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国语学校2023期中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a=40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 D.蒸腾作用
2.下列每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烧碱、NaOH B.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C.氯化钠、食盐、NaCl D.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pH值 D.干燥NH3气体
4.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青少年应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油腻的食物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金属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D.含有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6.硝酸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在光照下会发生如下反应: 4HNO3光照4NO2↑+2H2O+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实验室保存硝酸需要用透明试剂瓶
C.硝酸的酸性是化学性质 D. 铁桶可以盛放浓硝酸
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 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 Mg2+、 Na+、SO42-、Cl-
C. pH=11溶液中Cu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K+、NH4+、SO42-、NO3-
8.把6克碳在24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30克 B.22克 C.32克 D.44克
9.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Al H2SO4 NaOH MgCl2 Al2O3
B HCl Zn H2SO4 Fe CuCl2
C C CuO HCl O2 CO
D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10.下列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11.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C2H2 B. C2H5OH C. CH3COOH D.CH3OH
12.现有某铁样品 5.6g,含有的杂质为镁、 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溶于等质最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a2O B.NaOH C.CuSO4·5H2O D.H2SO4
14.已知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能把SO32-氧化成为SO42-,则下列实验方案能够确定某未知试液中存在SO42-的是( )
A.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5.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已知:2FeCl3+Fe=3FeCl2,2FeCl3+Cu=2FeCl2+CuCl2,如图是 向20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a段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
B. x=16.8
C.原溶液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65∶81
D.c点溶液中的固体为Fe和Cu的混合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9小题,每空2分,共48分)
16.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 填“强”或“弱”)
(2)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 “大”或“小”)
17.今年起,我国多城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材料(C4H6O3)n正在推广使用。聚乳酸材料是生物发酵产生的乳酸经聚合而成的可降解塑料。
从物质分类上看,聚乳酸是一种 (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聚乳酸降解生成CO2和H2O,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
18.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
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2)在性质③时,X代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19.小科为验证稀疏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其中“○”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写序号)。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
20.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
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 2CaCO3+2SO2+O2= 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21.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科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2) 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
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 1865 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科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22.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写出该实验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
(2)实验时,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
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的质量。
(3)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需
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
23.食品包装袋属于可回收垃圾,很多食品包装袋中会有一个小袋,具有防潮、防氧化等功能。取一包“鱼片”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生石灰、碳粉、Na2CO3、NaCl、 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剂X可能是 (填化学式)
(2)除铁粉外,脱氧剂中肯定含有哪些物质 (填化学式)
(3)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海绵铁、铁粉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
24.将Fe3O4、Fe2O3、CuO 的固体混合粉末m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32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5.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 和稀疏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某同学用下图G、H、I组合收集H2S.请回答装置H的作用:
26.小科为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往2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装置如图甲。实验中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5 11 18 23 29
溶液温度t/℃ 28.7 34.1 37.8 35.3 33.4
(1)判断方法一: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红色消失, 因为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 ℃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由此得出判断方法二:利用 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
(3)判断方法三:通过计算获取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时反应完全进行。
27.如图所示为纯净的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其目是 ;
(2)查阅资料得知:①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2SO4=CuSO4+Cu+H2O.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 加入足量稀硫酸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 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步骤二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16g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______
28.“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 ] 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 (填化学式)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 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 是一等品,13.0>活性氧含量≥10. 5%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
(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祥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
(4)装置B的作用 (填字母代号) a. 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 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5)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 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9.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药品(编号A和B),其中一瓶是碳酸钠,另一瓶是碳酸钾:现要将两种药品区别开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 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天平测得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其质量差如表所示。实验二: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量简测出排出水的体积,其体积值如表所示。
待检药品 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
1克A m1
1克B m2
待检药品 排出水的体积
1克A V1
1克B V2
(1) 写出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若m1<m2, V1<V2,则待检药品A是 ;
(3)两次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都会有二氧化碳残留。试分析此现象对两次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一中,“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实验二中,“ 排出水的体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34分)
3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25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克。
(2)12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31.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
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 12.5 12.5 10 10
加入硫酸溶液质量 25 50 50 60
反应剩余固体质量 10.5 8.5 6 6
反应掉固体的质量 2 4 4
(1)丙同学的实验中,样品中有 g的 参加了反应(填名称或化学式)
(2)四位同学中, 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从“甲”“乙”“丙”或“丁”中选择填写);
(3)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计算氧化铜和硫酸都反应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32.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计算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33.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线程式:2Na+2H2O=2NaOH+H2↑.质量均为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g 质量分数为19. 6%的稀硫酸反应。
(1)请写出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2)试确定,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m的取值范围:
(3)由于金属的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
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小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Na>Mg=Zn.请按以上表示,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4) m=4.6时,Zn与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 的关系如下图。请在图中再画出钠和镁二种金属分别与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的关系图线。(在图线上用元素符号注明)
答案:
1.D 2.B 3.D 4.C 5.A 6.B 7.B 8.B 9.B 10.B 11.D 12.A 13.A 14.C 15.B 16.强大 大 17.有机化合物 分解 18.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CuSO4+2NaOH=Cu(OH)2↓+H2O 酸 AgNO3+Na2CO3=Ag2CO3↓+2NaNO3 19.SO42- AC 紫色石蕊试液 20.①⑥ CO2 还原 21.锡、锌 氢气 Cu2+、Fe2+ 2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氧元素 将尾气点燃 23.HCl或H2SO4 C和Fe2O3 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 24.3.12 25.分液漏斗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防止液体倒吸 26.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37.8 温度 18.25 27.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16:9 28.O2 CO2+Ca(OH)2=CaCO3↓+H2O ab 13.3% 29.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碳酸钾 偏小 无影响 30.20 4.224 18.25% 31.4 CuO 甲乙 40% 14.8% 32.有白色沉淀生成 4.4g 8.1% 33.Na>Mg>Zn;Na=Mg>Zn;Mg>Na>Zn m≥3.2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