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情景导入:你知道他是谁吗,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了解夏商周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字、青铜器、文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认识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知道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之间的渊源。知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杰出文学成就的代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对司母戊鼎、三星堆文明的解读,知道夏商周时期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史料实证)
3. 认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国情怀)
(扁鹊曰)天气出入于人者,日月星云躁静也。(来自天空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因素,就如同日月星云照映大地一般。)地气资生于人者,居处寒暑化物也。(来自大地滋养人体的因素,是寒暑变化造成的。)——《扁鹊镜经》
任务一:阅读扁鹊的日记,想一想,医学发展与哪些学科有关?
天文学
历法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任务二:自主学习课本“天文、历法和医学”一目,找出先秦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领域 成就 影响
天文 —
——
历法 ——
医学 ——
+
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指导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天文
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任务三:想一想这些史料佐证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春秋》记录了37次日食。经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这37次日食中实际发生的有33次。
历法
商朝
夏朝
战国
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夏本纪》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利用历法、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中华文明注重实践,注重实用性。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任务四:看图片,认一认中医治疗的手段和技术。你还了解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
中药材里面的“龙骨”实际上是什么?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东方领地是否会有好收成。
记载日食的情况。
今明两天是否会下雨。
商王将征伐盂国,祈求平安。
任务一:观察图片,说说为什么这种文字要叫甲骨文,它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农业
天文
天气
战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任务二:结合教材和材料,想一想甲骨文有怎样的历史学和文字学价值?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传说时代:口耳相传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文明时代:文字记录
材料一: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材料二:汉字的发展流程
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③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任务三:猜一猜,这些甲骨文是什么字,为什么你能够猜对?
水
火
上
下
明
休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
陶寺遗址
铜铃
二里头遗址
铜牌(夏)
司母戊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发展
商周时期:繁荣
利簋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任务一:猜一猜下面的青铜器的用途,它们反映了青铜制造业
怎样的特点?
jue 爵
gū觚
yí匜
壶
yuè 钺
戈
鼎
编钟
特点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礼器
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反映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的司母戊鼎,工艺精深 ,体积巨大, 重达833kg ,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堪称世界第一。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礼器,造型独特,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外伸,羊身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
特点二: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制作精美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任务二:认识三星堆文明,思考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
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三、《诗经》和“楚辞”
阅读教材,归纳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诗经》和“楚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时期
地位
内容
价值
西周和春秋时期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诗经》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
“楚辞”的成就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01
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
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02
《诗经》和“楚辞”的地位
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03
三、《诗经》和“楚辞”
楚辞
三、《诗经》和“楚辞”
屈原,楚国忠臣。他一心为国,力主改革图强,却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后,仍心系楚国命运。当听闻郢都被秦攻破,悲痛欲绝。他徘徊于汨罗江畔,形容枯槁。望着滚滚江水,忆起往昔楚国的辉煌与自己未竟的抱负,泪水潸然而下。他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最终,怀着对国家的挚爱和无奈,毅然投江。百姓闻之,纷纷划船寻找,投粽入江,期望鱼儿勿伤其体,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读故事,感受家国情怀,你知道哪一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吗?
课堂小结:
1.(2024·武汉模拟改编)“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些谚记映了节气 ( )
A.源于历朝历代的口耳相传 B.最早出现在夏朝
C.有利于提高天文观测水平 D.能指导农业生产
2.中国的医学历史悠久,在夏商周时期医学就非常兴旺。下列能为这一结论提供论据的是( )
A.传说中神农尝百草 B.黄帝著书《黄帝内经》
C.扁鹊总结出四诊法 D.屈原创作出《离骚》
3.【回归教材】1899年,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 )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
课堂反馈:
D
C
A
课堂反馈:
4.青铜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春秋公羊传注疏》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由此可知( )
A.青铜礼器兼具南北特色 B.青铜鼎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
C.青铜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D.青铜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5.“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 )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周时期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6.【家国情怀】相传端午节与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D.培养爱国爱家的精神
D
C
D
谢谢观看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一、单元解读及思维导图
【大单元概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维系国家的统治。进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王室衰微,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巨变之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春秋、战国时期,下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具有过渡作用。也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从科技文化两个领域对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进行总的概述。本课子目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分为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三个子目,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内容。和旧教材相比,本课属于新增的一课,在教材编排和内容设计上都有许多变化,教师备课中应该注意把握这种变化,紧扣文化自信这一核心,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文化自信。
三、课程标准
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知道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之间的渊源。知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杰出文学成就的代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对司母戊鼎、三星堆文明的解读,知道夏商周时期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史料实证)
3. 认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景演绎法、直观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AI技术制作的小视频,《扁鹊的自白》以扁鹊作为第一人称,介绍他的成就,激发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学习】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教师展示:任务一,阅读扁鹊的日记,想一想,医学发展与哪些学科有关?
(扁鹊曰)天气出入于人者,日月星云躁静也。(来自天空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因素,就如同日月星云照映大地一般。)地气资生于人者,居处寒暑化物也。(来自大地滋养人体的因素,是寒暑变化造成的。)——《扁鹊镜经》
学生回答:天文学和历法
教师展示:任务二,自主学习课本“天文、历法和医学”一目,找出先秦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影响
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
历法 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指导农业生产
医学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
学生接龙完成表格填空,教师提醒学生在书中对应位置做好标注。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利用历法、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教师结合图片和身边的例子,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知道和人们日产生活的影响。例如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此时,越冬作物开始复苏生长,农民们可以着手准备春耕事宜,如清理农田、检修农具等。
“立夏” 表示夏天到来,温度进一步升高,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像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迅速,农民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灌溉,确保作物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立秋” 后,气温逐渐转凉,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农民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一些晚熟作物进行最后的追肥,以提高产量。“立冬” 则意味着冬季来临,气温骤降。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农民要做好农作物的储存和防寒工作,保护农业设施免受严寒破坏。不仅农民需要根据节气安排农业生产,我们增减衣物,防寒保暖,饮食进补都要依据时令节气而行。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增强互动。
教师展示:任务三,看图片,认一认中医治疗的手段和技术。你还了解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播放视频,提问:中药材里面的“龙骨”实际上是什么?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
介绍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任务一:观察图片,说说为什么这种文字要叫甲骨文,它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展示一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让学生判断归纳。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任务二:结合教材和材料,想一想甲骨文有怎样的历史学和文字学价值?展
材料一: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材料二:汉字的发展流程
学生归纳: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③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任务三:猜一猜,这些甲骨文是什么字,为什么你能够猜对?
教师展示一些甲骨文,学生猜一猜。教师介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主要有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是用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如 “日”“月”。指事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表示抽象概念,如 “上”“下”。会意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新字表达新意义,像 “休” 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 “河”,“氵” 表示与水有关,“可” 表读音。这些造字法为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过渡:商周时期,最具代表的文明成就除了甲骨文还有什么?对,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器呢?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
结合文物和时间轴,简要梳理青铜器的发展脉络。
展示一组图片和任务一:猜一猜下面的青铜器的用途,它们反映了青铜制造业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图片,识别青铜酒器、水器、食器、兵器、乐器等。教师提醒,这里的青铜鼎和编钟,是谁都能使用吗?他们的数量和规格代表了贵族的身份和等级。这说明了青铜器由食器向礼器的发展。
展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图片,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多、规模大、制作精美、工艺高。
任务二:播放青铜黄金面具人的介绍视频,了解三星堆文明。认识中华文明的特点。
三、《诗经》与楚辞
教师提示: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提示,归纳《诗经》和楚辞的相关信息。
《诗经》记述了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
赏析代表作《关雎》感受诗歌的魅力以及先民们纯真美好的爱情。
任务二,了解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的《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的地位,体会屈原忠贞爱国,心怀百姓的思想。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比较新颖,任务驱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深入浅出。但是在课时容量上,授课会比较受限制,这一点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