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7 11: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欢迎各位老师
莅临指导!
同学们:
安塞腰鼓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
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黄土高原
北:内蒙古高原
西:青藏高原
南:秦岭
东:华北平原
内陆地区
中纬度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海拔:1000--2000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课本回答: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黄土塬
黄土峁
塬:平坦的黄土高地
峁:孤立的黄土丘
黄土墚
墚: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二、
传统的生活方式:
<1>吃:
<2>住:
<3>行:
现在的生活方式:
<1>吃:
<2>住:
<3>行:
小麦,杂粮,咸菜,辣椒
传统窑洞
马车,驴车,联系不便
食物丰富,鱼肉四季不断
现代新窑居
铁路,公路,航空等,联系密切
辣椒
山西醋
窑洞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居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当地盛产造醋的原料——优质高粱;当地的气候也有利于酿造优质醋。
三、
阅读课文后回答:
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2、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淤地坝中,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生产力高。有坝拦蓄水源,抗旱能力强,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资源。
黄土高原治理前
黄土高原治理后
活动
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具体说来:
1、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条件改善;
2、粮食产量大增;
3、经济收入提高;
4、生活条件改善;
5、教育条件改善;
6、交通和信息条件改善
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的影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一些地方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
剪纸
腰鼓
秦腔
拓展延伸:
如何让家乡的传统文化走出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
二、
三、
当堂训练题:
1、黄土高原是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 ),南至( ),西抵( ),东到( ),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以( )月最为严重。
3、黄土高原地貌类型有( ),( ),( )等。
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不在黄土高原地区 的是( )
A西安 B 武汉
C兰州 D 太原
B
2、黄土高原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
A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B 黄土质地疏松
C 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地表失去 植被保护
D 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A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D
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功经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陡坡建梯田,缓坡种草
B增加口粮田,加大坡耕地开发
C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相结合的措施
D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牧养
C
谢谢观赏!
同学们:
掌声欢送各位老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