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一、教学过程
二、板书设计
三、设计反思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梳理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达标 课前先组织学生预习,在较短的时间自学课文,通过简单的填空题让学生先对课文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唐朝建立后不久,李世民发动了 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任人唯贤,重视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 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勣、李靖等。
唐初沿用隋朝的 ,贞观年间,增加 人数,合并 ,大力精减机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自主学习预读课本P6—10,完成下列填空题 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是 和 。明经科主要是考试 ,进士科主要考试 ,难度很大,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渐强盛,史称 。
紧接着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
展示最近热播的隋唐时期历史剧剧照设计意图:利用电视剧剧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让学生回忆秦朝与隋朝的异同点,指出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统治,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然后导入唐朝的建立。设计意图:采用承前启后的导入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认识到:隋末的暴力统治,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爆发了农民起义,隋朝灭亡。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梳理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达标设计意图:以上三个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忠实于课本,既使学生掌握唐朝建立的经过及唐太宗继承王位的过程,又让学生思考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探 究 一①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唐朝是如何建立的?
②唐太宗是如何让当上皇帝的?
③“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探究二将本课的部分内容加以整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几个层面归纳、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政策探 究 二①唐太宗为什么要“轻徭薄赋”?主要措施有哪些?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唐太宗为什么能“知人善任,重视纳谏”?表现在哪些地方?
③唐太宗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作用?
④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唐朝科举制的常设课和考试内容各是什么?你能说出它有什么作用吗? 唐朝雨中耕作图杜
如
晦“房谋 杜断”魏征程
咬
金李
靖长
孙
无
忌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虚心纳谏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皇帝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吏部户部刑部礼部兵部工部三省六部示意图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探 究 三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历史人物放回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带有个人的感彩,要着重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①什么是“贞观之治”?这一盛事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②你怎样评价唐太宗?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梳理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达标 在学生通过自己学,师生探究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的框架,掌握知识。 小结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轻徭薄赋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梳理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达标 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后,进行当堂的达标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如有时间的话,教师作一下分析反馈更好。
课堂检测1、隋朝灭亡的原因(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凿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灾荒连年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的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参赛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6、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8、材料一(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教学过程
二、板书设计
三、设计反思一、玄武门之变2. 玄武门之变1. 唐朝的建立时 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1.原因:2.表现:①多次减免租税②保证农民 的土地和耕作时间③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二、轻徭薄赋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吸取隋亡教训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1、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判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2、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四、加强中央权力2.作用:增加了宰相人数,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1.措施沿用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五、完善科举制度1.常设科目2.考试内容明经科 进士科明经科: 儒家经典进士科:诗赋政论六、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一、教学过程
二、板书设计
三、设计反思 《贞观之治》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古代历史的重点,所以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课本为主,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探究,教师则利用适当的史料来辅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要注意提高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