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7 09: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对西汉初年社会背景的学习,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通过研读史料,认识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成功之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壹·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汉王·刘邦
(前256~前195年)
西楚霸王·项羽
(前232~前202年)
楚汉之争形势图
(公元前206~前202年)
汉军
楚军
鸿沟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四年的“楚汉之争”。
壹·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时间:
2.交战双方:
3.目的:
4.决战:
5.结果:
BC206-BC202年
项羽VS刘邦
地主阶级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垓下之战
刘邦胜利
垓下之战
项庄舞剑
霸王别姬
垓下之战
垓下
鸿门
乌江
乌江自刎
1.楚汉之争:
壹·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失民心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1.楚汉之争:阅读以下信息,概括楚汉相争中刘邦能够获胜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壹·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西汉建立: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② 时间:
④ 开国皇帝:
③ 定都: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 西汉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每行瓦的最末端,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贰·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社会境况: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西汉初年社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和什么有关?
此时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物价飞涨
秦的残暴统治和秦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贰·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经济十分萧条。汉高祖及其继任的统治者吸收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即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之后,统治者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他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贰·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教材P55,完成以下表格内容及其措施有何作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内容: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史记·平淮书》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减轻田租,十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兵役。
增加劳动力
提高农民积极性
影响: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贰·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和亲政策:
背景:
概况:
北方的匈奴却在秦末的纷争期间不断发展壮大,时不时的南下侵扰汉境边民,给边境地区的百姓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对刚刚建立的汉帝国构成威胁。
公元前200年,刘邦带领着33万汉军,亲征匈奴。最开始,刘邦带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军队围困在白登山,长达7天7夜,最终通过贿赂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脱困。白登之围让刘邦彻底放弃了北击匈奴的想法,决定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刘邦立宗室中的女子为公主,将其远嫁漠北,以缓和双方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文景之治”
叁·“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叁·“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的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文帝)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
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叁·“文景之治”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文帝二年
1/30
秦朝
2/3
高祖
1/15
文帝十二年
1/30
文帝十三年
免除
景帝元年
1/30




轻徭
秦朝
17岁起,每年数次
文帝景帝
20岁起,3年一次
薄赋
2.文景之治的措施:
叁·“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的措施:
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材料一: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景帝:景帝:针对笞[chī]刑(竹、木板责打),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叁·“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的措施: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汉文帝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中国历代帝王中,汉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叁·“文景之治”
3.经济发展的表现:
这一时期,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
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汉景帝时陶仓
文景时期,为了存储粮食,各地纷纷修建粮仓。这件陶仓为陪葬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的写照。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汉书·景帝纪》
·依据材料,说一说: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产生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研读
叁·“文景之治”
3.经济发展的表现: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西汉之初人口1300多万,文帝时期全国人口已达2500万;景帝时期已达3000万。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荆燕吴传》
课堂小结
楚汉之争
休养生息政策
刘邦VS项羽——刘邦胜
措施:
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
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
背景:
目的:
兵罢归家、鼓励关东士兵定居关中、恢复秦末战乱前百姓的故爵田宅、释奴为民、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
政策延续:
表现: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西汉建立
刘邦、公元前202年、长安
随堂练习
1.秦末汉初的8年动乱,使人口由近3000万锐减到1300万左右。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代的努力,到汉武帝初期,70年间人口增长了3.84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厉行节约的传统
C.盐铁专营的措施 D.平抑物价的施行
2.《汉书 景帝纪》记载:“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景帝的这一政策最有利于(  )
A.减轻人民负担 B.促进经济发展
C.扭转社会风气 D.削弱地方豪强
A
B
随堂练习
3.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 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据考古研究,西汉初年的王侯墓坟丘高大,多以铜、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开始出现府邸建筑,还有丝织品、金银玉器、车、马、炊具等。上述变化体现了西汉(  )
A.封建礼教严密 B.地方势力发展
C.社会生产恢复 D.奢靡之风盛行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