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6: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
3
*
课题序号旁用“*”标明的是略读课文。
lüè
学习提示
观察课本7-8页,找一找:
略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哪些不同呢?
1、课文前面多了学习提示。阅读学习提示,就能明确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读一读学习提示,看看都有哪些要求呢?
学习要求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观察课本7-8页,找一找:
略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哪些不同呢?
1、课文前面多了学习提示。阅读学习提示,就能明确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2、没有要求写的字,没有课后题。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大青树下的小学》
初步尝试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
口语交际
习作
3*
2
1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花的学校》
有目的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不懂就要问》
自主尝试运用学习的方法
这篇文章所讲的事,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所以,文章里会出现一些我们不太懂的我们觉得很新鲜的词语,用“ ”划出来。
私 塾
哪些词语你想进一步了解,不懂就要问。
古代家庭和教师个人开办的教学场所。
私 塾
私塾
戒 尺
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博学而严厉,在三味书屋里,不但有戒尺,还有罚跪。
郭沫若小时候也受到过老师“戒尺”的惩戒。
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戒 尺
段落
照例
背诵
练习
bèi sònɡ

duàn
liàn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学认字
(圆圈)
(羊圈)

多音字
quān
juàn
圆形,圆形的东西。
养家畜家禽的棚栏。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私塾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私塾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私塾
再读文章,边读边想,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方 法 选一选,打上√
1 题目直接写出来
2 开头强调一下
3 结尾强调一下
4 通过文章里某个人物的嘴说出来
5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一篇文章想强调一个观点,一般会用到下面五种方法, 这篇文章用到了哪些方法?
(默读课文,填表格,打勾)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小时候在 读书,
为了 的故事。
(人物)
(地点)
(事件)
为了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这个道
理,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
为“中华民国国父”。
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三百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道路占了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非常罕见。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孙中山提问是冒着风险的,浏览课文,找句子。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想象描写
有的同学( )
有的同学( )
有的想 ( )
有的小声嘀咕( )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说说你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
小时候在 读书,
为了 的故事。
(人物)
(地点)
(事件)
孙中山
私塾
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责罚,壮着胆子提问
强调可能会因为提问被责骂、挨打。再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你写一篇文章,你有例子可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