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病毒》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单细胞生物等由细胞结构构成的生物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生殖”后代,病毒具有生命的特征,因而是生物。人类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才逐渐认识了病毒。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同时,还应注意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学生对病毒或多或少有些感性的认识。但由于病毒微小而且特殊,形态结构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系统了解相对薄弱,但学生对病毒与健康、病毒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病毒就代表疾病,很少有学生能客观而全面地认识病毒。这将导致他们面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时可能会恐惧、逃避。本节课要在学习病毒本质的同时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判断并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本章教学中,除知识目标达成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病毒,了解病毒形态特点,概述病毒的结构、繁殖等特征。
2.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感悟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态度。
3.通过对病毒的认识,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养成正确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分析学情,制作多媒体。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从利弊两方面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2.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3.质疑解惑,合作交流
4.总结反馈,达标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展示新冠肺炎图片。 聆听,观看图片,产生共鸣 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任务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讲授新课
探究(1)
病毒的发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病毒发现的实验过程及所受的启发。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问题。
多媒体课件 通过重温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思维态度。
探究(2)
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1.引导学生感受纳米的大小。
2.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图。
1.利用直尺将1毫米平均分成100 0000份,感受病毒及其微小。
2.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为后面了解病毒的生活做铺垫。
多媒体课件
增强学生对病毒形态结构的认识。
探究(3)
病毒的生活 1、设疑:结构这么简单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2、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生殖过程。 1.得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生活。根据寄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
2.思考分析病毒增殖过程所用的原料及整个过程是由谁控制的?
教材及
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理解病毒的增殖过程。
探究(4)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进化角度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自学教材和搜集的资料,学生展示:分利弊两方面阐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学生搜集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正确认识病毒,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以致用 展示问题 思考并分析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通过使用昆虫病毒防治虫害联想到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
(三)课堂
小结 教师点拨 学生总结 教材、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整体认识
(四)达标
检测 独立完成 希沃白板的课堂互动、学习任务单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大小 生活
形态 病毒 种类
结构 生殖
教学反思
本章教学中,除知识目标达成外,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视频引导学生从进化角度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客观辩证地了解病毒。课前学生积极收集材料,课上积极展示交流,课后练习反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