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7 09: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3.1985年,日本修改了《国民年金法》,将养老金的支付年龄由60岁推迟到65岁。这一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缓解社会保障资金缺口 B.缩小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
C.保障民众退休后的生活 D.推动社会保障市场化改革
4.维系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和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契约 B.土地 C.血缘 D.基督教
5.1945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1951年10月,保守党政府执政后几乎完全继承和保留了工党政策;1974年,再次上台的工党政府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在这一过程中,英国( )
A.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升 B.凯恩斯主义逐渐衰退
C.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新自由主义理念盛行
6.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其中包括( )
A.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 B.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C.在城市的郊区建造购物中心 D.社区功能发生转变
7.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问世,随后的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补充与修正,英国逐渐形成了建立济贫院等一整套济贫制度。这一制度( )
A.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B.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C.暴露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弊端
D.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结果
8.恩格斯说:“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反叛这个最高首脑。”恩格斯评论的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于( )
A.古代的南亚 B.中古时期的西欧 C.古代的美洲 D.中古时期的西非
9.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 )
A.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C.加强基层治理减轻财政负担 D.改变政府的工作思路
10.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混合经济的发展
③福利制度的完善
④计划经济的推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1.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维系这一双重性最关键的因素是( )
A.权力 B.人口 C.土地 D.宗教
12.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法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陆续颁布了《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障法》等法案。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有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 B.使英国摆脱了“滞胀”局面
C.缩减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D.体现资本主义制度前途光明
13.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济贫法(修正案)》的出台说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已基本实现 B.工业革命造成贫富悬殊
C.社会教育亟待发展 D.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
14.从1951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C.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 D.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15.1918年2月至1920年4月,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疫情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这表明当时( )
起源 原因
西班牙流感说 最先关注且忠实报道流感,成为当时大流感最“通用”的名称
“俄国流感”说 认为流感的发源地是俄国,特别是俄国和土耳其斯坦之间的边境地区。许多记录在案的流感病例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该地
“德国流感”说 这场大流感不仅源出德国,甚至很可能是德国人为制造并由德军特工传播的
“中国流感”说 大流感以及所有其他存在于宇宙中的大瘟疫都是在亚洲产生的,它们如同插翅一般,随着20万中国劳工扩散向西方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医学正确认知 B.美国媒体掩盖疫情真相
C.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D.意识形态左右舆论报道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社区承担了更多政府功能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二、材料题
17.治安官是美国各个县(county)的执法者,负责维持县域内的治安,常被译为“警长”。治安官由民选产生,可连任。据不完全统计,自1924年威斯康星州产生该州第一位女性治安官以来,州内已有超过1/3的县出现女性候选人,有的人被提名不止一次。这反映出,美国基层治理( )
A.凸显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B.以维护地方的治安为核心
C.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的交织 D.注重激发女性的参政意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方式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并规定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所以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导致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国家对城镇职工收取少量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这样的政策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屋近似于无偿使用。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承担购房费用。……政府随即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提高住房租金。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解题思路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几乎“把资本主义带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社会崩溃却并未发生。有学者认为“主因在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激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障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材料二:二战之后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此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重大积极作用,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据英国的有关方面统计,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20世纪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到1980年上升为221.5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年均增长5.2%,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3%。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力,在西方国家一些失业者不在积极寻求就业岗位,而是等待着国家的救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的经济萧条过程中,这些因素很快变为导致高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可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日益完善,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的侧重点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是法治建设,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排除C项;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并非仅仅针对弱势群体,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后期城市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以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自治城市,基督教教会势力、国王和庄园主都不再履行城市治理的主要职责,排除AC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日本)。据本题材料可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将养老金支付年龄由 60 岁推迟到 65 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因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推迟了,而缴费时间相对延长,从而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A项正确;推迟养老金支付年龄并不能直接缩小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排除B项;保障民众退休后的生活不是这一改革的直接目的推迟支付年龄可能会在短期内给部分即将退休的人带来一定压力,排除C项;题干中仅提到推迟支付年龄,没有涉及推动社会保障市场化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封君封臣制度下,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土地,封君将土地封赐给封臣,封臣效忠于封君,B项正确;契约、血缘、基督教不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纽带,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至1974年(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45年到1974年,无论哪个党派执政,英国政府的政策,包括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的建设,在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社会福利水平,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盛行,不是衰退,排除B项;中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新自由主义理念盛行于经济滞胀之后,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对于城市的管理各国都寻求新的方法,为了应对城镇化,各国开始城市探索,其中社区组织治理的方式被纳入其中,对于当时的城市治理产生积极作用,B项正确;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不属于这一时期城市的治理方法,排除A项;在城市的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属于当代城市治理的方式,排除C项;材料只是对于社区组织的探索,没有提及社区功能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材料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阶段,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恩格斯评论的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于中古时期的西欧,B项正确;古代南亚、古代美洲、中古的西非,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之后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滞胀”局面,各国逐渐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采取了发展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政策;同时为减少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引起的社会动荡,战后各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福利国家制度,故①②③正确;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政策,不同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故排除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到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C项正确;权力、人口和宗教均是维系这一双重性的因素,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排除ABD项。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4年(英国)。根据材料中“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中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英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而新法令的出台使得原来一些可以接受救济的人去寻找工作,说明政府在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D项正确;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收入情况,无法得知贫富差距是否悬殊,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救济,与教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ABC说法均错误,排除。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国家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社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说明基层社区承担了很多政府功能,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可以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鼓励社区自我管理,未体现加强经济干预,排除C项;根据材料“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可知,政府公共开支减少,而非增加,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美国在独立之前已存在基层自治的传统,材料显示出一战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基层自治活动当中,这反映出当时美国的基层治理既传承了自治传统,又体现出男女平等的现代化趋向,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男女平等化趋向,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美国基层自治的核心无关,故排除B项;D项因果颠倒,基层治理并不是女性参政意识被激发的原因,故排除D项。
18.答案: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19.答案:(1)特点:房屋不进入市场;房屋具有公有性;城镇住房实行福利性分配制度(或无偿使用)。(3点)
(2)新变化:允许房屋私有;允许公房出售或个人购房,住房商品化;个人出资比重增加。(3点)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解决人口增加的问题;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任意3点)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题思路题。特点:依据材料“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导致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可知,房屋不进入市场;依据材料呢“,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并规定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可知,房屋具有公有性;依据材料“国家对城镇职工收取少量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这样的政策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屋近似于无偿使用。”可知,城镇住房实行福利性分配制度(或无偿使用)。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变化:依据材料“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可知,允许房屋私有、允许公房出售或个人购房,住房商品化;依据材料“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承担购房费用。……政府随即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提高住房租金。”可知,个人出资比重增加。
原因:依据材料“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可知,个人购买房屋,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决定实施改革开放,随后着手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加快;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改革,解决人口增加的问题。
20.答案:(1)原因: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战争的推动;政府的努力;学者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答出四点即可)
(2)问题: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福利收益水平偏低;社会福利发挥作用有限(没有有效解决社会贫困问题);人们对福利制度依赖严重。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