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7:33: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15 诫子书
诸葛亮
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书——《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
解 题
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后来这封家书成为了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背景链接
淡泊( )
致远( )
淫慢( )
励精( )
险躁( )
穷庐 ( )


zhì
yín
zào

学习字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yín
suì

诵读课文
zào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译文: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明确、坚定。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活动一: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确定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增长。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活动二: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
增长,形作动。
立志,名作动。
使……明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远大的目标,形作名。
(二)古今异义
(1)险
古义:
今义:
(2)慢
今义:
轻薄
危险、不安全
速度低、缓慢
懈怠
古义:
(三)一词多义
(1)以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2)行
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介词,可以拿来)
(操守、品德)
(走路)
(3)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4)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达成,成就)
(成了,变成)
活动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提出“修身养德”。
“静”就是淡泊、宁静,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这句话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以强烈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阐述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该如何理解?
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会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
6.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诸葛亮是从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
——劝戒惜时,有所作为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的条件
立志
学习
惜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已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以学广才
活动三:合作探究
1.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珍惜时间、坚定意志。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诫子书》中开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强调“学、才、志”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课堂练习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座右铭,以激励自己“志当存高远”,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心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论证
治学(静)
修身(躁)
(正反对比论证)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诫子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