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精纯的〈雪〉》导学案
视角的独特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作为一位作家, 作者把品评作品的角度放在了写法的分析上, 就用笔方法上的特色, 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作者的眼中, 《雪》的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文字的表现力上, 能够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所写景物形神毕现地展示出来, 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其次在众多写雪之作的包围中, 能够异军突起、独辟蹊径, 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写作个性, 这当然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
一、基础知识
1. 解释下列词语
(1)精纯——
(2)寥寥——
2. 根据拼音书写字词
(rǒng)( )杂 洗 (liàn)( ) (péng) ( ) 勃
(xuàn) ( ) 风 (xī)( ) 闹
3.阅读课文语段, 完成下面问题
《雪》全文不足八百字, 描绘的层次却很丰富: 江南的雪野, 雪地里孩子们的嬉闹, 朔方的雪, 旷野里雪花升腾的壮阔场面。 文字可谓简洁, 但每个层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 添一字嫌多, 减一字嫌少。而无论形还是神, 却都准确地传给读者了。比如文章开始, 仅用“ 滋润美艳”四个字, 就将江南雪的特质准确地概括出来, 并因为它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 所以给读者的印象鲜明而深切。后面对于朔方的雪的描绘, 用了“如粉, 如沙”两个比喻, 四个字便写尽了北方那干燥、纷飞的雪花的特质。而旋风中的雪景的壮观, 作家只用这样几个简洁的短句描绘:“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弥漫太空”——寥寥数语, 那旷野上闪闪地旋转升腾的壮丽的雪景已如在读者眼前。
(1)“恰到好处”一词的意思即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认为《雪》文字虽简, 但描绘的层次却很丰富, 文中列举了几个层次来说明这一点 试分点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 滋润美艳“四个字调动了“视觉、触觉”, 请说说这四个字如何体现这两种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几次用到“简洁”一词,想一想能不能改用“简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精美纯粹 (2)非常少
2. 冗 练 (或“炼”) 蓬 旋 嬉
3.
(1) 添一字嫌多 , 减一字嫌少
(2)①江南的雪野 ②雪地里孩子们的嬉闹 ③朔方的雪 ④旷野里雪花升腾的壮阔场面
(3)“滋润 ”主要是一种触觉感受, 同时也是一种视觉感受;“美艳”是视觉感受, 是一种心理体验。
(4)不能。“简洁”意指“(说话、行文) 简明扼要, 没有多余的话”, 有言简意赅之意;而“简单” 虽有言语不繁杂的意思, 但常常暗含失之于单纯之意, 也就是说虽言简但不一定意赅。
二、课文学习
1.对文章阅读方法的指点引导。
【明确】《雪》是一首散文诗, 对散文诗的鉴赏可以从多种角度展开。王蒙的《读〈雪〉需要联想》重点扣住诗中“ 兴” 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黄蓓佳的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将重点放在鲁迅温情的一面, 本文则重点抓住文章语言的简练来赏析。阅读中要注意区别各篇文章写法上的异同。
2.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整体感悟。
【明确】这段文字主要评论《雪》的语言特点。
第一段先说鲁迅先生文章的共同特点: 洗练, 简洁精纯 。“以……著称 ”, 说明这一特点十分鲜明, 为人共知;“绝无半点冗杂”, 是从反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对《雪》的语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先说其字数少, 而内容多,描绘的层次丰富。“不足八百”, 虽然是约数, 但明确了上限, 充分突出了 “少” ;“江南的雪野……旷野里雪花升腾的壮阔场面”, 几个偏正短语, 既概括了主要内容, 又表现了层次的丰富 。接下去是简要分析:“添一字嫌 多, 减一字嫌少”, 是从字数的角度说;“无论形还是神, 却都准确地传给 读者了”, 是说思想感情表达的充分 。然后再举“滋润美艳”,“如粉, 如 沙”“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弥漫太空”为例, 并分析了各自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个例子都极为典型而有说服力, 三处分析都十分精要而抓住了关键。
3.这篇文章主要评论《雪》的语言特点, 为什么要先写《雪》描写层次的丰富
【明确】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 说明其内容丰富, 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4.在阐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时, 有时候需要举例, 举例必须典型概括, 与所持观点一致, 并抓住要点。结合文章, 看看作者在评论《雪》的“简洁精纯” 时, 是如何举例的。
【明确】举“滋润美艳”为例, 评论作品对江南雪的描写, 概括准确而又鲜明深切;举“ 如粉, 如沙”为例, 评论作品对朔方雪的描写, 写尽了雪花的特质;举“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弥漫太空”为例, 评论作品对壮观雪景的描写简洁而传神。三个例子都极为典型而有说服力。
三、深入探究。
读了这篇评论,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描写的“洗练”“ 简洁” 你能从课内外读过的鲁迅其他的作品中举出一两个“ 简洁精纯”的例子吗
【明确】示例:
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 而意思包含得多。”以最经济的笔墨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就叫“洗练”“简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 。鲁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 层次丰富, 但 语言简练。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 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 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
鲁迅用了四句话来描绘孔乙己的形象: 第一句写他的姿态, 第二句写他的外貌, 第三句写穿着, 第四句写他的言谈习惯。一句一个层次, 意义互为关联, 但不重复, 从上到下, 从外到里的刻画形成一个整体, 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个穷酸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句意组合的这种特征, 构成了语言简洁精纯的特征。
但简洁精纯并不是说文字越少越好, 而是要恰到好处 。文字的多寡是由表达的需要决定的。例如, 鲁迅散文诗《秋夜》开头写道:“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这样的表达, 比起“ 在我的后园, 有两株枣树”来, 字数多了一些, 但却渲染了后园的寂寞、单调的气氛, 突出了“枣树”倔强的形象, 与全篇要传达的情调和谐一致。所以, 这一表达也是简洁精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