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09: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2. 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变化。
2.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的爱和“我”的情感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情感意识。
2. 激发学生在面对生活挫折时要勇敢坚强,积极乐观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母亲的形象和她对儿子深沉的爱。
2. 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在文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在母亲去世后的悔恨和对生命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将对母爱的理解延伸到对生活中亲情的珍惜和感恩,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学生自由回答)秋天,往往给人带来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但在这个季节里,也可能发生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课文——《秋天的怀念》,看看在这个秋天里,作者史铁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21岁时双腿瘫痪,从此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漫长人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例如: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诀别(jué bié)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文章讲述了作者双腿瘫痪后,心情极度低落,母亲在照顾他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呵护他的自尊心,试图带他走出困境,但母亲却因身患重病最终去世,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里,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1. 分析母亲的形象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
-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我
发作时,母亲总是默默地忍受着我的脾气,然后小心翼翼地安慰我。”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慈爱和对儿子的包容。
-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的“扑”“抓”“忍”等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鼓励,她希望儿子能坚强地活下去。
- 教师提问:通过这些描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后回答)母亲是一个慈爱、坚强、细心、包容、对儿子充满希望的伟大母亲。
2.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进行分析。例如:
- 文章开头作者“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表现出作者因身体残疾而产生的痛苦和绝望。
- “母亲要推我去北海看花,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些”,这表明母亲的关爱和行动开始让作者的情绪有所缓和。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在母亲去世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忽视,心中充满了悔恨。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和妹妹要好好儿活。”这里体现了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里,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重新思考,他决定要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好好儿活。
- 教师提问: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作者的情感从痛苦绝望到情绪缓和,再到悔恨自责,最后到重新思考生命,决定好好儿活。
(五)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
1. 探讨文章主题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讲述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吗?它还蕴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主题?(学生讨论后回答)文章不仅讲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在母亲去世后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母亲的爱让作者在痛苦绝望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而母亲的去世也让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从而促使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定要好好儿活。
2. 分析写作手法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分析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例如:
- 细节描写:文章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使母亲的爱更加具体可感。如“母亲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母亲对儿子自尊心的呵护。
- 借景抒情:文章结尾处对北海菊花的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借菊花的开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对母亲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六)拓展延伸
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珍贵。
2. 教师推荐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七)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变化、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等。
2. 教师强调: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也让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要珍惜亲情,感恩父母。同时,当我们面对生活挫折时,要像作者一样,勇敢坚强,积极乐观地生活。
(八)课后作业
1.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要求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2. 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