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中考资源网
课 题 §5.1 丰富的图形世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多方面、多形式地对图形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空间感;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判断。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合作,通过对图形的比较、分类,能描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观察,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教学重点 图形的区分与归类
教学难点 描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空间感的形成
教具准备 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的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说出一些建筑物中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2.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生活中的包装盒、易拉罐等实物,问:哪些物体与棱柱、棱锥相类似?哪些物体与圆柱、圆锥相类似?哪些物体与球相类似?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让学生出示几何体实物或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学生识别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板书:几种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名称)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几何体的实例3.对点、线、面的认识让学生观察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指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观察易拉罐、水管、地球仪等,它们的表面又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出面可分为平面与曲面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几何体,它们由哪些面组成?举出生活中的平面与曲面。 独立思考抢答完成思考交流回答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用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图形世界是丰富多彩,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是由一些常见的图形组成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图形、讨论得出:线与线相交得到点,面与面相交得到线。我们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如教室的墙角等)学生总结图形由点、线、面组成,它们的相互关系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对棱柱的认识(1)、出示牙膏盒(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异同(3)、引导学生得到棱柱的概念(4)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的特点多媒体展示棱柱中的相关概念:顶点、侧面、底面、棱、侧棱。(5)数一数:三棱柱、四棱柱的顶点、侧面、面、侧棱、棱〖多媒体出示三棱柱、四棱柱。〗(6)想一想:八棱柱的顶点、侧面、面、侧棱、棱各是多少?5.对棱锥的认识(1)多媒体展示棱锥中的相关概念:顶点、侧面、底面、棱(2)引导学生比较圆锥与棱锥的异同(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棱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三、巩固练习。1.议一议:(1)说说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2)如下图:圆柱和圆锥分别由哪几个面围成?你能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1、学生观察、思考、讨论2、找出其它棱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同上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出现认知上的冲突,帮助学生找出圆柱与棱柱的共性与异性。认识棱柱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认识图形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3)、下面给出的几何体,它们能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征?2.练习如图:⑴ 长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这些面的形状都是 。⑵ 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⑶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四、归纳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五.作业:课本第121页习题5.1第1、2两题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在交流中形成对几何体较全面的认识请学生归纳总结,养成学生学会总结的良好习惯。通过鼓励评价,让学生初步体会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PAGE
- 3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