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3: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四单元核心素养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积累运用。(40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窗外大风 páo xiào ,海浪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一场海上 fēng bào 即将来临。老妇人用shā yǎ
的声音叹气道:“ài ,火又 xī miè 了,该怎样熬过这一夜呢 ”
2、用“ ”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填写在括号里。(4分)
(1)是谁惊荒地喊了一桑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 )
(2)在白色账子的床上,孩子正在海风乎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 )( )
(3)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必竞好多啦。( )( )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 )( )
3、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蹿上来(cuān) 搀扶(chān) 汹涌(xōng) 威胁(xié)
B.魁梧(kuí) 祭奠(diàn) 寡妇(guǎ) 青稞(kē)
C.狞笑(nín) 揍人(zòu) 揪出(jiū) 搪瓷碗(táng)
D.保佑(yòu) 黧黑(lí) 收敛(jiàn) 抽噎(yē)
(2)“疥(jiè)”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意思最可能与下面哪个词语有关 ( )(2分)
A.介绍 B.某种病 C. 台阶 D. 广阔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醒着人们的腰。
B.雾霾袭来,小城成了仙境。
C.他可真聪明,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别人。
D.表弟正在用狡黠的目光看着我。
(4)一位同学在进行表演时忘词了,“明知道这两天降温,还穿那么单薄,你这感冒完全是自……自……自掘坟墓。”他情急之下编出来的“自掘坟墓”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你觉得台词中原本应该用哪个词语 ( )(2分)
A. 自惭形秽 B. 作茧自缚 C. 自得其乐 D. 自作自受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快回家吧,”邻居李大爷对我说:“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C.晋安区物产丰饶,境内盛产柑橘、荔枝、龙眼、橄榄等名果。
D.布袋戏历史悠久,中国古籍《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中都有记载。
(6)下列对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运用环境描写突出西蒙家生活的窘迫)
B.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山洪暴发时人们的惊慌失措)
C.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运用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吃苦耐劳的革命老战士形象)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 快些来吧! 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运用语言描写突出“我”对老班长的关切以及当时焦急的心情)
(7)结合原文《桥》对环境呈现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有( )。(多选)(2分)
A.原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语句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所以要拍摄环境镜头。
B.原文中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也为下文老支书的牺牲埋下了伏笔,所以环境呈现很重要。
C.原文中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D.这些环境呈现为表现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做了背景铺垫。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2分)
(2)渔夫对桑娜说:“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改为转述句)(2分)
(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2分)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5分)
(1)《穷人》是 国作家 写的,他的代表作品有 、
等。
(2)当看到久居他乡的人年老归乡时,我们会吟诵 代诗人
《回乡偶书》中的“ , ”。
(3)《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童年生活历程。
二、快乐读书吧。(6分)
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请你对比阅读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和曹文轩的《草房子》,完成练习。
1、两本书从内容上来看,《小兵张嘎》写的是 中不断成长的小男孩张嘎的故事;而《草房子》写的是几个孩子面对 ,经历各自成长的故事。(2分)
2、两本书从人物塑造来看,嘎子是一个 ,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的孩子。《草房子》中的桑桑单纯善良、 ,重病后获得了对亲情和生命的感悟。秃鹤的 ,杜小康的 ,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分)
三、阅读理解。(29分)
1、文言文阅读。(6分)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①。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②,意色殊傲。已而③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④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注释】①趋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②略酬其揖:稍稍地鞠了半个躬,表示很不尊敬。③已而:一会儿。④张伯起:明朝著名戏曲作家。
(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时人嗤之”的“之”指的是( )。(1分)
A.吴生 B.主人 C. 张伯起 D.其他宾客
(2)联系上下文和注释,文中“意色殊傲”的意思是( )。(1分)
A.色泽与众不同 B.意思模糊不清
C.神情非常傲慢 D.责怪他迟迟到来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见一/布衣者/后至 B.见/一布衣者/后至
C.见/一布衣者后/至 D.见一布衣/者/后至
(4)选段通过 写出了吴生的“趋势”。(1分)
(5)我们能从这则文言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1分)
桥(节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冲”“揪”是对老汉的 描写,“凶得像只豹子”是 描写,从中我能体会到
。(3分)
(2)选文中老汉的两次“吼”分别站在什么角度 表达情感的对象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试着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2分)
(3)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 (2分)
(4)选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联系上下文,揣摩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想想他可能会喊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2分)
(5)结合全文,作者在最后才点明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3、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买米
①那天上午11点多,要来电话:“快没来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②哪儿能再忘掉呢 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要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
③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④我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⑤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
⑥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我说:“给我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斤整,九毛四一斤,收您二十八块!”末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秤,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大钞:“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⑦吃完午饭后,整理物品时,竟发现米店老板多找给我十块钱。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块钱,他上午的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要说:“急啥 现在雨火,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块钱的事,辗转反倒,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要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⑧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 ”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多了十块,还给你。”我将十块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两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 ”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⑨原来如此。
⑩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脱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1)根据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3分)
(2)第⑧段中老板的心理变化是:惊讶, → → 。(3分)
(3)小说第⑤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2分)
A.写出天气不好,为“我”冒雨去退钱作铺垫,衬托人物形象
B.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老天对“我”撒谎的惩罚
C.用天气的不好衬托出作者当时愉快的心情
D.通过对雨景的描写,为“我”被米店老板缺斤短两作铺垫
(4)店主将米舀进舀出这一简单动作,文中强调“反复三四次”,目的是说明( )。(2分)
A.店主称东西没准儿 B.店主故意装腔作势,掩饰缺斤短两
C.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D.体现出店主卖米的动作娴熟
(5)读短文画“ ”的句子,说说“我”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写下来。(2分)
四、习作天地。(25分)
那天,下着毛毛雨,在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台上,一个戴着老花镜、身体佝偻、颤颤巍屁地拉着拐杖的老奶奶,正拿着手机焦急地找着什么……
要求:1. 根据以上情境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2.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3. 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咆哮 汹涌澎湃 风暴 沙哑 唉 熄灭
2、荒 慌 桑 嗓
账 帐 乎 呼
必 毕 竞 竟
窜 蹿 添 舔
3、B B A B B D ABCD
4、(1)桑娜一定要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
(2)渔夫对桑娜说,他我不在,桑娜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3)暴雨怒吼着,像无数锋利的箭,从云端破空而下,来势汹汹。
5、(1)俄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复活》《战争与和平》
(2)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一 外祖父
二、1、抗日战争 生活的考验
2、机智调皮 天真活泼 自尊自爱 勇敢坚强
三、1、(1)A (2)C (3)B
(4)吴生对张伯起的态度变化
(5)我们不要看到有权有势的人便奉承,而看到无权无势的人就嗤之以鼻。
2、(1)动作 神态 老汉的不徇私情
(2)第一次:党员 人民群众第二次:父亲 儿子
(3)环境 突出洪水的来势凶猛,营造出危急的形势,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4)儿子,希望你不要怪我,我们都是党员,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人民群众。对不起,儿子!
(5)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塑造了老汉的伟大形象,又体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1)妻子让“我”买米,“我”冒雨前往米店老板多找了钱,“我”无法入睡
(2)紧张 复杂 羞愧
(3)A (4)B
(5)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做了诚信的事,并且影响了米店老板,让他也变得诚信了,这真是一件快乐而又有意义的事啊!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