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内容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了解书写步骤,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材分析:教材将化学方程式单列为一个课题,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以后能够自主学习化学奠定基础。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式子,接着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别利用典例介绍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另外资料卡片介绍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最后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化学基本计算知识,虽然属于化学计算范畴,但是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求出最终结果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相关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等;而且,学生又刚刚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所能提供的信息,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身难度并不大,但因涉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等内容,如果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存在知识缺陷,本节内容很可能成为其学习的难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可能一蹴而就,注重基础,熟悉正确的书写步骤和方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因此,本节课不宜作难度很大的练习、讲多种配平方法,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简单实用的方法应尽量让学生了解,如最小公倍数法,使学生能轻松快乐的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搭建“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模型,多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达成评价 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独立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能够配平简单的方程式。
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先行组织 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问题与活动 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新课导入】旧知导入 回忆一下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读法和意义。 【新课讲授】 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本依据,化学方程式是反映物质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项目任务一:书写化学方程式 【讲解】明确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绝不能凭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与数目必须相等。 【讲解】书写步骤:写、配、注、等、查 第一步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号连结。 例:P + O2 —— P2O5 第二步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4P + 5O2 —— 2P2O5 第三步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 “△”表示)、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2KClO3 2KCl+3 O2↑ 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不标“↑”;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物中的难溶物需在其化学式的右侧标“↓”。 第四步等,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KClO3 2KCl+3 O2↑ 第五步查,化学式是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标注是否、恰当。 【拓展讲解】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的区别: (1)“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条件。 (2)“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源,用“△”表示。 (3)“高温”指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引发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以上)时,反应条件就写“高温”。 【练习1】展示课件练习题并讲解 项目任务二:配平化学方程式 【过渡】在第四步中,我们会发现短线两边并不守恒,这时我们就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给方程式配平。配平方法有很多,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关键: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应先从H入手,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得,再将O配平得CH4+2O2CO2+2H2O,这样这个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练习】例题:请同学们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2.奇数配偶法:左右两端的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在其含有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前配上一个偶数2,变奇数为偶数,然后依次配平与其相关的其他元素原子。 【练习】例题请同学们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观察法: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例如:,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反应方程式左边是一个氧原子,而反应方程式右边是两个氧原子,在H2O前配2,结果H2O中氢原子的个数变成4,再在H2前配上2,观察可以看出此化学方程式已配平2 H2O 2H2↑+ O2↑。 【注意】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绝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练习】请同学们用观察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记住书写步骤:写、配、注、等、查,在配平时首选最简单的最小公倍数法,当然式子简单时可选观察法。大家课下多多练习,一定要熟练掌握。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将上节课学习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率和本节课联系起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能够时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熟练的将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绑定在一起。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掌握+、各种反应条件的符号、气体、沉淀的用法。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五步配平法,能够准确区分点燃、加热和高温,能够根据分子描述独立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学习书写步骤时,会迷惑什么是配平,经过这部分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配平的方法,最终完成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最小公倍数法,了解奇数配偶法。 7.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独立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化学语言,建立化学思维。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1. 2. 3.在化学方程式 aC2H6+bO2 ===m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2m=a B.3a=n C.2m=3n D.2b=m+n 4.在反应□SO2+□H2S=□H2O+□S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B ) A.1,3,3,2 B.1,2,2,3 C.1,2,3,2 D.1,3,2,3 5.化学方程式aC2H2 +bO2 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C ) A.15 B.14 C.13 D.10 6.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 (2)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 (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成果集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系;
01
02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03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温故知新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还记得吗?
2.什么是化学方程式?怎么读?有哪些意义呢?
探究新知
写出化学方程式
任务一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符合客观事实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必须相同,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化学式,不凭空臆造
H2O2 H2+O2
H2 + O2 H2O
===
点燃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
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号连结。
P + O2 —— P2O5
点燃
探究新知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4P + 5O2 —— 2P2O5
点燃
探究新知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注”
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2KClO3 2KCl+3O2↑
4P + 5O2 —— 2P2O5
点燃
探究新知
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不标“↑”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注”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物中的难溶物需在其化学式的右侧标“↓”
C+O2 CO2
===
点燃
CuSO4+2NaOH Na2SO4+Cu(OH)2↓
===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若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有固体,则固体生成物也不注“↓”
S+O2 SO2
===
点燃
CuSO4+Fe FeSO4+Cu
===
探究新知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P + 5O2 2P2O5
===
点燃
探究新知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查”
化学式是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标注是否、恰当。
探究新知
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的区别
“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条件。
“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源,用“△”表示。
“高温”指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引发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以上)时,反应条件就写“高温”。
探究新知
配平化学方程式
任务二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短线)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1.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理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配平时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变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下标数字;
(2)要将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探究新知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
氢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较大
4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4,需要在H2O前面加2
再将O配平得CH4+2O2 CO2+2H2O
探究新知
2
【练习】请同学们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 O2 Al2O3
4 3 2
点燃
2 2 3
KClO3 KCl+ O2
MnO2
Al + O2 Al2O3
KClO3 KCl + O2
答案
典型例题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奇数配偶法”
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看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是否为一奇一偶。
C2H2 + O2 CO2 + H2O
氧元素出现次数最多,且反应前后符合奇偶性原则
在奇数原子的化学式前添加“2”
C2H2 + O2 CO2 + H2O
2
H2O中的“O”原子为奇数,前面加“2”
探究新知
然后再依此化学式为起点,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C2 + O2 CO2 + O
H2
H2
2
2
H2 + O2 O2 + 2H2O
2
C
2
C
4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奇数配偶法”
最后回到该元素原子的配平
2C2H2 + C + H2
O2
CO2
O
2
4
5
注明条件与状态符号
2C2H2 + 5O2 4CO2 + 2H2O
点燃
探究新知
C2H6O + O2 H2O + CO2
点燃
FeS2 + O2 Fe2O3 + SO2
高温
【练习】请同学们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答案
3 3 2
C2H6O + O2 H2O + CO2
点燃
4 11 2 8
FeS2 + O2 Fe2O3 + SO2
高温
典型例题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反应方程式左边是一个氧原子,而反应方程式右边是两个氧原子,在H2O前配2,结果H2O中氢原子的个数变成4,再在H2前配上2,
2 H2O 2H2↑+ O2↑。
探究新知
【练习】请同学们用观察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答案
Cu2(OH) 2CO3 CuO + CO2 + H2O
加热
CO + Fe2O3 Fe + CO2
高温
Cu2(OH) 2CO3 2CuO + CO2 ↑+ H2O
加热
CO+ Fe2O3 Fe + CO2
高温
3
2
4
3
典型例题
课堂练习
找出以下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
违背客观事实
生成的气体不应加“↑”
“↑”不能加在反应物后面
生成的气体没有加“↑”
Mg + O2 ══ MgO
点燃
4Fe + 3O2 ══ 2Fe2O3
点燃
2H2O2 ══ 2H2 O + O2
MnO2
C + O2 ══ CO2 ↑
点燃
2H2 ↑ + O2 ↑ ══ 2H2 O
点燃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Fe2O3 +___C ═ ___Fe +___CO2
___FeS2+___O2 ═ ___Fe2O3+___SO2
___CuSO4+___NaOH ═___Cu(OH)2↓+___Na2SO4
___C2H6O +___O2 ═ ___CO2 +___H2O
2
3
11
4
3
2
4
8
1
2
3
3
2
1
1
1
最小公倍数法
奇数配偶法
设“1”法
原子团作为整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在化学方程式 aC2H6+bO2 m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2m=3n D.2b=m+n
B
4.在反应□SO2+□H2S=□H2O+□S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
A.1,3,3,2 B.1,2,2,3 C.1,2,3,2 D.1,3,2,3
B
5.化学方程式aC2H2 +bO2 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A.15 B.14 C.13 D.10
点燃
C
课堂练习
6.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2KClO3 2KCl+3O2↑
MnO2
△
S+ O2 SO2
4P + 5O2 2P2O5
点燃
点燃
(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
(2)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
(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注、配、等、查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
【答案】B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可以确定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确定反应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确定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 B.4Fe+3O22Fe2O3
C.2P2O54P+5O2 D.2HgO2Hg+O2↑
【答案】D
【解析】A.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应该是:2Mg+O22MgO,此选项错误;B. 生成物不对,应该是:3Fe+2O2Fe3O4,此选项错误;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物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在等号的右边,应该是:4P+5O22P2O5 ,此选项错误;D. 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汞、氧气,2HgO2Hg+O2↑,此选项正确。故选D。
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
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可读作: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则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36g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由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MnO4是反应物
B.“△”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
C.K2MnO4是生成物
D.MnO2是催化剂
【答案】D
【解析】A、由2KMnO4K2MnO4+MnO2+O2↑可知,KMnO4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2KMnO4K2MnO4+MnO2+O2↑可知,K2MnO4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MnO2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二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煤燃烧会产生一部分二氧化氮气体,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NO2+O2+H2O→HNO3,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 )
A.1、1、1、2 B.2、1、1、2 C.4、1、2、4 D.6、2、3、6
【答案】C
【解析】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N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O2、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4 、1/2 ,同时扩大到原来的4倍,则NO2、O2、H2O、HN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1、2、4。
6.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的是( )
A.2g镁与1g氧气反应生成2g氧化镁
B.2个镁原子加1个氧气分子等于2个氧化镁分子
C.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镁
D.48份质量的镁恰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
【答案】D
【解析】A、在量的方面,应该表述为在点燃的条件下,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选项读法错误;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两个镁原子跟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氧化镁分子,选项读法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白色的,选项读法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选项正确。故选D。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根据反应现象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反应条件.
A. B. C. D.
【答案】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故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故选:。
8.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变化的重要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中的符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等号“=”左侧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右侧的是生成物
B.向上的箭头“↑”指吸收或释放出气体
C.向下的箭头“↓”指生成物是沉淀
D.“”意味着反应需要加热
【答案】B
【解析】A、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侧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右侧的是生成物,选项正确;B、反应前没有气体而反应后生成了气体则会在该物质的后面标注向上的箭头“↑”,吸收的气体不标注向上的箭头“↑”,选项错误;C、反应前无固体反应后生成了固体标注向下的箭头“↓”,选项正确;D、“ ”意味着反应需要加热,选项正确;故选:B。
9.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N2H4作燃料,点燃时与助燃剂X发生下列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 C.NO2 D.N2O4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8、0;反应后N、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8、4;则X中含有2个N、4个O,则X的化学式是N2O4;故选D。
10.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NH3+ Cl2 —— N2+ HCl
(2) C2H2+ O2 CO2+ H2O
(3) Fe2O3+ CO Fe + CO2
【答案】(1)2NH3+3Cl2====N2+6HCl
(2)2C2H2+ 5O2点燃4CO2+ 2H2O
(3)Fe2O3+3CO 高温2Fe +3CO2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步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答案。
提升练习
1.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3m=n D.2b=m+n
【答案】B
【解析】反应物中含有2a个碳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碳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选项正确。
C、2a=m,3a=n,则6a=3m,6a=2n,则3m=2n,故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
A.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故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故选:D。
3.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均为-2价;C.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配平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原理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O2 B.H2O C.SiH4 D.CO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硅、氧原子数目分别为2、1、2,反应前碳、硅、氧原子数目分别为0、1、0,则X的化学式为CO。 故选D。
5.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
6.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乙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和丙元素组成不同,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丙是水(),其相对分子质量是,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即氢气和乙即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选项正确。故选D。
7.“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答案】D
【解析】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是2,改变了;不正确。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正确。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选D。
8.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CO2和N2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D.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答案】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l) Cu2(OH)2CO3 CuO+ H2O+ 1 CO2
(2) C+ Fe2O3 Fe+ CO2
(3) C2H2+ O2 CO2+ H2O
(4) H2S+ O2 SO2+ H2O
【答案】(1)1;2;1;1;
(2)3;2;4;3;
(3)2;5;4;2;
(4)2;3;2;2。
【解析】(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2(OH)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O、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
(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C、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2S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H2S、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2。
故答案为:
(1)1;2;1;1;
(2)3;2;4;3;
(3)2;5;4;2;
(4)2;3;2;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 B.4Fe+3O22Fe2O3
C.2P2O54P+5O2 D.2HgO2Hg+O2↑
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
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
4.由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MnO4是反应物
B.“△”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
C.K2MnO4是生成物
D.MnO2是催化剂
5.二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煤燃烧会产生一部分二氧化氮气体,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NO2+O2+H2O→HNO3,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 )
A.1、1、1、2 B.2、1、1、2 C.4、1、2、4 D.6、2、3、6
6.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的是( )
A.2g镁与1g氧气反应生成2g氧化镁
B.2个镁原子加1个氧气分子等于2个氧化镁分子
C.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镁
D.48份质量的镁恰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根据反应现象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反应条件.
A. B. C. D.
8.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变化的重要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中的符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等号“=”左侧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右侧的是生成物
B.向上的箭头“↑”指吸收或释放出气体
C.向下的箭头“↓”指生成物是沉淀
D.“”意味着反应需要加热
9.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N2H4作燃料,点燃时与助燃剂X发生下列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 C.NO2 D.N2O4
10.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NH3+ Cl2 —— N2+ HCl
(2) C2H2+ O2 CO2+ H2O
(3) Fe2O3+ CO Fe + CO2
提升练习
1.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3m=n D.2b=m+n
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
A.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3.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原理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O2 B.H2O C.SiH4 D.CO
5.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6.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7.“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8.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CO2和N2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D.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l) Cu2(OH)2CO3 CuO+ H2O+ 1 CO2
(2) C+ Fe2O3 Fe+ CO2
(3) C2H2+ O2 CO2+ H2O
(4) H2S+ O2 SO2+ 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