 +3CO====2Fe+3CO2.用含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Fe:56 C:12 O:16)
能力提升高温谢谢!《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且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因此,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在教材中如此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如下定位:
就知识目标而言,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其前提是,学生必须明确能够展开计算的基础,就是相关“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
就能力目标而言,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会写出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所反映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与量的关系,来设计并确定相关计算的步骤,从而在知识的表现形式与知识的本质内涵两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明确掌握。因此,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通过对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言,通过对化学计算问题的分析与步骤书写,在掌握计算步骤与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追求简而美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分析
很明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书写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其前提就是让学生必须明确相应的思路;两者中最为关键、最为困难的就是第二方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质量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观课记录
本节课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启蒙教学。由此看来, 这是学习的又一个重大转折,刘容萍老师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延续性、可拓展性。教学能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出发,从整理和分析化学方程式入手,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中定量分析的内容,与实际实验、生活、生产情境结合,进行顺其自然的引导。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刘容萍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从学生感兴趣点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引入,还是例题、习题的选择,都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景,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 算问题的欲望。 2.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自己进行总结,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建议:这是一节训练学生思维分析与计算技能的专业课,必须注意提倡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又是一节熟悉并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课;还是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理解的过渡课。 综合这些教学的基础因素,不宜人为再增添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的混乱度——将分析已知与未知搞得过于复杂,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极为不利的。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夯实基础!否则将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当前,一些教师在这节课上,急于讲解计算的类型、各类型的解题技能及技巧等等内容,课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都由课件、教师的板书提供。试问,当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尚且生疏,甚至于不能书写,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 因此,我认为从学习建构出发,本节课的中心应当是从定量的角度,发展并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运用的启蒙。 至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解题技能技巧,需要在学生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的反思与拓展。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低效课堂教学状况。
评测练习
1、已知反应2A+B=3C+D,20gA和10gB完全反应生成15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 15g B 35g C 20g D 24g
2、6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反应,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 ) (Mg—24,O—16)
A 20g B 12g C 10g D 24g
通电
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MgCl2 =====Mg+Cl2↑,现电解950g氯化镁,最多能生产出多少克单质镁?(Mg—24,Cl—35.5)
4、已知锌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ZnSO4)。实验室制取2g氢气,需要多少克锌?(Zn:65 H:1 O:16 S:32)
5、计算煅烧1000t含杂质20%(杂质不分解)的石灰石能生产多少生石灰?
高温
(CaCO3====CaO+CO2↑ Ca:40 C:12 O:16)
高温
6、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 +3CO====2Fe+3CO2.用含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Fe:56 C:12 O:16)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化学方程式计算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这节课没有象传统的授课方式那样先介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计算。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上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探究计算原理,构建计算模型,归纳总结得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整堂课创设了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
在学生学会基本计算的基础上,拓展有关不纯物质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但从上课来看我感觉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但做题格式欠规范,很多学生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部分学生化学方程式写错,而有些学生则计算能力较差,相对分子质量算错。在以后教学中应从严要求,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规范。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质,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建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模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标分析
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还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就牵扯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标中对于这部分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因此,教学时不可过难,但是要给学生讲明原理,相对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