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5: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观察实践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复习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读音。
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A: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师:很好,学生A同学概括得很准确。那么,我们今天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请大家看黑板,我这里有一些生字词卡片,我们来指名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
教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词,每个同学轮流读一个字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读音。
(学生依次读生字词,教师指导纠正发音)
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学习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
颜色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排列美: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叶子的美,感受作者对爬山虎叶子的喜爱之情。
(4)欣赏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叶子的特点。
学生A:老师,我读完了第二自然段,我觉得爬山虎的叶子很特别。
老师:很好,那你能具体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A:嗯,首先,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很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等它们长大了,就变成了嫩绿的。
老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其他特点吗?
学生A:还有,爬山虎的叶子排列也很美。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非常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了。那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感受一下作者对爬山虎叶子的喜爱之情吧。
学生A:好的,老师。
(学生A和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老师: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一些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点。
学生A:哇,图片上的叶子真的好美,我更能感受到它们的排列美了。
老师:是的,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欣赏到爬山虎叶子的美。很好,你今天的表现很棒。
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
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读一读,说说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形状: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颜色:嫩红。
怎么爬: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理解“巴”“拉”“贴”等动词的准确运用,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生动。 观看爬山虎爬墙的视频,直观感受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
学生A:老师,我找到了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那么,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A:它的形状是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颜色是嫩红的。
老师:对,你提到了它的颜色和形状。那么,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呢?
学生A: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老师:非常好,你理解得很到位。那么,你对“巴”“拉”“贴”这些动词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觉得这些动词用得很生动,让我能想象到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作者观察得很细致,表达也很生动。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用心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观看爬山虎爬墙的视频,直观感受一下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吧。
学生B:老师,我也有发现!爬山虎的脚不仅能够帮助它爬墙,还能帮助它在墙上固定。当细丝的头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后,它们就像小小的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面,这样即使遇到大风,爬山虎也不会轻易被吹落。
老师:非常棒的发现!你注意到了爬山虎脚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那么,这些小圆片是如何帮助爬山虎固定在墙上的呢?
学生B:我觉得小圆片可能有吸附作用,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它们能够产生一定的粘性,让爬山虎牢牢地贴在墙上。而且,这些小圆片还能防止水分流失,保护爬山虎的嫩茎。
老师:你的观察和推理都很有道理。实际上,爬山虎的脚确实具有一定的粘附能力,这使得它能够在垂直的墙面上生长。现在,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进一步观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和生长的。
学生C:老师,我注意到视频中爬山虎的叶子在阳光下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转动,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这是爬山虎的一个有趣特性。它的叶子具有向光性,会随着太阳的位置转动,以获得最佳的光照条件。这种特性不仅有助于爬山虎的光合作用,还能使它的外观更加美观。通过观察爬山虎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植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体会方法,拓展延伸
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
学生讨论交流:
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长时间地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变化
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爬墙的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把爬山虎的特点描写得非常生动具体。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观察方法,做到连续观察、细致观察。
学生A:老师,我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爬山虎的方法。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还注意到了它的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爬墙的。
学生B:对,我也发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非常细致,他甚至注意到了叶子的细微变化和脚的位置。
学生C:我觉得作者的观察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能够长时间地观察同一种植物,这样就能看到它的生长变化。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通过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把爬山虎的特点描写得非常生动具体。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观察方法,做到连续观察、细致观察。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事物,写出更有生命力的文章。
拓展延伸。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计划和想法。
学生A:老师,我打算观察我家后院的那棵樱花树。我特别喜欢它春天时满树的花朵,非常美丽。
老师:很好,樱花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你打算怎么记录你的观察呢?
学生A:我想每天放学后花半小时观察它,记录下它的变化,比如花蕾的生长、花朵的开放情况,还有叶子的颜色变化。我还会拍一些照片来记录这些变化。
老师:这是个很好的计划。你打算如何记录这些观察呢?
学生A:我打算用一个笔记本,每天写下我的观察日记,包括日期、天气、树的状况,还有我的感受。我还会画一些简单的图画来帮助记录。
老师:听起来你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记得观察时要仔细,注意细节,这样你的日记会更加生动有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观察计划?
学生A:我打算从明天开始,因为我知道樱花树很快就会开花,我想抓住这个时机。
老师:很好,期待看到你的观察日记。记得,观察不仅仅是记录,还要思考植物生长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樱花会在春天开花,这和季节变化有什么关系等等。
学生A:谢谢老师,我会试着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我真的很期待这个观察项目,希望我能学到很多东西。
老师:我相信你可以的。记得,观察日记不仅是记录,也是你与自然对话的方式。祝你观察愉快!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作者通过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把爬山虎的特点描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表达了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完成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观察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爬墙的过程。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仿写和写观察日记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