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巩固】
1.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不包括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
2.近几年,酸雨频繁发生。下列哪项不是酸雨造成的危害 ( )
A.使土壤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C.使植物的茎、叶受损
D.导致人形成水俣病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二分之一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村地下水资源50%以上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
是 (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哪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 )
A.把收集的固体废弃物倾倒到江河
B.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撤销所有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
5.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 )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
①酸雨 ②潮汐 ③赤潮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使用;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8.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9.温家宝同志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生态环境的
是 (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10.在农业生产中,下列措施对环境无污染的是 ( )
A.大量使用地膜 B.多施有机肥
C.喷洒农药灭虫 D.用除草剂除草
11.如图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为 等,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图中的 ,它呈气体状态,可随大气流动而飘移,因此,酸雨 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3)图中B的pH比正常雨水的pH 。
1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回收和利用
2.(2012·绍兴学业考)由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3.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2012·南昌学业考)生态江西,绿色南昌,要努力打造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购物时尽量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D.用餐时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5.(2012·连云港学业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拓展探究】
6.(2013·临沂学业考)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材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的。
(2)在材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 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
活实际,除材料中提到,试举出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A。本题考查酸雨的成因。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碳与酸雨无关。
2.【解析】选D。本题考查酸雨的危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酸雨的成因和成分。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中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酸雨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直接损害植物的茎、叶,导致植物死亡;土壤中的一些盐与酸发生化学反应。但不会造成人的水俣病,水俣病是直接由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
3.【解析】选D。本题考查水污染的因素。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直接污染了河流。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不当,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中,引起水污染。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直接排入大海,污染海水。工业生产中的废液会直接污染水体,废渣、废气会经雨水将有害成分带入水体。
4.【解析】选B。本题考查酸雨的治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所以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当然“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撤销所有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能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但这是不现实的,这样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降低二氧化碳的做法。一次性筷子是用木材做的,需要毁坏大量的森林。而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能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有利于减少“碳足迹”。而选项B、C、D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6.【解析】选C。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与环境污染无关;而酸雨、赤潮和水俣病则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造成的。
7.【解析】选A。本题考查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应该是设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只有选项A能达到此目的。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温室效应”的了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高,出现气候变暖现象。
9.【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B、D三项措施都会加快生态恶化,C项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恢复植被,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持久、来源广、潜力大、成本低,同时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不污染环境,是无机肥料不能代替的。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A、C、D项对环境都会造成污染。
11.【解析】本题考查酸雨的成因及特点。
(1)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非7,酸雨的pH则小于5.6。
答案:(1)二氧化硫 工厂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等
(2)A 不一定 (3)小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1)图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中A起对照作用;(2)图中生态瓶内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除了变量之外,其他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相同;(3)B生态瓶内的二氧化碳比A生态瓶内的二氧化碳多,如果B生态瓶内的温度高于A生态瓶,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气温升高;(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答案:(1)A (2)生态系统 相同 (3)高
(4)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和危害。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通过净化装置,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酸雨对地面上各种生物的危害都较大。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近代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
3.【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的保护。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可减少环境污染,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氯氟烃破坏大气的臭氧层,易使地球上的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因此,冰箱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会破坏生态环境。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关注城市环境的知识。生活垃圾的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购物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用餐时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因为这些物质都不容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要养成节电意识,尽量少开灯。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尽量保护森林,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6.【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包括两大部分:生物与环境(非生物部分)。所以太湖这个淡水生态系统由太湖水域和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构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太湖内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这说明了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活动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但是现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碳-氧平衡被打破。
(3)本小题考查降低或减少水华现象和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答案科学合理,体现环保即可。
答案:(1)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或水域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有限
(2)二氧化碳(或CO2) 碳—氧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建造污水处理厂,不乱砍乱伐;骑自行车出行等
【阅读微博】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与普通的暖流一样,它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而且效果更明显。其对温度的影响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