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7 09: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3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秦二世而亡,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秦残暴统治,失去民心。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不久迎来了“文景之治”的盛象。后来,汉武帝登基又使得西汉王朝迎来了强盛的局面。因此,本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下启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结合教材分析将授课内容也分为三部分: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已经得出顺民者昌,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启示,也知道秦暴虐统治及秦末农民大起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统治者的统治手段,培养唯物史观。通过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材料分析等能力都在逐步提升,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历史基础知识,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依旧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培养历史素养。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謇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西汉初年社会背景的学习,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通过研读史料,认识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成功之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形成原因。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思维导图法。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在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然而受多年战乱的影响,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为此,汉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走入本课学习。 设疑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讲授】出示图片和地图。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四年的“楚汉之争”。 出示地图,请学生观察地图,自主学习课本并回答楚汉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目的、决战和结果。 出示课件,请学生阅读以下信息,概括楚汉相争中刘邦能够获胜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出示历史地图和“汉并天下”瓦当图片,讲述其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回答】BC206-BC202年,项羽和刘邦双方交战,其目的是地主阶级争夺帝位,决战是垓下之战,最终刘邦胜利。 【回答】项羽刚愎自用,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了民心。由此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观看历史地图,认识瓦当。 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讲述楚汉之争的史实,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楚汉之争的具体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观看历史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认识瓦当,培养史学素养。
西汉建立 【讲授】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请同学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回答西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定都和开国皇帝。 【回答】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公元前202年 ,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开国皇帝是刘邦(汉高祖)。 归纳西汉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的能力。
贰·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社会境况 出示史料,请学生史料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2)西汉初年社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和什么有关(3)此时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史料研读 【回答】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物价飞涨。 【回答】秦的残暴统治和秦的战乱。 【回答】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史料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休养生息政策 出示文字材料,提问学生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讲授】西汉初年,经济十分萧条。汉高祖及其继任的统治者吸收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即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之后,统治者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出示表格和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教材P55,完成以下表格内容及其措施有何作用? 【提问】思考:休养生息政策中的内容有什么具体作用? 【回答】举措太众、刑罚太极。他提出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建议。 明确何为“无为而治”。 【回答】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减轻田租,十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兵役。 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回答】增加劳动力,提高农民积极性。 通过陆贾之言自然而然过渡到西汉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讲授富有条理性。 填写表格,阅读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和亲政策 【引导】出示图片。西汉初年实行和亲政策,该政策实行的背景是什么? 出示文字材料,简要介绍和亲的概况。 【回答】北方的匈奴却在秦末的纷争期间不断发展壮大,时不时的南下侵扰汉境边民,给边境地区的百姓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对刚刚建立的汉帝国构成威胁。 了解西汉和亲概况。 结合西汉初年背景学习和亲政策,培养唯物史观。
叁·“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 出示汉文帝、汉景帝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汉文帝、汉景帝其人。 阅读材料,知道汉文帝、汉景帝其人。 初步认识汉文帝、汉景帝,为接下来学习文景之治作铺垫。
2.文景之治的措施 依次出示课件,请同学分析材料,概括文景之治的措施。 材料1:史料。 引导学生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材料2:图片和徭役、赋役的数据。 材料3:材料和图片。 材料4:文字材料、史料和图片。 【回答】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回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回答】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回答】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回答】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和材料分析能力。
3.经济发展的表现 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简要
拓展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讲授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了解西汉初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知道“文景之治”的局面。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景之治”。
(三) 课堂小结 楚汉相争,刘邦获胜,建立西汉。面对西汉初年动乱凋敝的情况,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经济一度发展,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认真听讲,完成思维导图笔记。 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
九、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