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请欣赏视频,说一下剧中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一起梦回大唐,感受大唐帝国遗留的诗篇。
第2课 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1、“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唐高祖—李渊一、唐朝的建立1、阅读第一目,找出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唐建立的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阅读第二目“贞观之治”,找出: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3.治世局面的形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唐太宗(李世民)
(一)、治国思想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房玄龄杜如晦房
谋
杜
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
征二、贞观之治(二)政策措施
1.经济上: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b.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
受欲望。
2.政治上:
a.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b.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1.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都提倡节俭。2.都为本朝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贞观之治”是“开元盛世”的基础,“文景之治”是汉武帝时盛世局面的基础 。 材料:陕西乾陵有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陵墓,陵前有一“无字碑”,高63米,重99吨。在巨大壮观的石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对面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 碑文设计
而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当皇帝的时间长短,作为丈夫的李治,都是无法同女皇相媲美的。为何古人在树碑立传时,厚此薄彼,对李治歌功颂德,而对女皇却只字未提呢?据传说,这里两点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阅读第三目“女皇武则天”,回答: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2.结合合作探究四所给材料,说一下她的政绩。三、女皇武则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对于隋朝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个反叛者,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为了夺取皇位,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女皇武则天则是废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夺取了政权。但我们说到这几位皇帝的时候,一般都持肯定的态度。影视作品中,这些人物也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
⑴肯定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原因是什么?
两位皇帝统治期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⑵这体现了评价历史人物的什么标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历史人物对统一中国的贡献,看他们的作为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⑶、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大节原则: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主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
2、一分为二原则: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方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方面。归纳为一句话:用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呢?(现代文即可)
拓展延伸: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徭役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
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
政和军事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
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
模,增加学员民族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
进唐蕃友好 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