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7:11:01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____,语文是最浪漫的学科。近日,名为“不小心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  )丰饶的丛林原野、精美绝伦的名楼高阁………【甲】一个个“爆改”的语文课本封面视频将万里河山(  )小小封面,一帧帧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乙】
语文课本封面走红,语文也在以时代的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我们在网友创作的视频中能够看到巍峨山川和(  )江河,听到悠久文明和时代潮流交融的脉搏,感受到(  )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根植内心的文化自信。【丙】在这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潮中,使每一个与时代紧紧相融的你我,都成为了诗意中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丁】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框(kuāng)入 澎湃 炽(zhì)热
B.斑澜 框(kuàng)入 澎湃 炽(zhì)热
C.斑斓 框(kuàng)入 澎湃 炽(chì)热
D,斑澜 框(kuāng)入 澎湃 炽(chì)热
2.填入文段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 B.众所周知 C.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
3.将“这不仅是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小益认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整“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顺序。
B.删去“使”
C.改“相融”为“融合”
D.在“参与者”后加“的身份”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语言连贯;成分残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和字形的正确辨识。“斑斓”,意指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通常用于形容色彩丰富且美丽。“框”字在作为动词使用时,如“框入”,应读作kuàng,表示装入、包括在内的意思。“炽热”的正确读音是chì rè,意指极热或热情、热烈到极点。故答案为:C
2.A.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但更多强调普及性,且多用于形容具体事物,与文段中强调语文学科的普遍认知度不完全吻合;
B.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与文段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普遍知名度和认可度相符;
C.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与“妇孺皆知”类似,但更多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知名度高,与文段语境不完全吻合;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与文段强调的语文学科的普遍知名度和认可度相悖。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段中的衔接与连贯性。首先,我们要理解所给句子的含义:“这不仅是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这句话表达的是对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认同。
A.【甲】处主要描述的是语文课本封面视频的内容,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因此衔接不恰当。
B.【乙】处是文段由描述语文课本封面视频转向对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探讨的过渡句。此处插入所给句子,能够很好地承接上文对语文课本封面的描述,并引出下文对语文和传统文化的讨论,因此衔接恰当。
C.【丙】处主要描述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潮中每个人的角色,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因此衔接不恰当。
D.【丁】处是文段的结尾句,总结全文,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且插入此处会破坏文段的结尾结构,因此衔接不恰当。
故答案为:B
4.A.调整“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顺序并不能解决原句的问题,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语序问题;
B.正确;
C.改“相融”为“融合”并不能解决原句的问题,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词语使用不当;
D.在“参与者”后加“的身份”会使句子变得冗长且不符合语境,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缺少成分或表述不清。故答案为:B
5.(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十八岁,称为弱冠。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不吝赐教”“高朋满座”“鼎力相助”“蓬毕生辉”“欢迎光临”“惠存”“垂询”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清明”之后是“谷雨”,“秋分”之前是“白露”,“处暑”的“处”是“正当”的意思,意思是正当天气炎热的时候。
【答案】C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A.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而非十八岁;
B.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固定的,其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这是正确的。但亥并不是狗,而是猪;
C.正确;
D. 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6.(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名句橱窗】请根据不同角度梳理古诗词名句。
角度 古诗文名句
直抒胸臆 斯是陋室,①   (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   (周敦颐《爱莲说》)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④   。(王维《使至塞上》) ⑤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寓理于事 诗人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里,借“⑦   ,   ”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而陆游在《游山西村》里,用“⑧   ,   ”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思考。
【答案】惟吾德馨;濯清涟而不妖;何人不起故园情;大漠孤烟直;归雁入胡天;会当凌绝顶;杨花榆荚无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惟、濯、涟、雁、自
故答案为:①惟吾德馨 ;② 濯清涟而不妖 ;③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 归雁入胡天 ;⑤会当凌绝顶 ; ⑥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实践园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某班举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7.【编古诗】在“分门别类编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词。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似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你给诗集命名为:   。
8.【拟活动】我班负责“走近最美诗词”的活动设计工作,班长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最美诗词”朗诵比赛
活动二:   。
活动三:   。
9.【品诗人】随着“我的语文生活”系列活动的深入,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许多诗人及其作品,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诗人,结合他的作品简述喜欢的理由。
①我选择的诗人是:   。
②我喜欢的理由:   。
【答案】7.《思乡集》(或《思亲集》等,能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主题即可)
8.举行“最美诗词”征文比赛;举办“最美诗词”手抄报展览
9.李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自信和豁达洒脱。
【知识点】活动设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本题考查诗词情感、主题的把握。《次北固山下》:王湾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春望》:杜甫在诗中描写了战乱中的长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一个游子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在词中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诗集命名:这些诗词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思乡(或思亲)。因此,诗集可以命名为《思乡集》或类似的名称,以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情感。故答案为:《思乡集》(或《思亲集》等,能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主题即可)
8.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二设计思路:考虑到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可以选择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绘画或创作书法作品,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活动三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与诗词相关的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故答案为:举行“最美诗词”征文比赛;举办“最美诗词”手抄报展览
9.本题是一道关于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品鉴题。①选择最喜欢的诗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众多中国古代诗人中挑选出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这不仅需要学生对中国古代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进行选择。②简述喜欢的理由:在选择诗人之后,学生需要结合该诗人的作品来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所选诗人的作品,还要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风格和特点,从而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诗人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李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自信和豁达洒脱。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古诗赏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10.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对黄昏美景的喜爱之情。
B.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
C.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D.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11.“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0.A
11.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孤独和担忧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青山万里”写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孤独,“一孤舟”则突出了友人的渺小和无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同时,“青山万里”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一孤舟”在“青山万里”的背景下,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BCD.正确;
A.通过黄昏、猿鸣之声的伤感等,营造了较为冷清凄切的送别氛围。“表现出诗人对黄昏美景的喜爱之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首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
故答案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孤独和担忧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青山万里”写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孤独,“一孤舟”则突出了友人的渺小和无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同时,“青山万里”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一孤舟”在“青山万里”的背景下,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唯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千:谋求。③洫(xù):田间水道。
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好事之徒”,意思是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以此推断,“州官也好事”中的“好事”也可以解释为“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
B.“恒独步庭阶”和“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独”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只”的意思
C.文言文中“是”字可译为“这、这样”,也可理解为“表判断”, 《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与本文中“如是日千百遍”都是表判断。
D.成语“泥(ni)古不化”,意思是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联系上下文推断,“国医不泥古方”的“泥”为“拘泥”之意。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沟油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沟油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刘羽冲率兵作战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
B.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尾写到刘羽冲“由是抑郁不自得”,是源于前文中的两件事。
C.刘羽冲在得水利书照书治水失败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古人欺骗了他。
D.最后阿文勤公的话既是对所叙故事进行总结,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1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②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答案】12.D
13.A
14.C
15.①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②满肚子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肚子里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了一部古代的兵书,他埋头苦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大军。这时,恰逢当地有土匪作乱,他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交战。然而,他的全队溃败,他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擒获。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古代关于水利的书籍,同样埋头研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肥沃的田野。于是,他绘制了地图,向州官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州官也是个喜欢多事的人,就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刚挖成,大水就汹涌而至,顺着沟渠灌入村庄,村里的人差点都被淹死了。从此,刘羽冲抑郁寡欢,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散步,摇头自言自语地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这样一天要说千百遍,说的只有这六个字。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何文勤公(可能是指某位姓何的勤奋好学的官员或文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能坏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能坏事。下棋的人不会废弃旧棋谱,但也不会拘泥于旧棋谱;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但也不会背离古代的药方。”
这段译文大致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润色,以使表达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同时,也注意保留了原文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和细节,如刘羽冲对兵书和水利书的痴迷、他的失败经历以及何文勤公对读书和做事的独到见解等。
12.A.“州官也好事”中的“好事”意思为“勇于任事”;
B.“恒独步庭阶”依据的意思为: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独”在这里是“独自”的意思;
C.“如是日千百”不是表判断,“是”在这里是“这”“这样”的意思;
D.正确。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为:沟渠才挖成,洪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沟洫甫成”中,“沟洫”是名词,“成”是动词,表示沟渠挖好了。因此,“沟洫甫成”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水大至”表示大水来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与前面的“沟洫甫成”断开。“顺渠灌入”表示水顺着沟渠灌入,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应该作为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A
14.ABD.正确;
C.刘羽冲在得水利书照书治水失败后,抑郁而终,最终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会,恰逢;土寇,土匪强盗;角,较量。②重点词语:害事,妨碍做事;亦,也。
故答案为: ①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②满肚子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肚子里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一年深秋,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地走回来了。他背后是一条空荡荡的街巷……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挲挲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 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6.阅读选文④一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段落 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①   。 ②   。 父亲做生意亏本回家,享用母亲准备的丰盛饭食。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 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无比自豪 有些难过 ③   。 ④   。
17.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1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B.第④段中的加点词“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所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的情景。
C.第⑥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的状态。
D.文章末尾,父母让我们把家里空着的地方填满,而“我”认为有他们的地方一直是满满当当的,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很深的代沟,需要多沟通。
19.文章标题“满”有何含义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让家“满”起来
【答案】16.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我”疑惑不解;“我”内心满足
17.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写出了母亲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
18.D
19.满”的含义:①物质上的丰富,如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②精神上的满足,如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③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如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
如何让家“满”起来: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增添温暖和幸福。例如,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等。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①根据第④段“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这一刻,我无比自豪”可概括出: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②根据第⑤⑥段“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可概括出: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③根据第⑧段“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可概括出:“我”疑惑不解。④根据第⑨⑩段“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可知,父亲在母亲的照顾和家人的陪伴下,内心得到了满足,所以“我”的内心也是满足的。故答案为: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我”疑惑不解;“我”内心满足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①“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一句中,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后文“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②“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一句中,“神色平静”“目光柔和”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后文“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可知,这些描写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以及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写出了母亲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
18.ABC.正确;
D.文章末尾,父母让我们把家里空着的地方填满,而“我”认为有他们的地方一直是满满当当的,这说明“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以及父母对我们的爱,而不是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很深的代沟,需要多沟通。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①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满”在文中有多重含义。从物质层面来看,如第③段“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等,写出了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表现了物质上的丰富;从精神层面来看,如第⑨段“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写出了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表现了精神上的满足;从家庭层面来看,如第⑧段“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挲挲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等,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表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②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让家“满”起来。解答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面来谈。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母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可以让家“满”起来;我们也可以多关心父母,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这样也可以让家“满”起来;我们还可以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同样可以让家“满”起来。故答案为:满”的含义:①物质上的丰富,如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②精神上的满足,如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③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如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如何让家“满”起来: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增添温暖和幸福。例如,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等。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读完《西游记》和《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收获满满。请完成以下任务,展示阅读成果。
20.如果用“取经”一词来形容唐僧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经历, 以及你阅读名著的过程,它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取经 唐僧:   。
斯诺:   。
我:   。
21.联读能促进深度学习。你准备就两部名著的相似点进行专题探究。请参照示例,完成探究设计。
【示例】探究专题1:英雄人物的共同品质 ①问题切入:两本名著都有哪些英雄人物 毛泽东和孙悟空具有哪种相似的品质 ②初步设想:他们都具有反抗精神。 ③内容印证:毛泽东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在家反抗父亲的权威。孙悟空被招入天庭做弼马温,发现自己不被重用后,便放走天马,自封齐天大圣。 探究专题2:做成大事的关键因素 ①问题切入:   。 ②初步设想:   。 ③内容印证:   。
【答案】20.唐僧西行取经是为了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斯诺西行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我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21.两本名著的叙事方式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情节曲折生动。;《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
【知识点】活动设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设计问题的能力。针对某种情况设计问题,问题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活动主题,又要针对特定的对象。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唐僧取经指的是唐僧师徒历经艰难险阻,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是一个具体的、宗教意义上的获取真经、追求佛法真谛的过程。斯诺“取经”可以理解为斯诺深入中国革命根据地,去探寻、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情况,获取关于中国革命的第一手资料和真实信息,就如同唐僧取经般去追求真理和事实。对于“我”来说,阅读这两部名著的过程如同取经,是从书中汲取知识、智慧、人生哲理和不同的文化体验,是在文字的世界里进行探索和收获的历程。
故答案为:唐僧西行取经是为了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斯诺西行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我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21.本题考查问题设计与探究。首先明确探究的主题是“做成大事的关键因素”,所以从两部名著中选取那些达成了重要目标或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物作为分析对象,思考他们成功的路径和背后的因素。基于一般对成功的理解和认知,提出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是关键,这是一个比较常见且具有普遍性的成功要素假设。以刘备为例,他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起步,在乱世中始终坚守兴复汉室的理想,尽管经历多次失败、颠沛流离,但信念从未动摇,这种坚定信念支撑他不断奋斗;他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如在被曹操追击等艰难时刻仍不放弃,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毅力。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但他心中始终怀着一定要活下去并回家的强烈信念,无论遇到食物短缺、疾病、恶劣天气等困难,都顽强地坚持下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逐步改善生存条件,这些都很好地印证了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毅力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情节来验证初步设想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故答案为:1.两本名著的叙事方式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它们都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情节曲折生动。3.《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
22.(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69岁的左宗案,主动请缨,抬棺出征,亲率6万湖湘子弟翻天山,穿沙漠,大败沙俄,收复新疆。心系家国,勇于担当,他,是国人心中响当当的英雄。
镜头二:郭晶晶,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共获得了多枚金牌,退役后,郭晶晶致力于慈善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社会。更是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中担任跳水裁判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保障竞技体育的公平,她是奥运的幕后英雄。
镜头三:暑假的旅行人潮中,一位男子为了避免车站里拥挤的人群碰撞到家人,他一只手搂着80余岁的老母,一只手抱着甜甜酣睡的幼女。那一刻,平凡的他又何尝不是用臂弯为老母女儿撑起幸福天地的英雄
英雄。可以是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也可以是就在我们身边拥有一颗英雄心的平凡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 标题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⑵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三段关于“英雄”的描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英雄的形象。第一段描述了左宗棠作为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强调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第二段讲述了郭晶晶作为运动员和慈善家的双重身份,突出了她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三段则描绘了一个普通男子在旅行中保护家人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平凡人中的英雄情怀。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对“英雄”这一主题的多元解读。
【题干分析】①具体分析每一则材料的意义:第一则材料,左宗棠的事迹展示了英雄的无私忘我和勇于担当,他为国家利益英勇奋斗,是国人心中的英雄。第二则材料,郭晶晶不仅作为运动员取得了辉煌成就,退役后还致力于慈善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回馈社会,成为奥运的幕后英雄。第三则材料,一位平凡男子在拥挤的车站中保护家人,用臂弯为家人撑起幸福天地,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守护也是英雄的一种体现。关键词解释:“英雄”不仅指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人,也包括拥有英雄心的平凡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勇气、担当、责任和爱都是英雄精神的体现。②阐述写作思路:中心:围绕“英雄”这一主题,结合材料中的三个镜头,探讨英雄的定义和内涵。阐述角度:是什么:英雄不仅限于历史伟人和公众人物,平凡人中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和赞扬。为什么:英雄精神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它激励人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怎么做: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英雄精神,如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素材选取:可以选取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为素材,如岳飞、文天祥等,突出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家国情怀。也可以选取当代的公众人物或平凡人中的英雄作为素材,如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见义勇为的普通市民等,展现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勇气。
【立意提取】
1.英雄精神,永不褪色:阐述英雄精神是永恒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激励着人们前行。
2.英雄,不仅仅是传奇:打破对英雄的刻板印象,指出英雄不仅限于传奇人物,更包括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例文】
平凡的英雄
在生活的长河中,英雄的定义似乎总是与伟大、非凡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时,会发现那些平凡的人,也能成为英雄。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啸,天空中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裹着厚厚的棉衣,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上行人稀少,大家都在这严寒的天气里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回到温暖的家中。
就在我经过一个小巷口时,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我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声音似乎是从巷子里传来的。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走进巷子去看看。
巷子里光线昏暗,积雪覆盖了地面。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循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在巷子的尽头,我看到了一个老人躺在地上,他的脸色苍白,身体在不停地颤抖。
我连忙跑过去,蹲下身子问道:"老爷爷,您怎么了?"老人虚弱地说:"我不小心摔倒了,现在腿很疼,站不起来了。"我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心里十分着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先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盖在老人身上,给他保暖。
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巷子口。那是一个清洁工阿姨,她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和口罩,手里拿着扫帚和簸箕。她看到我和老人,连忙跑过来。
阿姨仔细地检查了老人的身体,然后对我说:"小姑娘,别着急,我已经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很快就会来的。"说完,她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块手帕,轻轻地擦去老人脸上的雪花。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阿姨一直陪伴着我们。她不停地安慰老人,让他不要害怕。她还告诉我,她每天都会在这条巷子里打扫卫生,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她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终于,救护车来了。医生和护士把老人抬上了车,阿姨和我也一起跟着去了医院。在医院里,阿姨一直忙前忙后,帮助老人办理住院手续,联系他的家人。直到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阿姨才放心地离开。
看着阿姨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她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一个陌生人的心。她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清洁工,但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个英雄。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英雄并不一定是那些做出惊天动地壮举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勇敢和爱心,默默地为他人付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
【点评】 本题是一道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准确立意,巧妙使用素材,以展现出自己对英雄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1 / 1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____,语文是最浪漫的学科。近日,名为“不小心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  )丰饶的丛林原野、精美绝伦的名楼高阁………【甲】一个个“爆改”的语文课本封面视频将万里河山(  )小小封面,一帧帧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乙】
语文课本封面走红,语文也在以时代的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我们在网友创作的视频中能够看到巍峨山川和(  )江河,听到悠久文明和时代潮流交融的脉搏,感受到(  )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根植内心的文化自信。【丙】在这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潮中,使每一个与时代紧紧相融的你我,都成为了诗意中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丁】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框(kuāng)入 澎湃 炽(zhì)热
B.斑澜 框(kuàng)入 澎湃 炽(zhì)热
C.斑斓 框(kuàng)入 澎湃 炽(chì)热
D,斑澜 框(kuāng)入 澎湃 炽(chì)热
2.填入文段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 B.众所周知 C.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
3.将“这不仅是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小益认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整“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顺序。
B.删去“使”
C.改“相融”为“融合”
D.在“参与者”后加“的身份”
5.(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十八岁,称为弱冠。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不吝赐教”“高朋满座”“鼎力相助”“蓬毕生辉”“欢迎光临”“惠存”“垂询”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清明”之后是“谷雨”,“秋分”之前是“白露”,“处暑”的“处”是“正当”的意思,意思是正当天气炎热的时候。
6.(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名句橱窗】请根据不同角度梳理古诗词名句。
角度 古诗文名句
直抒胸臆 斯是陋室,①   (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   (周敦颐《爱莲说》)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④   。(王维《使至塞上》) ⑤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寓理于事 诗人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里,借“⑦   ,   ”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而陆游在《游山西村》里,用“⑧   ,   ”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思考。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实践园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某班举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7.【编古诗】在“分门别类编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词。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似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你给诗集命名为:   。
8.【拟活动】我班负责“走近最美诗词”的活动设计工作,班长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最美诗词”朗诵比赛
活动二:   。
活动三:   。
9.【品诗人】随着“我的语文生活”系列活动的深入,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许多诗人及其作品,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诗人,结合他的作品简述喜欢的理由。
①我选择的诗人是:   。
②我喜欢的理由:   。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古诗赏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10.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对黄昏美景的喜爱之情。
B.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
C.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D.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11.“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唯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千:谋求。③洫(xù):田间水道。
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好事之徒”,意思是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以此推断,“州官也好事”中的“好事”也可以解释为“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
B.“恒独步庭阶”和“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独”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只”的意思
C.文言文中“是”字可译为“这、这样”,也可理解为“表判断”, 《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与本文中“如是日千百遍”都是表判断。
D.成语“泥(ni)古不化”,意思是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联系上下文推断,“国医不泥古方”的“泥”为“拘泥”之意。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沟油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沟油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刘羽冲率兵作战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
B.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尾写到刘羽冲“由是抑郁不自得”,是源于前文中的两件事。
C.刘羽冲在得水利书照书治水失败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古人欺骗了他。
D.最后阿文勤公的话既是对所叙故事进行总结,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1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②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一年深秋,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地走回来了。他背后是一条空荡荡的街巷……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挲挲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 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6.阅读选文④一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段落 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①   。 ②   。 父亲做生意亏本回家,享用母亲准备的丰盛饭食。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 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无比自豪 有些难过 ③   。 ④   。
17.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1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B.第④段中的加点词“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所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的情景。
C.第⑥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的状态。
D.文章末尾,父母让我们把家里空着的地方填满,而“我”认为有他们的地方一直是满满当当的,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很深的代沟,需要多沟通。
19.文章标题“满”有何含义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让家“满”起来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读完《西游记》和《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收获满满。请完成以下任务,展示阅读成果。
20.如果用“取经”一词来形容唐僧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经历, 以及你阅读名著的过程,它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取经 唐僧:   。
斯诺:   。
我:   。
21.联读能促进深度学习。你准备就两部名著的相似点进行专题探究。请参照示例,完成探究设计。
【示例】探究专题1:英雄人物的共同品质 ①问题切入:两本名著都有哪些英雄人物 毛泽东和孙悟空具有哪种相似的品质 ②初步设想:他们都具有反抗精神。 ③内容印证:毛泽东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在家反抗父亲的权威。孙悟空被招入天庭做弼马温,发现自己不被重用后,便放走天马,自封齐天大圣。 探究专题2:做成大事的关键因素 ①问题切入:   。 ②初步设想:   。 ③内容印证:   。
22.(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69岁的左宗案,主动请缨,抬棺出征,亲率6万湖湘子弟翻天山,穿沙漠,大败沙俄,收复新疆。心系家国,勇于担当,他,是国人心中响当当的英雄。
镜头二:郭晶晶,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共获得了多枚金牌,退役后,郭晶晶致力于慈善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社会。更是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中担任跳水裁判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保障竞技体育的公平,她是奥运的幕后英雄。
镜头三:暑假的旅行人潮中,一位男子为了避免车站里拥挤的人群碰撞到家人,他一只手搂着80余岁的老母,一只手抱着甜甜酣睡的幼女。那一刻,平凡的他又何尝不是用臂弯为老母女儿撑起幸福天地的英雄
英雄。可以是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也可以是就在我们身边拥有一颗英雄心的平凡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 标题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⑵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语言连贯;成分残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和字形的正确辨识。“斑斓”,意指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通常用于形容色彩丰富且美丽。“框”字在作为动词使用时,如“框入”,应读作kuàng,表示装入、包括在内的意思。“炽热”的正确读音是chì rè,意指极热或热情、热烈到极点。故答案为:C
2.A.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但更多强调普及性,且多用于形容具体事物,与文段中强调语文学科的普遍认知度不完全吻合;
B.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与文段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普遍知名度和认可度相符;
C.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与“妇孺皆知”类似,但更多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知名度高,与文段语境不完全吻合;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与文段强调的语文学科的普遍知名度和认可度相悖。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段中的衔接与连贯性。首先,我们要理解所给句子的含义:“这不仅是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这句话表达的是对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认同。
A.【甲】处主要描述的是语文课本封面视频的内容,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因此衔接不恰当。
B.【乙】处是文段由描述语文课本封面视频转向对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探讨的过渡句。此处插入所给句子,能够很好地承接上文对语文课本封面的描述,并引出下文对语文和传统文化的讨论,因此衔接恰当。
C.【丙】处主要描述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潮中每个人的角色,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因此衔接不恰当。
D.【丁】处是文段的结尾句,总结全文,与“中国人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无直接关联,且插入此处会破坏文段的结尾结构,因此衔接不恰当。
故答案为:B
4.A.调整“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顺序并不能解决原句的问题,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语序问题;
B.正确;
C.改“相融”为“融合”并不能解决原句的问题,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词语使用不当;
D.在“参与者”后加“的身份”会使句子变得冗长且不符合语境,原句的问题在于“使”字导致的句子缺少主语,而非缺少成分或表述不清。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A.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而非十八岁;
B.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固定的,其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这是正确的。但亥并不是狗,而是猪;
C.正确;
D. 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6.【答案】惟吾德馨;濯清涟而不妖;何人不起故园情;大漠孤烟直;归雁入胡天;会当凌绝顶;杨花榆荚无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惟、濯、涟、雁、自
故答案为:①惟吾德馨 ;② 濯清涟而不妖 ;③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 归雁入胡天 ;⑤会当凌绝顶 ; ⑥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7.《思乡集》(或《思亲集》等,能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主题即可)
8.举行“最美诗词”征文比赛;举办“最美诗词”手抄报展览
9.李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自信和豁达洒脱。
【知识点】活动设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本题考查诗词情感、主题的把握。《次北固山下》:王湾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春望》:杜甫在诗中描写了战乱中的长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一个游子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在词中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诗集命名:这些诗词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思乡(或思亲)。因此,诗集可以命名为《思乡集》或类似的名称,以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情感。故答案为:《思乡集》(或《思亲集》等,能体现这些诗词的共同主题即可)
8.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二设计思路:考虑到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可以选择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绘画或创作书法作品,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活动三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与诗词相关的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故答案为:举行“最美诗词”征文比赛;举办“最美诗词”手抄报展览
9.本题是一道关于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品鉴题。①选择最喜欢的诗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众多中国古代诗人中挑选出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这不仅需要学生对中国古代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进行选择。②简述喜欢的理由:在选择诗人之后,学生需要结合该诗人的作品来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所选诗人的作品,还要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风格和特点,从而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诗人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李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自信和豁达洒脱。
【答案】10.A
11.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孤独和担忧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青山万里”写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孤独,“一孤舟”则突出了友人的渺小和无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同时,“青山万里”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一孤舟”在“青山万里”的背景下,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BCD.正确;
A.通过黄昏、猿鸣之声的伤感等,营造了较为冷清凄切的送别氛围。“表现出诗人对黄昏美景的喜爱之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首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
故答案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孤独和担忧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青山万里”写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孤独,“一孤舟”则突出了友人的渺小和无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同时,“青山万里”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一孤舟”在“青山万里”的背景下,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案】12.D
13.A
14.C
15.①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②满肚子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肚子里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了一部古代的兵书,他埋头苦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大军。这时,恰逢当地有土匪作乱,他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交战。然而,他的全队溃败,他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擒获。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古代关于水利的书籍,同样埋头研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肥沃的田野。于是,他绘制了地图,向州官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州官也是个喜欢多事的人,就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刚挖成,大水就汹涌而至,顺着沟渠灌入村庄,村里的人差点都被淹死了。从此,刘羽冲抑郁寡欢,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散步,摇头自言自语地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这样一天要说千百遍,说的只有这六个字。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何文勤公(可能是指某位姓何的勤奋好学的官员或文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能坏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能坏事。下棋的人不会废弃旧棋谱,但也不会拘泥于旧棋谱;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但也不会背离古代的药方。”
这段译文大致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润色,以使表达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同时,也注意保留了原文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和细节,如刘羽冲对兵书和水利书的痴迷、他的失败经历以及何文勤公对读书和做事的独到见解等。
12.A.“州官也好事”中的“好事”意思为“勇于任事”;
B.“恒独步庭阶”依据的意思为: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独”在这里是“独自”的意思;
C.“如是日千百”不是表判断,“是”在这里是“这”“这样”的意思;
D.正确。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为:沟渠才挖成,洪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沟洫甫成”中,“沟洫”是名词,“成”是动词,表示沟渠挖好了。因此,“沟洫甫成”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水大至”表示大水来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与前面的“沟洫甫成”断开。“顺渠灌入”表示水顺着沟渠灌入,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应该作为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A
14.ABD.正确;
C.刘羽冲在得水利书照书治水失败后,抑郁而终,最终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会,恰逢;土寇,土匪强盗;角,较量。②重点词语:害事,妨碍做事;亦,也。
故答案为: ①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②满肚子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肚子里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
【答案】16.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我”疑惑不解;“我”内心满足
17.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写出了母亲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
18.D
19.满”的含义:①物质上的丰富,如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②精神上的满足,如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③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如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
如何让家“满”起来: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增添温暖和幸福。例如,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等。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①根据第④段“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这一刻,我无比自豪”可概括出: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②根据第⑤⑥段“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可概括出: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③根据第⑧段“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可概括出:“我”疑惑不解。④根据第⑨⑩段“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可知,父亲在母亲的照顾和家人的陪伴下,内心得到了满足,所以“我”的内心也是满足的。故答案为:父亲拉着满车物品归来,“我”无比自豪;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我”有些难过;“我”疑惑不解;“我”内心满足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①“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一句中,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后文“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②“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一句中,“神色平静”“目光柔和”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后文“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可知,这些描写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以及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手空空的父亲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生意亏本后的狼狈和失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写出了母亲看到父亲回来时的平静和温柔,“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捧出”写出了母亲为父亲准备凉开水时的急切和关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
18.ABC.正确;
D.文章末尾,父母让我们把家里空着的地方填满,而“我”认为有他们的地方一直是满满当当的,这说明“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以及父母对我们的爱,而不是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很深的代沟,需要多沟通。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①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满”在文中有多重含义。从物质层面来看,如第③段“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等,写出了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表现了物质上的丰富;从精神层面来看,如第⑨段“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写出了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表现了精神上的满足;从家庭层面来看,如第⑧段“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挲挲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等,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表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②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让家“满”起来。解答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面来谈。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母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可以让家“满”起来;我们也可以多关心父母,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这样也可以让家“满”起来;我们还可以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同样可以让家“满”起来。故答案为:满”的含义:①物质上的丰富,如父亲带回的各种物品;②精神上的满足,如父亲看到母亲晾晒衣物和我们玩耍时的满足;③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如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我们一家人的快乐生活。如何让家“满”起来: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关心家人、分担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增添温暖和幸福。例如,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等。
【答案】20.唐僧西行取经是为了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斯诺西行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我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21.两本名著的叙事方式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情节曲折生动。;《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
【知识点】活动设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设计问题的能力。针对某种情况设计问题,问题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活动主题,又要针对特定的对象。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唐僧取经指的是唐僧师徒历经艰难险阻,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是一个具体的、宗教意义上的获取真经、追求佛法真谛的过程。斯诺“取经”可以理解为斯诺深入中国革命根据地,去探寻、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情况,获取关于中国革命的第一手资料和真实信息,就如同唐僧取经般去追求真理和事实。对于“我”来说,阅读这两部名著的过程如同取经,是从书中汲取知识、智慧、人生哲理和不同的文化体验,是在文字的世界里进行探索和收获的历程。
故答案为:唐僧西行取经是为了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斯诺西行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我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21.本题考查问题设计与探究。首先明确探究的主题是“做成大事的关键因素”,所以从两部名著中选取那些达成了重要目标或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物作为分析对象,思考他们成功的路径和背后的因素。基于一般对成功的理解和认知,提出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是关键,这是一个比较常见且具有普遍性的成功要素假设。以刘备为例,他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起步,在乱世中始终坚守兴复汉室的理想,尽管经历多次失败、颠沛流离,但信念从未动摇,这种坚定信念支撑他不断奋斗;他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如在被曹操追击等艰难时刻仍不放弃,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毅力。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但他心中始终怀着一定要活下去并回家的强烈信念,无论遇到食物短缺、疾病、恶劣天气等困难,都顽强地坚持下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逐步改善生存条件,这些都很好地印证了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毅力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情节来验证初步设想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故答案为:1.两本名著的叙事方式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它们都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情节曲折生动。3.《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
22.【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三段关于“英雄”的描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英雄的形象。第一段描述了左宗棠作为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强调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第二段讲述了郭晶晶作为运动员和慈善家的双重身份,突出了她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三段则描绘了一个普通男子在旅行中保护家人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平凡人中的英雄情怀。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对“英雄”这一主题的多元解读。
【题干分析】①具体分析每一则材料的意义:第一则材料,左宗棠的事迹展示了英雄的无私忘我和勇于担当,他为国家利益英勇奋斗,是国人心中的英雄。第二则材料,郭晶晶不仅作为运动员取得了辉煌成就,退役后还致力于慈善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回馈社会,成为奥运的幕后英雄。第三则材料,一位平凡男子在拥挤的车站中保护家人,用臂弯为家人撑起幸福天地,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守护也是英雄的一种体现。关键词解释:“英雄”不仅指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人,也包括拥有英雄心的平凡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勇气、担当、责任和爱都是英雄精神的体现。②阐述写作思路:中心:围绕“英雄”这一主题,结合材料中的三个镜头,探讨英雄的定义和内涵。阐述角度:是什么:英雄不仅限于历史伟人和公众人物,平凡人中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和赞扬。为什么:英雄精神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它激励人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怎么做: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英雄精神,如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素材选取:可以选取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为素材,如岳飞、文天祥等,突出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家国情怀。也可以选取当代的公众人物或平凡人中的英雄作为素材,如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见义勇为的普通市民等,展现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勇气。
【立意提取】
1.英雄精神,永不褪色:阐述英雄精神是永恒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激励着人们前行。
2.英雄,不仅仅是传奇:打破对英雄的刻板印象,指出英雄不仅限于传奇人物,更包括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例文】
平凡的英雄
在生活的长河中,英雄的定义似乎总是与伟大、非凡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时,会发现那些平凡的人,也能成为英雄。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啸,天空中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裹着厚厚的棉衣,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上行人稀少,大家都在这严寒的天气里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回到温暖的家中。
就在我经过一个小巷口时,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我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声音似乎是从巷子里传来的。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走进巷子去看看。
巷子里光线昏暗,积雪覆盖了地面。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循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在巷子的尽头,我看到了一个老人躺在地上,他的脸色苍白,身体在不停地颤抖。
我连忙跑过去,蹲下身子问道:"老爷爷,您怎么了?"老人虚弱地说:"我不小心摔倒了,现在腿很疼,站不起来了。"我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心里十分着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先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盖在老人身上,给他保暖。
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巷子口。那是一个清洁工阿姨,她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和口罩,手里拿着扫帚和簸箕。她看到我和老人,连忙跑过来。
阿姨仔细地检查了老人的身体,然后对我说:"小姑娘,别着急,我已经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很快就会来的。"说完,她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块手帕,轻轻地擦去老人脸上的雪花。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阿姨一直陪伴着我们。她不停地安慰老人,让他不要害怕。她还告诉我,她每天都会在这条巷子里打扫卫生,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她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终于,救护车来了。医生和护士把老人抬上了车,阿姨和我也一起跟着去了医院。在医院里,阿姨一直忙前忙后,帮助老人办理住院手续,联系他的家人。直到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阿姨才放心地离开。
看着阿姨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她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一个陌生人的心。她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清洁工,但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个英雄。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英雄并不一定是那些做出惊天动地壮举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勇敢和爱心,默默地为他人付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
【点评】 本题是一道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准确立意,巧妙使用素材,以展现出自己对英雄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