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分布较广,贯穿于整个教材,但知识零散,学生还不能整体认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初四复习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对常见物质(如自然的水、空气、石油、海水)的物理分离方法有初步认识,通过学生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物质的学习对化学除杂方法也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思路、方法和原则没有深入的认识。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分离、提纯有了整体的认识。能从混合物的成份分析入手,经过认清性质、明确思路、选择方法步骤,对该问题的解决有较明确的思路。
根据学生课上问题的回答和练习反馈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掌握较好。但在文字描述方面有所欠缺,回答问题时不能抓住关键点。如回答“夏天晒盐”原因时,在描述中应点出夏天天气的特点和食盐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对不同类型的除杂问题,从物质的性质入手分析,有多种方法时,不能遵从原则,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方法。
课题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混合与分离对物质的应有范围的扩展。
2. 通过对物质的提纯方法复习,学习分离物质的思路、方法和原则。
3.通过复习分离提纯方法及其原理,提升用微粒观认识物质的意识。
4.认识海洋、空气、石油是重要资源,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分离提纯物质的思路、方法和原则。
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分离提纯物质的思路。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物质的分离和混合在教材中应用(以工业制氧气和合金为例)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分离提纯的思路、方法
以海水为例学习分离提纯思路和方法
活动二:物理方法
问题思考:
1. 海水淡化、海水晒盐、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
2. 三种物理方法对应的原理是什么?
3. 请总结初中化学中常用物理方法及其原理?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有问题交流讨论
典例分析:
以练习的方式总结教材中出现的物理分离方法。
对重要的方法(难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步骤进行详细分析
活动三:化学方法
以海水制镁和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为例,分析海水中溶质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分别选择提取主物质和除杂质两种不同的思路来提纯物质
活动四:除杂的原则及典例分析
1、通过学生分析三个例题总结除杂的三原则
2、以(CO32-、H+、CO、CO2)为例,在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
使学生认识分离和混合在研究物质和物质应用中的作用,理解本节学习内容的意义
让学生明确思路和方法,从混合物性质入手,根据各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明确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性质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及原理。
及时巩固、分析重点
使学生学会在酸碱盐的学习中从离子的角度分析问题,选择简单、可行的方法来提纯物质。
自主完成例题通过典型错误总结三原则。
通过典例分析,总结初中化学中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除杂的根本原理。
三、盘点收获
课件22张PPT。混合物纯净物分离和提纯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复合材料
溶液加热熔合组成、结构性能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 物质的分离、提纯两条思路:成分分析除去杂质提取主物质明确思路提取主物质:除杂质:两种方法: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差异分离提纯物质沸点、溶解性
密度等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可燃性
提取主物质:除杂质:用什么方法将海水淡化?热法或膜法用什么方法可得海水中的食盐蒸发结晶用什么方法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过滤海水的淡化 热 法
(蒸馏法)膜 法
(反渗透法)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各组分的颗粒大小不同海水“晒盐”除去粗盐中 的泥沙过 滤蒸发结晶利用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小利用各组分的颗粒大小不同物理方法利用物理性质过滤蒸馏结晶蒸发
结晶降温
结晶方法一:物理方法①除去水中的泥沙 ③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④石油的分馏 ②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例1、下例混合物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
(请将方法填写在横线上)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2:如何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中
分别得到纯净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KCl)(MnO2)典例分析例3:已知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问: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提取主物质:除杂质:方法二:化学方法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过滤蒸发
结晶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MgCl2富集起来便于将提纯
石灰乳稀盐酸通电提取
主物质方法二:化学方法
除杂质除杂的原则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的物质不引入新杂质
3、易分 1、不增
2、不减不与主物质反应固体溶液加适量CaCl2白色沉淀溶液蒸发白色固体方案一:加水溶解过滤方案二:固体溶液加水溶解加适量稀盐酸 例4、除去混在食盐晶体中的少量纯碱,请选择不同类别的两种试剂: 溶液蒸发白色固体CO32-H+Ca2+、Ba2+H2OCaCO3、BaCO3典例分析CaCl2(HCl)H+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OH-)碳酸盐(CO32-)例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纯碱 例6、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除去物质中的杂质:
CO中的(CO2)
CO2中的(CO)CO可燃性还原性毒性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碱溶液典例分析例7、如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②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③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①用磁铁吸引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典例分析除去
杂质提取
主物质物理
方法化学
方法不
增不
减易
分过滤蒸馏结晶小 结成分分析明确思路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提纯
教材分析
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需要用纯净物,而在自然界中物质主要存在于混合物中,因此物质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内容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工业制氧气”、“石油的分馏”、“海水制镁”、“海水的淡化”、“海水晒盐”、“精盐的提纯”等章节中。
教材中以天然水、空气、石油、海水等混合物为载体,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从这些混合物中获取纯净物。主要学习基本物理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方法主要从物质的性质角度去认识物质的区别,从其性质的不同入手找出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观课记录
刘 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体参与度高。学生的学具展示活动在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张,可以再留出少许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
付阳阳: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时,可以多设计几个层次和梯度,更能适合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
王 娟: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教学的设计环节。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质疑、总结等活动,调动学生各项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助于学生养成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教师的传授讲解。
1、下例混合物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请将方法填写在横线上)
①除去水中的泥沙
②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③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④石油的分馏
2、如何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得到纯净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3、已知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问: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4、除去混在食盐中的少量纯碱,请选择不同类别的两种试剂:
5、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CO中的(CO2)
CO2中的(CO)
6、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纯碱
7、如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作为中考复习的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比较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因此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除杂的原则。
情景导入:开始设计时,想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但作为复习课,学生对这些非常熟悉,已索然无味。因此改成物质分离、混合对物质研究和应用的影响,更能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
分离、提纯的思路方法:该部分设计的有所欠缺,就知识讲知识,如果能以实例来引导效果可能更好。
物理方法:吸附和沉降两种方法在本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因其原理学生不好理解,在教材中内容较少。
化学方法及除杂原则:该部分讲的较多,没能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己分析总结。
通过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还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课程标准: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活动与探究建议:
1、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讨论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以供应工业用水的可行性。
学习情景素材:制取蒸馏水 制取蒸馏水 太阳能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