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流水地貌【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1.本节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学科素养要求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的开发利用方向。
区域认知:能根据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辨别营造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或外力,如辨析喀斯特地貌、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生区域。
综合思维:(1)能根据所呈现的河流地貌景观逆推地貌的时空演化过程。(2)能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区域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景观图、卫星图等,判读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能通过模拟实验,还原常见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流水地貌的发育
新高考 2024 全国甲卷9、37题、安徽卷19题、广东卷12题
2023 全国甲卷7题、山东卷16题、福建卷第6题
2022 全国乙卷第8题、广东卷第17题、重庆卷第9题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1.命题分析
①主要以区域河流分布图或者河流地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考查频度非常高。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直接考查河流地貌发育较高,更多考查河流冲淤理论和河道(河床)演变的关系,题型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
2.备考建议
注意根据图文材料,在综合判断如地貌成因(外力/内力作用)等问题;复习备考时,注重复习地表形态成因与形成过程等内容,加强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
知识点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流水侵蚀类型
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发生的河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发源地、上游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方向发展 中、下游
(二)河谷发育过程
河谷类型 河流作用 河谷形态
V形河谷 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加深延长 深、狭窄,谷壁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
槽形河谷 以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展宽 弯、宽、浅,横断面呈槽形
(三)河谷剖面
1.河床: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露出、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①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便于耕作;
②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③距水源近,便于取水和排水;
④不易形成洪灾,便于居住。
(四)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1.自然裁弯取直:①河流侧向侵蚀,形成弯曲。②凹岸不断的遭受侵蚀,河曲随之不断发展。③洪水冲开曲流颈,河流裁弯取直,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④旧河道成为牛轭湖。
2.人工裁弯取直
①原因:河曲泥沙堆积,不利于航运和泄洪。
②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河道长度变短,水流加快,减少泥沙沉积);改善防洪条件;加快污水自净。
③不利影响: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流速快,沉积少,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侵蚀强,河滩地土壤肥力下降;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下游洪峰提前到达,防洪压力大。
例题: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央,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读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2.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
A.位于河流的上游,常见U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合发展聚落
C.位于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甲处堤坝易溃堤
3. 该模型模拟的自然河道中,沿丙、丁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下列剖面图相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1.D 2.C 3.B
【解析】1.甲位于河流凸岸,流速较慢,冲走的沙子较少,A错误;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的较少,B错误;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侵蚀较强,留下的沙子较少,C错误;与丙相比,丁位于河流凸岸,流速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D正确。故选D。
2.该河段地势平坦,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C正确;乙处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乙侵蚀为主,不适合发展聚落,B错误;甲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流速慢,堤坝不易溃堤,D错误。故选C。
3.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道较深,剖面较陡;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剖面较缓。图中丁为凸岸,河道较浅;丙岸为凹岸,河道较深,剖面较陡,和B剖面图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洪)积扇
①分布:山前(山麓)河流出山口处
②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③暂时性河流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的砾石泥沙等物质在沟谷出口处堆积而成。多个冲(洪)积扇连成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扇多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④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流水沉积的沉积顺序:(分选性):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河流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游、中游因比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比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河流流速大,沉积物颗粒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物颗粒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图中,颗粒大小不一的沉积物成层分布。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汛期被洪水淹没,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 分布:河流入海口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拓展
海水顶托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1)在海水顶托作用下,陆地河流排水受阻,河口处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2)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坡度变缓,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泥沙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
2.海水倒灌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海水倒灌,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侵蚀三角洲与海岸线,致使三角洲面积缩小、海岸线后退。
①对比冲积扇的特点,描述河口三角洲的特点。
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者三角形,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流稠密,多沙洲,沙岛。
例题:
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图示意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粉砂——砾石 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 D.粉砂——砾石——黏土
5.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面积扩大 B.地势落差变小
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壤颗粒变小
【答案】4.B 5.C
【解析】4.由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读图,A位于扇柄、B位于扇缘,由A到B,冲积扇流速逐渐减缓、堆积物的颗粒也逐渐减小的,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其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C正确;上游农业的发展,不会导致流域面积扩大 、地势落差就小及土壤颗粒变小,ABC错误。故选C。
河流阶地
成因: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形成。
特点:A.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交替进行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C.有几级阶地,就经历过几次地壳抬升期。
D.河流阶地是曾经的河漫滩。阶地上沉积物颗粒大反应:河流径流量大,流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
流水堆积地貌 分布位置 形成原因 特点
冲积扇 河流出山口 地形急剧变缓,携带物质堆积 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前。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河道两侧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主要分布于河道两侧,侵蚀和堆积双重作用。
冲积平原 中下游或盆地 河流改道,冲积扇和河漫滩组成。 地势平坦
江心洲 河流中下游 流速缓慢的宽谷,泥沙沉积 利用价值独特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流速减缓,海水顶托,泥沙沉积 沙粒较细。
【基础】
(23-24高一下·河北保定·阶段练习)某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M地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岩浆堆积作用
2. M地最可能出现过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面沉降 B.崩塌 C.滑坡 D.泥石流
【答案】1.C 2.D
【解析】1.图中显示,M地地貌是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的冲积扇地貌,应该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A错误;搬运作用一般不形成明显的地貌,B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有岩浆,D错误。故选C。
2.该地上游山区地势陡峻,松散物质丰富,且能够短时间内形成大量水流,同时,图中M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故M地最可能出现过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D正确;地面沉降是地面下沉,地面应该形成洼地,图中M地高出两侧地面,故不可能是地面沉降,A错误;滑坡和崩塌一般出现在山坡上,其土体或岩体堆积在山麓地带,BC错误。故选D。
(23-24高一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的地貌类型是( )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
4.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答案】3.B 4.A
【解析】3.据图中甲地位置分析,甲地位于山前的出山口处,是河流在出山口处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故B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A错误;据地貌形态判断,该地不是沙丘,也不是火山口处,故CD错误。故选B。
4.甲地为冲积扇地貌,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出山口处沉积而成,A正确;风力堆积形成的是沙丘地貌,B错误;该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但是不是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C错误;冰川堆积形成的是冰碛地貌,D错误。故选A。
(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生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发生“裁弯取直”后的河流( )
A.泥沙淤积增多 B.通航能力减弱 C.流速减慢 D.洪涝灾害减轻
【答案】5.B 6.D
【解析】5.该河流位于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对河流补给量较大,当河流水量增大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B正确;而春季、秋季和冬季河流水量较少,不易形成“裁弯取直”现象,ACD错误。故选B。
6.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河弯变少,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泥沙淤积减少,洪涝灾害减少,通航能力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23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两种典型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甲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堆积
8.乙图所示河口处地貌是( )
A.冲积扇 B.雅丹地貌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答案】7.B 8.C
【解析】7.读图可知,图示甲为峡谷,是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口地处,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C正确;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出山口处,A错误;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乙图所示河口处地势平坦,是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不在河口处,D错误。故选C。
(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图示意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0.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图中阴影区表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9.C 10.B
【解析】9.河流的河曲形态主要是是由流水侵蚀(侧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地质构造并非褶皱和断层,且向斜谷和断裂下陷也并非形成河曲的必要条件,A、B错误;河曲为流水地貌,D错。故选C。
10.图中①处是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岸较陡;②处是凸岸,流水沉积作用强,泥沙沉积较多,河岸较缓,B正确,CD错误;当地河曲发育,且位于内蒙古高原,应该地形平坦,河流下蚀较弱,不会形成深谷,而A图中的谷地与两侧的相对高差达1000多米,A错误。故选B。
【提升】
(24-25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 )
A.逐渐变冷 B.逐渐变暖 C.反复升降 D.相对稳定
12.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D 12.C
【解析】11.一条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相对稳定,D正确;而气候变化则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变得不稳定,造成堆积物位置不稳定,不利于形成冰碛垄,ABC错误。故选D。
12.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因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而使得流量不定,冰川消融区释放出大量粒度粗而不均一的砂砾,再加上冰川谷比较平坦宽阔,对汛期水流的约束小,因此很容易形成辫状水系,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量较小不利于辫状水系的发育,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24高二上·湖南邵阳·期中)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的河流阶地剖面,洪水期间河水能淹没T1而不能到达T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粉砂层相比,砂砾层形成期间( )
A.流域内气候干燥 B.地壳迅速抬升 C.风力沉积显著 D.河水流速较快
14.与T3相比,阶地T2( )
A.流水侵蚀形成 B.地壳迅速抬升 C.形成时间较晚 D.面积继续扩大
【答案】13.D 14.C
【解析】13.与粉砂层相比,砂砾层颗粒更粗,说明河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流域内气候湿润,A错误,D正确;砂砾层为流水堆积物,地壳迅速抬升不利于堆积,B错误;砂砾层为流水堆积物,与风力沉积无关,C错误。故选D。
14.与T3相比,阶地T2距河道较近,海拔较低,形成时间较晚,C正确;面积与该时期河流水量变化有关,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D错误;阶地T2有大量砂砾和粉砂沉积物,是流水堆积形成,地壳迅速抬升不利于堆积,AB错误。故选C。
(24-25高一上·浙江丽水·阶段练习)如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 地常见当地人淘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据图推断最后形成的河道是( )
A.T3 B.T2 C.T1 D.无法确定
16.M 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 )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 D.砂金在 T1 时期大量堆积后被侵蚀出露
【答案】15.C 16.A
【解析】15.根据凹凸岸的理论可知,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河流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河道不断发生位移变化,图中可以看到T3 时期,其河道凹凸形态相对较小,T2 时期凹凸形态开始加大,到 T1 时期河道的凹凸形态最为明显,故最后形成的河道是T1,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M 地位于河流的凸岸,以泥沙堆积为主,河流将从上游侵蚀的金矿沙搬运在此处河床堆积,形成丰富的砂金矿,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形成露天砂金矿,A 正确;露天砂金矿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B 错误;河流弯曲,凸岸堆积砂金,C 错误;此处为凹凸岸地貌,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在T1 时期位于凹岸,以侵蚀为主,发生堆积较少,D错误。故选A。
(24-25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示意图,该河段因河流下切从而在河流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
A.断层下陷 B.向斜凹陷 C.冰川侵蚀 D.背斜张裂侵蚀
18.与阶地T1相比,阶地T3( )
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7.D 18.C
【解析】17.读图可知,河谷所在地岩层向上凸,由此可判断为背斜,背斜顶部张裂,流水侵蚀形成河谷,D正确,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A错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为河谷,该地海拔1550-1700左右,与冰川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8.结合所学知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读图可知,与阶地T1相比T3位置高,形成时间较早,①错误;T3比T1更宽阔,说明T3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1窄说明形成后不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②正确;T3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1相比,地表沟壑更多,③正确;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示中T3比T1阶地抬升低一些,说明抬升时间短,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25高二上·浙江金华·阶段练习)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完成下面小题。
19.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C.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
20.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
A.主要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主要为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答案】19.D 20.C
【解析】19.从由图可知,甲乙相比,乙位于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故乙处冲走的沙子较多;甲位于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甲处留下的沙子较多,AB错误。丙丁位于甲乙的下游,丁位于凸岸,堆积作用为主;丙位于凹岸,侵蚀作用为主,所以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C错误,D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20.该模型模拟的河道比较弯曲,表明模拟的河段主要为河流中下游,以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C正确。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乙处在侵蚀作用下坡度较大,土层较薄,不适宜发展聚落;丁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且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土壤深厚肥沃,更适宜发展聚落,B错误。丁处位于凸岸,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容易淤积航道,所以不适合修建河港,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真题】
(2024·江苏·高考真题)“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下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 )
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
22.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 )
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
【答案】21.C 22.B
【解析】2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条田”主要考虑的是均分质量相当土地,且可以均衡使用公共资源,因此图示区域布局垂直于河道,主要是将水源合理用到所有的田里,因此主要是共享河道,故C正确;图示垂直于河道的方式耕作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便利,故A错误;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丰富水源区,主要考虑不是节水灌溉,故B错误;“条田”的方式目的不是为了农田管理,故D错误。答案选择C。
22.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出现牛轭湖,说明区域内河流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变迁,形成牛轭湖,进而促使甲处区域地块平行于河道,故B正确;河岸侵蚀会导致河道逐渐变宽,而不是导致条田与之平行,故A错误;河床抬升将导致河流淹没土地,或提高堤坝,但不会平行,故C错误;河谷加深也不会导致条田与河道平行,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024·吉林·高考真题)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23.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 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
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24.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
A.河和田 B.河和路 C.路和居 D.路和田
25.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 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
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 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答案】23.D 24.B 25.A
【解析】23.由图2第一幅图所示,团状村落集中分布于中心,外部被塘田包围,且道路纵横交错,民居和道路分布规整有序,D正确;前邻农田,后依河堤,描述的是图2第二幅图带状村落的主要特征,A错误;塘路环绕,结构分散不符合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B错误;塘田较多,零散分布,不符合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C错误。故选D。
24.由图2第二幅图可知,沿黄河河岸分布的村落,主要街道与黄河河道平行,线性轴线顺沿河道,且民居多沿河分布,因此,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河和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由图2第三幅图可知,图中农田的面积分布较广,可推断为耕种区,CD错误;根据村落的分布形态可知,村落沿道路分布,受黄河河道的影响较小,因此推断,该地位于远离黄河的耕种区,A正确,B错误。故选A。
(2024·广东·高考真题)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27.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答案】26.B 27.D
【解析】26.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故选D。
(2023·辽宁·高考真题)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A.不断加快 B.不断减慢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29.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陡缓 B.海拔高低 C.流量大小 D.基岩软硬
30.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 )
A.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
B.往青藏高原方向变化
C.由东西往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变化
D.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往东西变化
【答案】28.D 29.A 30.A
【解析】2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T6—T5时期为T5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T5—T4时期为T4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快;T4—T3时期为T3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所以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9.栗子坪阶地数量较少,阳坪阶地数量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栗子坪位于青衣江上游,河道比降较大,河谷多呈V形,以下蚀作用为主,不利于侧蚀拓宽河道而形成漫滩阶地,栗子坪河漫滩阶地数量较少;阳坪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缓,地壳间歇性抬升过程中,抬升的间歇期河流侧蚀明显,容易沉积形成较宽河漫滩,再次抬升河流下切容易形成阶地,阶地数量较多,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河谷陡缓,A正确。海拔高低、流量的大小都不是影响两地现有阶地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C错误。无法判断两地基岩软硬的差异,D错误。所以选A。
3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向下游方向推移,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所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流水地貌【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
1.本节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学科素养要求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的开发利用方向。
区域认知:能根据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辨别营造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或外力,如辨析喀斯特地貌、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生区域。
综合思维:(1)能根据所呈现的河流地貌景观逆推地貌的时空演化过程。(2)能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区域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景观图、卫星图等,判读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能通过模拟实验,还原常见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流水地貌的发育
新高考 2024 全国甲卷9、37题、安徽卷19题、广东卷12题
2023 全国甲卷7题、山东卷16题、福建卷第6题
2022 全国乙卷第8题、广东卷第17题、重庆卷第9题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1.命题分析
①主要以区域河流分布图或者河流地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考查频度非常高。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直接考查河流地貌发育较高,更多考查河流冲淤理论和河道(河床)演变的关系,题型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
2.备考建议
注意根据图文材料,在综合判断如地貌成因(外力/内力作用)等问题;复习备考时,注重复习地表形态成因与形成过程等内容,加强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
知识点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流水侵蚀类型
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发生的河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发源地、上游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方向发展 中、下游
(二)河谷发育过程
河谷类型 河流作用 河谷形态
V形河谷 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加深延长 深、狭窄,谷壁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
槽形河谷 以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展宽 弯、宽、浅,横断面呈槽形
(三)河谷剖面
1.河床: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露出、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①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便于耕作;
②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③距水源近,便于取水和排水;
④不易形成洪灾,便于居住。
(四)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1.自然裁弯取直:①河流侧向侵蚀,形成弯曲。②凹岸不断的遭受侵蚀,河曲随之不断发展。③洪水冲开曲流颈,河流裁弯取直,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④旧河道成为牛轭湖。
2.人工裁弯取直
①原因:河曲泥沙堆积,不利于航运和泄洪。
②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河道长度变短,水流加快,减少泥沙沉积);改善防洪条件;加快污水自净。
③不利影响: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流速快,沉积少,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侵蚀强,河滩地土壤肥力下降;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下游洪峰提前到达,防洪压力大。
例题: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央,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读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2.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
A.位于河流的上游,常见U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合发展聚落
C.位于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甲处堤坝易溃堤
3. 该模型模拟的自然河道中,沿丙、丁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下列剖面图相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1.D 2.C 3.B
【解析】1.甲位于河流凸岸,流速较慢,冲走的沙子较少,A错误;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的较少,B错误;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侵蚀较强,留下的沙子较少,C错误;与丙相比,丁位于河流凸岸,流速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D正确。故选D。
2.该河段地势平坦,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C正确;乙处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乙侵蚀为主,不适合发展聚落,B错误;甲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流速慢,堤坝不易溃堤,D错误。故选C。
3.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道较深,剖面较陡;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剖面较缓。图中丁为凸岸,河道较浅;丙岸为凹岸,河道较深,剖面较陡,和B剖面图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洪)积扇
①分布:山前(山麓)河流出山口处
②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③暂时性河流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的砾石泥沙等物质在沟谷出口处堆积而成。多个冲(洪)积扇连成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扇多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④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流水沉积的沉积顺序:(分选性):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河流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游、中游因比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比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河流流速大,沉积物颗粒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物颗粒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图中,颗粒大小不一的沉积物成层分布。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汛期被洪水淹没,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 分布:河流入海口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拓展
海水顶托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1)在海水顶托作用下,陆地河流排水受阻,河口处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2)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坡度变缓,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泥沙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
2.海水倒灌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海水倒灌,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侵蚀三角洲与海岸线,致使三角洲面积缩小、海岸线后退。
①对比冲积扇的特点,描述河口三角洲的特点。
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者三角形,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流稠密,多沙洲,沙岛。
例题:
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图示意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粉砂——砾石 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 D.粉砂——砾石——黏土
5.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面积扩大 B.地势落差变小
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壤颗粒变小
【答案】4.B 5.C
【解析】4.由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读图,A位于扇柄、B位于扇缘,由A到B,冲积扇流速逐渐减缓、堆积物的颗粒也逐渐减小的,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其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C正确;上游农业的发展,不会导致流域面积扩大 、地势落差就小及土壤颗粒变小,ABC错误。故选C。
河流阶地
成因: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形成。
特点:A.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交替进行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C.有几级阶地,就经历过几次地壳抬升期。
D.河流阶地是曾经的河漫滩。阶地上沉积物颗粒大反应:河流径流量大,流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
流水堆积地貌 分布位置 形成原因 特点
冲积扇 河流出山口 地形急剧变缓,携带物质堆积 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前。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河道两侧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主要分布于河道两侧,侵蚀和堆积双重作用。
冲积平原 中下游或盆地 河流改道,冲积扇和河漫滩组成。 地势平坦
江心洲 河流中下游 流速缓慢的宽谷,泥沙沉积 利用价值独特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流速减缓,海水顶托,泥沙沉积 沙粒较细。
【基础】
(23-24高一下·河北保定·阶段练习)某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M地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岩浆堆积作用
2. M地最可能出现过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面沉降 B.崩塌 C.滑坡 D.泥石流
(23-24高一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的地貌类型是( )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
4.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生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发生“裁弯取直”后的河流( )
A.泥沙淤积增多 B.通航能力减弱 C.流速减慢 D.洪涝灾害减轻
(22-23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两种典型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甲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堆积
8.乙图所示河口处地貌是( )
A.冲积扇 B.雅丹地貌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图示意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0.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图中阴影区表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A. B.
C. D.
【提升】
(24-25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 )
A.逐渐变冷 B.逐渐变暖 C.反复升降 D.相对稳定
12.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4高二上·湖南邵阳·期中)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的河流阶地剖面,洪水期间河水能淹没T1而不能到达T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粉砂层相比,砂砾层形成期间( )
A.流域内气候干燥 B.地壳迅速抬升 C.风力沉积显著 D.河水流速较快
14.与T3相比,阶地T2( )
A.流水侵蚀形成 B.地壳迅速抬升 C.形成时间较晚 D.面积继续扩大
(24-25高一上·浙江丽水·阶段练习)如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 地常见当地人淘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据图推断最后形成的河道是( )
A.T3 B.T2 C.T1 D.无法确定
16.M 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 )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 D.砂金在 T1 时期大量堆积后被侵蚀出露
(24-25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示意图,该河段因河流下切从而在河流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
A.断层下陷 B.向斜凹陷 C.冰川侵蚀 D.背斜张裂侵蚀
18.与阶地T1相比,阶地T3( )
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5高二上·浙江金华·阶段练习)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完成下面小题。
19.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C.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
20.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
A.主要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主要为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真题】
(2024·江苏·高考真题)“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下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 )
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
22.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 )
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
(2024·吉林·高考真题)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23.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 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
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24.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
A.河和田 B.河和路 C.路和居 D.路和田
25.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 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
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 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2024·广东·高考真题)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27.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2023·辽宁·高考真题)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A.不断加快 B.不断减慢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29.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陡缓 B.海拔高低 C.流量大小 D.基岩软硬
30.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 )
A.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
B.往青藏高原方向变化
C.由东西往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变化
D.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往东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