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及作品,理解文中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 领会文中蕴含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2.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片段,引出课题。
2. 提问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
1. 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智慧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及他的其他作品,如《出师表》等,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诵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 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四)文意疏通
1.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做好标记。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各自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子:
- 重点字词:
- “诫”:告诫、劝勉。
-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淫慢”:放纵懈怠。
- “励精”:振奋精神。
- “险躁”:轻薄浮躁。
- “治性”:修养性情。
- 重点句子: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动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谁之咎也?”
(五)文本分析
1. 文章主旨探讨
- 提问学生: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动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理解诸葛亮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治学做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远大抱负的人。
2. 内容结构分析
-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 开头部分(第1句):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动以养德”的论点,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 中间部分(第2 - 4句):分别从“淡泊”“宁静”“励精”“险躁”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如何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 结尾部分(第5句):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谁之咎也?”为告诫,强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
(六)拓展延伸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七)课堂小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要点。
2. 回顾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表达的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修身养性。
(八)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 以“读《诫子书》有感”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 收集有关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名言警句,至少五条,并注明出处。
五、板书设计
(一)黑板左侧
1. 重点字词
- 诫、夫、淡泊、宁静、致远、淫慢、励精、险躁、治性
(二)黑板中间
1. 文章主旨
- 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2. 内容结构
- 开头:提出论点(静以修身,动以养德)
- 中间:正反对比论证(淡泊、宁静、励精、险躁)
- 结尾:告诫珍惜时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三)黑板右侧
1. 拓展思考
- 现代社会如何修身养性、治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