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20: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一般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大家有没有想过,除了人类还有谁有语言呢?
春天万物复苏,莺飞草长;夏天绿树成荫,蝉声阵阵;秋天天高云淡,雁过留声;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季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
文体——说明文
一、定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事理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二、分类:
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
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按介绍的客观规律及知识体系的不同可分为:
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可分为:
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说明对象
事物特征
顺序
结构
方法
语言
一、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说明结构:
1、总分式: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递进式
三、说明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四、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 ②分类别 ③作比较
④打比方 ⑤摹状貌 ⑥下定义
⑦作诠释 ⑧列数字 ⑨引用
五、两大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开头引用故事、诗歌、谜语、新闻热点等内容的作用:
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或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吸引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自然引出说明对象。
4、开篇点题,引起说明对象。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和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妙处。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年—1974年),浙江省绍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重点字词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piān
hòu
zài

huái
yùn
yàn
qiáo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纬度( )
萌发( ) 竺( )可桢( )

zhú
zhēn
shū
yīnɡ
wěi
méng
衰草连天(shuāi) 蓑衣(suō)  
连翘(qiáo) 阻挠(náo)  
纬度(wěi) 忌讳(huì)
销声匿迹(xiāo) 悄然无声(qiǎo) 
候鸟(hòu) 诸侯(hóu)
难测(cè) 侧面(cè)

连翘(qiáo)
翘尾巴(qiào) 

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差异(chā)
差遣(chāi)
差劲(chà)
词语积累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销声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整体感知一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1分)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分)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分)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分)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作用?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整体感知二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辑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4、“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标题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生动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1、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多,我们要细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第一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开放
候鸟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
冰雪融化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开放
燕子翩然归来
孕育果实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秋叶簌簌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北雁南飞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2、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草木萌发
孕育果实
秋叶变黄
风雪载途
3、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4、第一段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分别是什么?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主要说明方法:摹状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5、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做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原文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学性和可读性,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6、第一段描写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找出几个试品析。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亲切、动人。下文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具体内涵。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开始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用词典雅、简练。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翩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渐渐”,确切地表现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销声匿迹”,用词典雅,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用词典雅、形象,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拟人修辞,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风雪载途”,用词典雅、形象,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简练,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
1、第二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举例子,举了三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的道理。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时间顺序。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唱歌。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传语”“暗示”“唱歌”要我们“耕地、种谷、插禾”,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4、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拟人。“传语”“暗示”“唱歌”,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有情趣。
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两个短语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不能。“草木荣枯”照应下文杏花开、桃花开,“候鸟去来”照应下文布谷鸟唱歌,上下文语序一致。
6、第一、二段列举丰富的自然现象是为了引出什么内容?
物候——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7.朗读第1、2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生动、优美。
这样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地作息和生长规律与气候的关系,也扼要而鲜明地勾画了大自然地迷人色彩;
既以多姿多彩地画面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地讲解做了充分地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朗读第3段,归纳段意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下定义
课文解读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灵敏。
课文解读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从课文中找出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纬度(南北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纬度(南北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晚春5月初)
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经度(东西)对物候的影响
在大连,连翘的盛开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在大连,榆叶梅的盛开也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经度(东西)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开花时间:在四月中或谷雨节。
烟台苹果开花时间: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
1、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由主到次)
2、从空间顺序到时间顺序。
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由 到
由 到
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是按照由主到次、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课文解读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朗读课文第四部分,(第11、12段):思考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现象
本质
主要
次要
综观全文
局部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
由主要到次要
说明顺序
(首先)
(第二)
(第三)
(此外)
主要
次要
局部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意义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用了举例子的手法,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用了作比较的手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用了列数字的手法,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用了引用的手法,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说明语言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表示大多数,说明还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左右”表示概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⑤
说明语言
“只”说明相差较少,不可删除。
“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只”“就”二字可删除吗?为什么?)
“常”表示经常,大多数情况,说明还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的现象。”
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说明语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详细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课堂小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拓展延伸
搜集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 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 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巩固训练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wěi 连翘qiǎo 怠惰duò 孤寂jì
B.藐小miǎo 描摹mó 凝神níng 蜉蝣yóu
C.欢畅chàng 恬静tiǎn 栖息qī 呵护kē
D.无稽jī 浑然hún 上乘chén 宇宙zhòu
B
A、连翘(qiáo)C、呵护(hē)D、上乘(chéng)
2、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荣枯 俗语农谚 耐人寻味 俯首贴耳
B.离愁别苦 凝神静听 不记其数 少见多怪
C.苍海一粟 无忧无虑 千呵万护 涵养水分
D.饱学之士 雅俗共赏 不胜玫举 昂首挺立
A
B、不计其数 C、沧海一粟 D、不胜枚举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⑴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⑵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