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5 15: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人类发展进程,归根结底就是一部战争与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替的历史,而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篇章。人类对战争的书写,不能总是歌颂战争的雄壮和最后的胜利者,而是需要通过描写战争的残暴、无情以及战争中人们关系的极端复杂性,来表现人性的复杂性。阅读本文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叙述”话题,了解小说有关的叙述角度及人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海明威开枪自杀,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本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下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谴责的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21·cn·jy·com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蹒跚 堡 桥头堡
脚踝 堡子
踯躅 十里堡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驾shǐ jìng赛
驾yù chà路
jìng然 fèn然
3.解词义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踯躅:徘徊。
稀稀落落:状态词,稀稀拉拉。
茫然:①模糊不清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木然:由受猛击或受震惊造成的,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4.辨用法
(1)侦察 侦查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②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机关决定立案______。
两个词都有“暗中察看、了解、调查”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适用对象不同。“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用于军事方面;“侦查”是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用于公安机关。
(2)凝视 注视
①我______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
②一时成为焦点人物的李梅,在我的“呼唤”“赞美”下,在同学们目光的______下,她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回过神来后端坐在那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凝视”多指较长时间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多指注意力集中地看着具体的人或物的某一点,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而“凝视”注意程度上要比“注视”强。21cnjy.com
(3)神秘莫测 神鬼不测
①天空中漫天星斗,日月交辉,________。东方是碧波滚滚的大海,西方有白雪皑皑的高原。如此画卷怎不醉人心神?www.21-cn-jy.com
②那诸葛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________之机,如此通天之能却也终落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下场。
两者都含有“难以揣测”的意思。但“神鬼不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眼于连鬼神都推测不出,多形容人的计谋和事情难以预料;而“神秘莫测”着眼于极为神秘,多用于各种神秘的事物,包括人及其行动、景物、事情等。2·1·c·n·j·y
答案:1.pán shān huái zhí zhú bǎo bǔ pù
2.驶 驭 竟 竞 岔 忿
4.(1)侦察 侦查 (2)凝视 注视 (3)神秘莫测 神鬼不测
1.“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点评:简单的回答,不事渲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客观叙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直观的故事线索。从老人的笑容、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热爱家乡故土,珍惜弱小生命,富有博大的爱心和朴素的人格。21·世纪*教育网
2.“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点评:这一询问体现出“我”对老人家真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问候和关切,“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说明“我”忠于职守,时刻关注战争的形势。“最后几辆”“匆忙”的大车正暗示着斗争形势的紧张、急迫。这些描述也暗示了情节的紧张发展。2-1-c-n-j-y
3.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21*cnjy*com
点评:这是文章的开头,语言简约却寓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深远,没有大量的文字交代,只是运用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人马、车辆竞相逃散的慌乱画面,但战争灾难即将降临的“浓云”已经笼罩全文,情节扣人心弦,给人沉重的心理压力,让读者担心人们的命运,更揪心老人的去留和安危,也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来源:21cnj*y.co*m】
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答非所问”的对话。
提示:举例:(1)“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敷衍”;(2)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心不在焉。 【出处:21教育名师】
原因: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注的是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关心老人的境况;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2.在战争即将来临时,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提示:在老人眼中,动物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和人类的生命是一样可贵的,老人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残害生命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命何其可贵,战争多么残酷!
3.所谓的“冰山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把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海面下的八分之七是作家省略掉的部分,但这部分读者可以感受到,好像作家已经写出来了一样。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试举例谈一谈对这种手法的理解。【版权所有:21教育】
提示:《桥边的老人》结尾处,当“我”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为什么不再是对“我”讲了?或许是他不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或许是他想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是疲惫得连话都懒得说了,或许表明了他已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句只比前一句多一个“只是”,却意味深长。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21*cnjy*com
构思巧妙 选材独特
《桥边的老人》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时,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当人们竞相逃命时一个孤身老人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十分讲究。
本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镜”“尘土”“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桥”以及已经忙着逃命的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富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动作的描写,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时的心态,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一丝畏惧,然而并非他不害怕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www-2-1-cnjy-com
另外,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如尘土、浮桥等,不仅交代清战争的气氛,而且更凸现出老人的那种无知却快乐的孤单,使形象更加典型化。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的逐渐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和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相冲突,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危担忧,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主题。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小说特有的典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的选材构思,然而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专长的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的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篇小说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朴实、明快,同时又不乏深度,海明威不愧为著名小说家和记者。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脚踝  青稞  裸露  颗粒无收
B.山湫  泥鳅 揪住  瞅他一眼
C.蹒跚  隐瞒  螨虫 满目疮痍
D.桑葚  湛蓝  斟酌  疲惫不堪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竞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B.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幅钢丝边眼镜。
C.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暴发。
D. 我一边问,一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桥边的老人》中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4(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摸底测试)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证监会和深交所从保护投资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创业板相关规则,这是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为根据的。
B.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增强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C.目前多所高水平大学自发联合起来在全国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内实施的自主招生“联考”,在考试内容形式如何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如何突出不同高校学科特色、建立多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D.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阅读理解
阅读《桥边的老人》,完成第5~8题。
5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小说中的“我”可能是个战地记者,也可能是个共和军,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好处?
6“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7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原因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来。
8最后一段主要是交代故事的结局,可是为什么提到“复活节”?有什么暗示?
答案:1. D A项,“颗”与“稞”读音一样;B项,“鳅”与“湫”读音一样;C项,“满”与“螨”读音一样;D项,读音各不相同。
2.D A项,竞—竟;B项,幅—副;C项,暴—爆。
3.A B项,“楚楚动人”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青年妇女惹人喜爱,对象用错;C项,“生灵涂炭”和句中的“人民”重复;D项,“望其项背”是望见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指可以赶得上或能相比的,不合语境。
4.C A项,句式杂糅,“从……利益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或“以……为根本出发点”任选其一即可;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竞争力”;D项,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
5.参考答案:说明“我”讲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另外,“我”的独特身份也便于将故事的主旨推向深入。
6.参考答案:反复是为了强调,有力地深化了文章主旨:控诉战争的残酷性,歌颂老人执意留下照看小动物的善良、纯美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7.参考答案:①“他太累,走不动了”;②“政治跟我不相干”;③“那边(巴塞罗那)我没有熟人”;④“照看动物”。21教育网
8.参考答案:结尾提到“复活节”是对呼唤人性回归的暗示,而这人性的回归是人类面对罪恶的战争,自救与自赎的唯一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辞
海明威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弗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荣誉。
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荣誉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要求我们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把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些都说尽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幸运的,但是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本领的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被人遗忘。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孤独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反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如果已经写好的作品,仅仅换一种方法又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重新写出来,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常被他们逼人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得已经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而不是讲出来。再一次谢谢大家了。
这篇演说辞文笔简练,内涵丰富。作为一名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没有在演说辞中拿古奥怪僻、深不可测的语言去玩弄文字,而是用简练的文笔,通俗易懂的语句向听众朋友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简练的文笔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又极其丰富。
《桥边的老人》是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通过对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一位老人对自己所照看的动物念念不忘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渴望。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尊重;生命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尊重。请以“尊重生命”为中心或话题,准备写作素材。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西塞罗
●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足以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曼·罗兰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塞内加
●在几年前网球公开赛中,产生了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最后一个关键的球,甲方发球,乙方接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方成平局。可就在这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场内,非常不凑巧的是,小鸟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当场坠地身亡,那位运动员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他没有去接球,而是当着众多观众的面,虔诚地跪倒在那只小鸟面前,为自己的过失表示忏悔。
●索里德公司是新西兰的一家能源公司,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托克顿煤矿采煤。有一天,矿工在采煤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种稀有蜗牛,他们立即停止工作,公司立刻为此事召开紧急会议,并最终决定绕开蜗牛的生存地,选择另一个方向掘进。这使工期耽误了19个月,公司的成本支出一下子增长了897万美元。许多人都认为,索里德公司为了几只小小的蜗牛,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是不值的。但他们的回答是,损失再大也不能将原因归咎给蜗牛,因为它们原本就生存在那里。
●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河北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内易百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大学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一脸轻松,继续开车接其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李启铭下车后没有丝毫的歉意,却口出狂言:“看把我车刮的!知道我爸是谁不?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肇事者爸爸李刚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这一事件被称之为“李刚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