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月素养提升八年级数学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月素养提升八年级数学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14: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十月素养提升
八年级 数学试题
本试卷共 7页,20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作图题除外);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
1
A. B. 7 C. 2 D.1.5
3
2.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1, 2, 3 B.1, 2,3 C. 2,3, 4 D. 2,3,5
3.下列各点中在函数 y x 3的图象上的点是( ▲ )
A.( 1, 2) B.( 1, 2) C.(1, 4) D.(1, 2)
4.已知直线 y 3x 2过点 A( 1, y1)和点( 3, y2 ),则 y1和 y2 的大小关系是( ▲ )
A. y1 y2 B. y1 y2 C. y1 y2 D.不能确定
5.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 2 3 3 6 5 B. 16 4 C. 3 2 3 D.
2 2
6.如图,已知 AD //BC , BD平分∠ABC.若∠A 110 ,则∠D的度数是( ▲ )
A. 40
B.36
C.35
D.30
第 6题图
第 1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2),点Q在 x轴下方,PQ // y轴,若 PQ 5,则点Q的坐标为( ▲ )
A.(1, 3) B.( 6, 2) C.( 4, 2) D.(1, 7)
8.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1 mx n与 y2 nx m(m, n为常数)的图象可能是( ▲ )
A B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
9.已知点 P( 2a 6, a 1),若点 P在 x轴上,则点 P的坐标为 ▲ .
10.如图,将一片枫叶固定在正方形网格中,如果点 A的坐标为( 2,0),点 B的坐标为(0, 1),
则点C的坐标为 ▲ .
第 10题图 第 11题图 第 12题图
11.如图是一个棱长为6的正方体木箱,点Q在上底面的棱上, AQ 2,一只蚂蚁从 P点出发沿木箱表
面爬行到点Q,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 .
12.如图,长方形 ABCD的顶点 A, B在数轴上,点 A表示 1, AB 3, AD 1.若以点 A为圆心,
对角线 AC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M 点,则点M 所表示的数为 ▲ .
13.如图,四边形 ABCD中,对角线 AC⊥BD,点 F为CD上一点,连接 AF 交 BD于点 E,AF⊥AB,
DE DF ,∠BAG ∠ABC 45 , BC AG 20, AE 2EF ,则 AF ▲ .
第 13题图
第 2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小题,共 61分)
3x y 1
14.(本题 5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 y 3
12
15.(本题 7分)计算:(1) 6 3 8 ;(2) 3 3 15 3 1 3 1 .
6
16.(本题 8分)综合与实践
【温故知新】小颖同学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先复习巩固了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请你帮助小颖
同学完成下面习题:
【练习】一次函数经过( 2,1)和( 0, 3)两点,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
【探究新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后,小颖又探究了一个新的函数 y 2 x 1 3图象,请你帮助她完成
探究.
(1)列表:
x … 4 3 2 1 0 1 2 …
y … 3 1 1 m 1 n 3 …
表格中m ▲ , n ▲ ;
(2)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y
O x
(3)观察(2)中所画函数的图象,写出关于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性质: ▲ .
第 3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17.(本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
【材料 1】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 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
3 1
2 2 3 1 2 3 1
3 1.
3 1 3 1 3 2 1 3 12
以上这种化简的步骤叫作分母有理化.
【材料 2】∵ 4 5 9 ,即 2 5 3,
∴1 5 1 2.
∴ 5 1的整数部分为 1.
∴ 5 1的小数部分为 5 2.
2
(1)化简 ;
5 3
1
(2)已知 的整数部分为 a,小数部分为b,
2 3
①求 a ▲ ,b ▲ .
②求 a2 b2 的值.
4
18.(本题 9分)如图,直线 AB: y x 4与 x轴, y轴分别相交于点 A和点 B,M 是OB上一点,
3
若将△ABM 沿 AM 折叠,则点 B恰好落在 x轴上的点 B 处.求:
y
(1)求 A、 B的坐标;
(2)求△ABM 的面积.
x
第 4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19.(本题 12分)
制作杆秤
知识背景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是物理学杠杆原理夸张说法,而
我国战国时代的墨子也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 经下》中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
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我国古代
人民利用杠杆原理制作出了杆秤(如图 1),杆秤也是中华民族衡重的基本量具之一.
l a y
秤纽
零刻线 末刻线
重物 秤砣
图 1 秤盘 图 2
素材 1:【杠杆平衡条件】
图 2杆秤称重的示意图,使用时将货物放在秤盘上,用手提起 B(相当于支点)处的秤纽,在秤杆
上移动秤砣的位置,当秤杆水平平衡时,可根据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读出货物的质量.其中秤盘质量m0
克,重物质量m克,秤砣质量M 克,秤纽与秤盘的水平距离 AB为 l厘米,秤纽与零刻线的水平距离 BC
为 a厘米,秤砣与零刻线的水平距离CD为 y厘米,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m0 m l M a y .
素材 2:【设计杆秤】
老李师傅制作了一个杆秤,他设定m0 10克,M 50克,最大可称重物质量为 1000克,零刻线
与末刻线的距离定为 50厘米.
素材 3:【确定 l和 a的值】
(1)如图 3,当秤盘不放重物,秤砣在零刻线时,杆秤平衡;
(2)如图 4,当秤盘放入质量为 1000克的重物,秤砣从零刻线移至末刻线时,杆秤平衡;
1000克
图 3 图 4
第 5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根据以上的素材,解决下面问题:
(1)求出 l和 a的值.
(2)①求 y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为 ▲ ;
②从零刻线开始,每隔 100克在秤杆上找到对应刻线,请写出相邻刻线间的距离是 ▲ 厘米.
(3)老李师傅的徒弟小周在学习了师傅的作法后,小周自己也另外做了一把杆秤,他称量重 40克货物M
时,秤砣在 H 处秤杆平衡(如图 5);称量重 60克货物 N 时,秤砣在G处秤杆平衡(如图 6),秤砣此
时重 60克.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这把杆秤的最大可称重物质量是多少克.
H
货物M 货物 N
图 5 图 6
20.(本题 12分)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点 P关于 y轴的对称点
P1称为 P的一次反射点;P1关于直线 l的对称点 P2 称为点 P的二次反射点.例如:点M( 2,5)的一
次反射点M1为( 2,5),二次反射点M 2为(5,2).点 N( 3, 1)的一次反射点 N1为(3, 1),
二次反射点 N2为( 1,3).根据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1)点(6, 2)的一次反射点为 ▲ ,二次反射点为 ▲ ,点( a,b)的二次反射点为 ▲ ;
(2)如图 2,若点 A在第四象限,点 A1, A2分别是点 A的一次、二次反射点.若点 A( 4, 2),求
出此时△OA1A2的面积;
y
y l
P P1
P x2
O x
图 1 图 2
第 6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3)若点 B在第二象限,点 B1, B2分别是点 B的一次、二次反射点.
①按要求画图(作图工具不限制,可以刻度尺,量角器、三角尺等等一切作图工具):若 B1OB2 45 ,
连接OB、OB1、OB2 、 BB1和 B1B2 ,按上述要求在图 3和备用图中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
y y
O x O x
图 3 备用图
②在①的条件下,求出射线OB与 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 ▲ °;
(4)如图 4,点C( 3, 4),点C1,C2 分别是点C的一次、二次反射点.点 E是△OC1C2边OC1上
一个动点,C1C2 和 l交于点G, F是线段OG上一个动点,则C1F EF的最小值为 ▲ .
y
x
图 4
第 7 页 共 7 页
{#{QQABZQaEogiIABIAAQgCAQFiCgKQkhCAAYgOBAAEsAAAS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