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6 16: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张 仪孙 膑庞 涓毛 遂徐 福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之鸣——背景二、百家争鸣——概况三、百家共鸣——焦点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四、百家长鸣——启示一、百家之鸣——背景①经济: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铁农具) ②政治:政治大变革——社会环境。(分封制) ③文化:私学的兴起——文化基础。(私学起)④阶层:士阶层兴起——活跃因子 (士阶层)诸子百家私分“士力架”兵家:孙膑1、强调懂得战争规律。2、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3、灵活利用战略战术。兵贵灵利战争教父二、百家争鸣——概况三、百家共鸣——焦点一(德·法)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告子上》 仁政“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理法并施“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韩非子·难二》 法治三、百家共鸣——焦点二(有为与无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齐物论》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 有为有为无为三、百家共鸣——焦点四(聚焦)人性社会善恶人与自然人与人治国救世和儒家:孕育了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综合:“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争鸣”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文化兼容和宽容的特点。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三、百家共鸣——焦点(影响)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班主任,如何遏制学生玩手机问题?百家调色板深邃贵气疯狂纯洁庄重儒家黄色的贵气墨家白色的纯洁道家黑色的深邃法家灰色的庄重兵家红色的疯狂四、百家长鸣——启示四、百家长鸣——启示1、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想多元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为思想多元提供了政治前提。 3、社会环境的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 4、各国重视士阶层知识分子,有利于文化繁荣。 5、社会氛围使然,有利于产生思想火花。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可以结合具体思想得出启示。
8、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得出启示。选择题练习,请准备请认真审题
——辉哥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老子和孔子 D、荀子和墨子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4、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